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稻栽培用纸是一种新型农业特种纸。采用水稻栽培用纸覆盖栽培水稻,即可在不使用除草剂情况下,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圆满解决水稻除草问题,同时具有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改善土壤耕作环境等作用,满足绿色水稻生产要求,利于农户增产增收。根据产品用途及水稻栽培技术特点,分析得出水稻栽培用纸应具有的特征为:(1)合适的干抗张强度,以保证打孔工序、  相似文献   

2.
我省水稻经历了使用单质氮肥,氮磷并用及90年代氮磷钾肥配施的阶段。随着品种、气候、肥种及栽培水平的变化,施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种类繁多的肥料也相应出现,其中以复合肥市场占有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虽然科研工作人员不断培育出水稻抗病虫新品种,农民也加强了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许多高效农药在防治水稻病虫害中也投入了使用,但受气候、种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稻重大病虫害仍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的生物灾害。本文针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种植出来的水稻。有机水稻的种植与栽培不仅是现在追求绿色、无污染、环保健康的饮食理念下的产物,更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迫为需要的一种水稻栽培方式。八五一一农场2015年种植了500亩有机水稻,采用浙江海亮集团生产的有机肥进行种植。对于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可以概述为:以健全土壤培肥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以实施农业综合防治为保障,最终达到作物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家首次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变异分析,为深入挖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及促进水稻分子育种改良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亚洲栽培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物种之一,在其从祖先普通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中,一些与水稻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如穗粒、色泽、种子的休眠和出芽等)经常会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以及对人类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们希望多食用“无农药稻米”。这就要求把现行的多农药水稻生产过程改变为减农药直至无农药水稻生产。利用再生纸覆盖技术进行水稻的移植栽培是实现无农药水稻生产的一种有效途径。农用再生纸采用瓦楞废纸为原料,这种再生纸可在防除杂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以往较多使用化学农药的场合发挥相似或更为显著的功效,从而达到减农药或无农药水稻生产的目的,这种纸在一个月时间里便可自然降解,对农业环境无害,所生产出的稻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防除杂草常规的水稻生产为了…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其他农作物一样,稻作技术的开发,主要依赖于高产品种培育及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改进,水稻覆盖栽培就是生产绿色水稻的一项新技术,水稻栽培用纸亦是用于此项技术的一种新型农业特种纸.  相似文献   

9.
测定水稻秸秆和玉米芯2 种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和双孢菇子实体中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采用蛋白营养评价方法,对2 种蘑菇的营养价值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粗纤维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46%和12.11%;玉米芯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5.03%;同种栽培料条件下棕色蘑菇粗蛋白质、灰分、粗纤维含量均高于双孢菇,但总糖、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双孢菇低。2 种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玉米芯栽培料上生长的蘑菇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总量都高于水稻秸秆栽培料生长的蘑菇,其氨基酸含量比例都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的理想模式,其第一限制氨基酸都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都为第二限制氨基酸;比较2 种栽培料条件下的子实体蛋白质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营养指数,棕色蘑菇指标均比双孢菇高,且水稻秸秆为栽培料时,棕色蘑菇与双孢菇差异更显著。结果说明,玉米芯为栽培料上生长的棕色蘑菇营养价值优于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0.
《食品科学》2007,28(10):412-412
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团队培育出了新型水稻——Hardy水稻,与其他谷类作物相比,Hardy水稻能更有效地节水,且产量更高。 美国维吉尼亚生物资讯研究所的安迪·皮埃尔一直同印度、印尼、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及荷兰的同行研究Hardy基因,他们给Hardy基因定性且使用它,研究显示,Hardy基因能改善水稻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水稻更有效地使用水。  相似文献   

11.
塑料应用到我国农业生产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现在不仅应用在水稻、蔬菜及其它多种作物的育秧栽培上,而且扩大到农田排灌、拖拉机、农机具、植物保护、包装贮运、劳动保护等各个方面。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农业上使用的塑料品种已由聚氯乙烯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当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5,产区遍及全国各地。我国又是世界上种植水稻历史最古老的国家,稻作历史约有6000~7000年,是世界栽培水稻起源地之一。近年来我省垦区水稻产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拉动垦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的突破技术——强化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省的生态条件下 ,经过近 30年的努力 ,杂交水稻通过合理密植 (亩植 1.5~ 1.8万穴 ) ,栽足栽够基本苗 (每亩 8~ 10万 ) ,采用配方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可实现水稻亩产 6 0 0kg。但如何突破 80 0kg/亩 ,则是近年水稻界的热点。在连续探索多年后 ,一种来自美国的全新栽培理念———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给我们指出了突破方向。1 水稻强化栽培在四川美国康奈尔大学NORMANUPHOFF教授对马达加斯加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提炼总结 ,发现小苗超低密度移栽 ,配套肥、水、中耕等管理措施 ,可以实现超高产 ,将其命名为水稻强化栽培。该技…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水稻是一种高产作业农物,往往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其分布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就我国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水稻种植区域大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在大规模种植区域采用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作业。但在水稻生长期,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以便更好的促进水稻生长。文章主要从水稻栽培上所使用的化肥材料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们根据水稻品种变化和市场需要随机应变。将三机出米改成两级出米,并调整了主要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措施,实现了缩短、米路、降低成本、保质提率、降耗增效的目的。l简化米路的根据我省水稻自八十年代以后,采用地膜覆盖和早育秧苗耕作技术,提前30~35天栽培水稻,增加积温2O0多度,水稻成熟度好,同时推广新品种,如“合江19号”、“合江22号”、“富士光”等品种,基本上脱离了传统水稻的特征,呈现无芒毛糙米皮薄、脉沟浅的特点,给碾米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经实践经验总结改两机碾白即可达到标一米的质量标准。2简化米路的技术措施21…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种是一种增产增收的栽培方法,采用化学除草剂灭草是该种栽培方法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小型背负式和担架式喷雾机,这两种喷雾机劳动强度都大,工作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大面积喷洒化学除草剂的需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7.
烤烟免耕栽培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烤烟省工栽培方法,在水稻土和黄壤2种土壤上进行了2年的田间定位免耕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免耕栽培第1年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免耕栽培能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且以免耕并覆盖秸秆效果较好.由于免耕省去了土壤翻耕、整理和起垄过程,因此省工降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水稻直播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四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张宏业水稻栽培方式有插秧和直播两种。从生产成本和节省劳动力等方面来看,最为合理的是直播。直播不仅合理,也符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今后的水稻种植是否会出现以直播代替插秧,而淘汰插秧技术呢?对于这个问题,为...  相似文献   

19.
水稻的栽培方式属于稻田管理,稻田管理与病虫害有直接关联。传统的栽培方式有水田育苗手动插秧的方式,后来延伸出抛插、机插、直播的方式。方式的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不同方式对稻苗病虫害影响是不同的。了解这些内容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是实现蔬菜反季节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的重要保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的耕作制可以采用不同的设施类型。浙江中、南部的温州、台州、舟山等地区,出现一种简易的单栋或连栋的双层薄膜温室,建在稻田中用于冬季的果菜生产,夏天恢复露天水稻生产的粮菜轮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