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层析成像(TDLAST)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式燃烧检测技术。然而,TDLAST逆问题的欠定性使得传统算法重建的气体吸收密度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将期望块对数似然先验引入TDLAST逆问题的求解,提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正则化的温度重建算法(GMMTRT)。该方法利用GMM建模燃烧场气体吸收密度的局部分布特性,采用半二次分裂方法求解引入GMM正则化的TDLAST逆问题。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器生成的仿真数据与利用TDLAST实验系统获得的实际数据进行的重建实验均表明,GMMTRT重建的温度图像能够准确定位火焰位置,并清晰描述燃烧场感兴趣区域的温度分布。与现有的基于Tikhonov正则化的温度重建算法和同时代数重建算法相比,GMMTRT的重建误差分别能够降低15.42%~36.16%和23.10%~44.79%。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钢铁中碳硫二元素的测定普遍采用燃烧—非水滴定法测碳,燃烧—碘量法测硫。由于该法可以碳硫联测,具有快速、准确、设备简单等优点,因而受到分析工作者的欢迎。但由于是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较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取得准确的数据。关于操作的仪器化和自动化,以及如何实现含量直读,有关文献已有报导。上述仪器采  相似文献   

3.
试样在高温管式炉中通氧燃烧,使硅铁中的全部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剩的氧气导入量气管,定容后,将气体压入装有氢氧化钾溶液的吸收器中,吸收二氧化碳,剩余的氧气再返回量气管。根据吸收前后体积之差,计算碳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测定有机碳高温燃烧法和湿化学氧化法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选取湿化学氧化法的测量方法,对电镀废液中总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湿化学氧化法测定电镀废液中总有机碳的优点作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1.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特点首先规定了此方法用于测定碳化物总碳含量,测定范围为5.0%~21.0%.用气体容量法测定材料中的碳含量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均列入国家标准,我国就有GB223.1—81《钢铁及合金中碳含量的测定—气体容量法》.而这种方法只能测定钢铁及合金中的低碳含量(约小于1%),要测定含碳量在5.0%~21.0%,试样称量就有限制,测试误差就要成倍的提高,用这种方法是无法正确测定硬质合金材料中碳化物的总碳含  相似文献   

6.
将有机样品置于氧弹中燃烧灰化 ,产生的 CO2 气体和 H2 O蒸汽 ,分别用碱液和高氯酸镁吸收并根据其质量增重值计算有机物中碳、氢的含量。利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实验 ,其回收率碳为 97.2 9%~ 1 0 0 .2 2 %,氢为 98.5 8%~ 99.86%。通过对标准样品蔗糖、硫代乙酰胺、葡萄糖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该方法简单、实用 ,重现性好 ,可应用于有机物中的碳、氢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密闭石英管燃烧法制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标准同位素样品时,可有效避免制备过程中因挥发所导致的同位素分馏。以市售高纯度的甲酸、乙酸为标准同位素样品,重复制备它们的同位素分析样各5次,并在Finnigan MAT-252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上测定其碳同位素δ13C。结果显示此法具有极高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7% (n=5)、0.04% (n=5)。与之对比,另一套同位素测定系统(气相色谱-燃烧炉-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对同一标准物质的同位素测定结果并无显著差别,但在精度上却明显不及前者。密闭石英管燃烧-气体同位素质谱法的测定误差相对较小,可作为VOCs标准同位素样品的δ13C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绪桥 《机械》2010,37(Z1)
分析CO2气体保护焊单面焊背面成形技术,对其成形的工艺条件及因素等加以说明,同时以一些相关数据来阐述单面焊背面成形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对室内新风量进行测定研究,仪器型号为GHX-3010E,示踪气体选取二氧化碳(CO2).测定工作基于CO2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及比尔定律进行.研究对象为一办公用房,分别使用平均法及回归方程法对其中的新风量进行测定,将所得数据处理后发现: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一致.本研究还讨论了示踪气体种类的选择及测定时在场人数对结果的影响等问题,并认为使用便携式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测定快速、准确,易于操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污水中总有机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用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河水、污水处理厂排水和不同行业工业废水中的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本法检出限为0.2mg/L,对于TOC浓度在0~250mg/L范围内水样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2%-12%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较低,灵敏度高,完全能满足废水中TOC项目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高温燃烧-红外吸收法、气体容量法、碱石棉吸收重量法、库仑滴定法、非水滴定法、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激光诱导激发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等分析方法在金属合金、环境地质样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无机固体样品碳含量分析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碳分量分离与分析的常规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自制的定容氧弹燃烧装置上,测量了多种煤样在氧弹内燃烧期间气体压力随燃烧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了发热量和挥发分与压力曲线的定量关系。同时,通过测量尾气中碳氧化物的含量求出煤中的碳含量。对本法的测量结果与标准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定容燃烧法测量发热量、挥发分和碳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获得燃烧场温度信息,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进行了气体温度测量实验。利用1397nm波长范围内的两条H_2O吸收谱线进行气体温度测量,简化了实验装置和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将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温度与管炉温度对比,可以看出直接吸收光谱的测量误差在3%以内,波长调制光谱误差在4%。结果表明,1397nm波长范围内的两条H_2O吸收谱线可以用于TDLAS气体温度的测量,并且测量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定碳仪是分析黑色金属及其合金所必须的一种仪器。采用气体容量法定碳的单位,一般均使用国产单式或复式定碳仪。但此种仪器一直存在结构庞大,操作比较麻烦,有时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初学者不易掌握等不足之处。我们自制的7011型简易定碳仪投产三年多,使用证明:它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准确度高,容易掌握等特点。一、仪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对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低合金钢中碳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测定过程中主要不确定度进行了合理的评定,最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总有机碳(TOC) 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含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类似于TOD的测定。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的量,即可知总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7.
在RP/RT集成制造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误差。我们把整个系统的制造误差链作为一个闭环系统来考虑,在控制每一环节的误差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得出使RP/RT集成制造系统产生标准输出的最佳控制输入。以这个最佳控制输入作为输入加工系统的三维CAD的尺寸数据,即可控制最终的加工误差,得到近乎理想的加工结果。  相似文献   

18.
气浮导轨具有高运行精度、高平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气体具有误差均化作用。为了探究误差均化作用的大小,通过多个不同波长的正弦函数来模拟导轨轮廓误差,建立平面气浮导轨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方法求出动气浮导轨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平衡位置参数,进而利用最小包容法求出其运行直线度。结果表明:气体润滑很好地实现了气浮导轨误差均化作用,且效果明显;与无气体润滑状态时相比,气浮导轨在通气状态时的运行直线度提高了约一倍,与静导轨轮廓误差相比提高了约2/3。建立的气体误差均化效应计算方法为探究误差均化的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HB-2H型高速自动引燃炉能高速自动地进行钢铁、锰铁、硅铁、赤铁矿、焦碳等碳硫成份的燃烧测定,它能与电导法、气体容量法、非水滴定法、碘量法、酸碱滴定法等碳硫分析仪配套使用,本文主要分析该炉与HV型高速自动定碳定硫仪配套使用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并提出排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H_2S气体浓度很低,很难精确检测,直接吸收检测H_2S的方法虽然容易实现,但是由于光源不稳定,检测精度偏低。文中采用差分检测系统检测H_2S气体浓度,并介绍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H_2S气体检测的数学模型。整个系统采用LED作为光源,为提高检测精度,先将光源输出的光波进行滤波。然后采用差分吸收检测方法,用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滤波和调制,得到2种不同波长的光源,通过锁相放大技术得到2个幅值信号。将2个幅值信号相除得到H_2S气体浓度检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光纤光栅滤波与差分吸收检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减小了由温度不稳定、光源波动、光路强弱等引起一系列误差,提高了检测气体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