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提高单纱断裂强力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措施。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单纱断裂强力的各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此评估各测试参数对单纱断裂强力的影响。认为:我国现有的单纱断裂强力测试方法中,测试参数及测试条件的差异,会影响到同一样本单纱断裂强力测试结果的离散性。指出:各实验室统一温湿度条件,采用与现代纺织生产相对应的拉伸速度,根据生产工艺、纱线线密度与实际捻度确定合理的预加张力,采用统一、合理的测试样本与测试次数,是提高单纱断裂强力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纱线动态与静态断裂强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毅  刘长伴 《纺织学报》2006,27(6):64-66
对纱线动态和静态断裂强力的测试原理进行比较,并通过数学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指出纱线动态断裂强力比静态断裂强力大约降低了20%~30%,说明将动态断裂强力作为衡量纱线品质指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提出采用CTT纱线传导系统测试纱线动态断裂强力不仅可用不同的测试速度模拟纱线的使用情况,而且能够更好地显示纱线弱节的强力性质,更能反映纱线在生产中的强力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纱线在不同夹距、相同拉伸速度下和相同的夹持距离、不同拉伸速度下纱线强力的变化规律,采用HD021N型电子单纱强力仪进行试验,通过测试对比棉纱和毛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时间和断裂强度4项指标后得出结论:相同拉伸速度[(100%)相对于试样原长度)]下纱线的断裂强力与夹持距离变化规律符合弱环定理;相同夹距不同拉伸速度与纱线强力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原国家标准GB/T4711-1984《羊毛单纤维断裂强力和伸长试验方法》的测试要求,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学模型,并从测试结果、检测仪器和数字修约三个方面对羊毛单纤维断裂强力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来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从新型纱和环锭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结果来看,新型纱线的强力是偏低的,但纱线强力低并不等于织物的服用性能就差。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本文对新型纱线的织物和环锭纱线的织物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 一、试验方案 由同一纤维原料,分别纺制成同一支数的新型纱线和环锭纱线,并在同样织机上以相同的工艺参数和织物组织规格织成织物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已经发布的我国新的单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国家标准,决定等效采用ISO2062一93标准,这将对我国的纱线试验,特别是试验仪器形式的大面积更新换代产生重大的影响。1983年以前,强力指标以采用缕纱强力为主,仪器为缕纱强力仪,其代表标准为GB403-78。80年代初,为了适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国纱线试验要求用能最直观反映纱线强度性能的单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来取代过去的缕纱强力试验。为此,1983年制定发布了GB3916-83标准《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该标准参照采用了ISO2062-72标准。其后我国新制订和修订的纱线…  相似文献   

7.
测试在不同混纺比例下纱线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等性能,得出由于混纺比例的不同,纱线的性能也有所差异,从而确定比较合适的混纺比例。实验测试得出竹浆纤维50%,羊毛35%,山羊绒15%的混纺纱,合股并施加150T/m的捻度后,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规范标准术语和正确采用试验方法,指出了相关纱线标准中“百米重量”的用词不当;因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测试单位长度有所不同,故对不同线密度的纱线长片段不匀不能作全面比较;在有温湿度控制的试验室进行线密度的测试时采用GB/T4743的方法1是完全可行的;当百米质量偏差与单纱断裂强度超出允许范围时,依据百米质量变异系数和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评等顺降的规定有失妥当,建议纱线检验的各个项目均应独立参与评等。  相似文献   

9.
单纱强力仪测试速度对纱线强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高速单纱强力仪测试纱线强力的准确性,从分析影响其测试指标因素入手,详细论述了单纱强力仪的测试原理、拉伸速度对纱线强力指标的影响及原因,通过试验数据对比,指出:①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各种纱线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力CV值与速度提高没有显著变化,但断裂时间平均值随拉伸速度增加显著减少;②断裂强力随拉伸速度的提高会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在测试不同纺织品时因采用不同的测试标准而产生的结果差异,比较了ISO9237、GB/T5453、ASTMD737和JISI.1096四项织物透气性测试标准,进行了10种纺织品的织物透气性试验并分析了透气率;试验结果表明,JISL1096的透气率(R3)与GB/T5453(ISO9237)透气率(R1)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细度的莱卡包芯纱、涤纶包芯纱,在小样织机上采用3种不同纬密进行无纬织造,纱线表面受到摩擦后,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力下降率、断裂伸长下降率以及纱线外观形态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包芯纱断裂强力随纬纱密度增加而减小,纱线强力降低率逐渐增大;纱线断裂伸长降低率随着纬密增加而增大。随着纬密增加,经过摩擦后,纱线的外包纤维变得松散,纱线紧密度降低,毛羽增加。对于相同线密度的包芯纱,在经纬密相同的条件下,纱线线密度越小,摩擦后包芯纱外观结构变化越小,纱线毛羽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找相同纱线在不同试验环境下断裂强力测试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测试与分析排除了仪器自身原因,并经验证试验证实,测试环境相对湿度的差异是造成纱线断裂强力差异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建平  朱月琴 《染整技术》2011,33(11):17-19
从乌饭树叶中提取色素,并用色素对羊毛纱线进行染色,对染色后的毛线进行K/S值和断裂强力测定。结果表明:色素对羊毛纱线染色的最佳条件为pH值4、染色时间70min、染色温度95℃、浓度40g/L,染色毛线的K/S值为7.2,色素对羊毛的断裂强力没有损伤。  相似文献   

14.
练军  王兟 《棉纺织技术》2003,31(3):21-24
涤棉复合纱线采用涤轮长丝和棉单纱复合加工而成,是一种生产细号轻薄型面料的优良纱线。复合纱线中各组分性能的差异对复合纱线与织物的性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复合纱线反向加捻的情况下,通过试验分析了复合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单纱捻度、复合纱线捻度之间的关系。复合纱线也存在着临界捻系数,复合纱线断裂伸长率与复合纱线捻系数呈正线性相关,复合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与单纱捻系数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戈文侠 《纺织器材》2012,39(4):59-62
为准确判断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指标,通过对拉伸试验仪测试值概念及计算公式、统计概念的分析和在实际中的应用示例,说明单纱强力仪不仅能得到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断裂功等单项性能指标,而且可根据单次测试数据,利用统计功能判断试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多个样品变异的比较、异常值分析,这些统计数据可以促进单纱强力仪设计性能的完善,并提高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羊绒及混纺纱线拉伸力学性能与捻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单纱捻度一定,反向合股加捻的条件下,研究测试了纯羊绒,毛/绒,棉/绒混纺纱股线捻度与成纱拉伸性能的关系。指出不同原料成分,不同单纱捻度的纱线,股线捻度不宜按同一捻比选择使用,并且结合断裂强力,断裂伸工率与捻度的关系,适当减小单纱捻度,提高股线捻度,可改善纯纺及混纺纱线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设计了6种混纺比纱线并织成同一规格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极限氧指数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并测试分析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研究结果表明:腈氯纶含量大于44%时,混纺织物极限氧指数大于27,并且混纺织物垂直燃烧测试达到了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B1级要求;腈氯纶含量在56%~71%之间时,混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出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羊毛精纺平纹轻薄织物撕破强力较小的问题,通过14组对比实验方案,重点分析与研究了织物紧度、纱线断裂强力、纱线断裂伸长率、纱线捻系数和后整理工艺对撕破强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受力三角区中的纱线断裂强力、横纵纱线间的摩擦阻力和受力纱线的伸缩性能是影响织物撕破强力的主要因素;羊毛精纺平纹轻薄织物的经向紧度约为46%、纬向紧度约为40%,其纱线断裂强力不低于170 cN且断裂伸长率不低于18%,或断裂强力不低于160 cN且断裂伸长率不低于40%,可保证织物撕破强力指标满足GB/T 3917.2—200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孙强  张淑洁  徐磊 《黑龙江纺织》2012,(2):11-13,19
纱线动态强力是表征纱线强度的重要指标,具有比普通的静态测试更接近实际的特点。通过对纱线动态断裂建立几何模型,从原理上揭示动态强力与静态强力的区别,结合实际测试分析了影响纱线动态强力的因素,以及纱线动态强力对生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美国劳森-谱希尔公司生产的CTT纱线性能测试仪的测试原理、方法、条件和试样准备,使用该测试仪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不同纺纱方法纺出的针织纱的动态力学性能,由测试结果得出:纱线的线密度、捻度、断裂强力和纱线的纺纱方法均对纱线的动态强力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