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通过屯溪老街改造前的风貌评价,提出分级改造强度,延续发展屯溪老街核心商业功能的更新理念,对老街历史肌理、尺度与风貌进行整体控制的原则,从业态规划,建筑改造,交通组织,街道入口、街道灯饰、地面铺装改造等方面进行治理、改造,使改造后的屯溪老街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以屯溪老街三条横街(一、二、三马路)建筑风貌整治工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基础,按照建筑、结构、市政三类技术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老街的再次改造以及其他历史街区的改造所运用的技术措施有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对比可视化图像和空间形态变量值,总结1955-2015年间南阳市中心城区空间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城市空间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递进,以及白河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巨大推动作用;城市主要轴线先为历史城区内的新华东路,之后逐渐转变为南北向的独山大道,并向多轴线共同主导的"自由轮轴"式空间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住区空间模式逐渐解体,大面积封闭式的住区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发展纵轴上分析国内外住区空间模式演变过程及存在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横向研究我国住区空间模式及设计要点,提出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空间模式,为我国住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机组成,西方国家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经历了向心集中、离心扩散和有机集中三个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可概括为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发展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各异,而居住郊区化和居住分化是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特色鲜明的百年老街,无论是街区空间和周边建筑都独具魅力,沉积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一条历史保护街道,特别是1997年将其成功改造成步行商业街,赋予了中央大街新的活力,本文从中央大街的空间入手,分析了中央大街的空间特征和空间感受,为我国的城市街道空间建设和改造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大区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区域视角和城市发展潜力两方面重新定位任丘,寻找其核心战略资源、明确发展方式、提出发展策略;明确未来任丘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并给予重点区域和村镇发展指引和交通、生态等支撑;提出重大行动计划,指导任丘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延吉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S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延吉市的人口重心进行计算,以考察延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并对各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序列分析,最后利用马尔柯夫链预测了延吉市201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为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北省谷城老街历史地段的研究,阐述了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要素对传统集镇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重点分析了老街历史地段的空间格局与建筑特色,从而清晰地把握湖北历史地段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并发掘这种植根于农业文明之上的传统集镇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就其两者关系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分析,为城市发展色彩的科学选择、设计及管理等诸多方面提供进一步的可行性方案.从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原有结构入手,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从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浅析城市色彩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以期使城市发展更加美丽和科学.  相似文献   

11.
地下街是适应日本国情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综合体,是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进行城市再开发的产物.地下街以其规模之大、城市功能之强和购物环境之优,受到人们的欢迎、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正面临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任务,城市空间的立体化拓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了解城市地下街的类型、特点和规划原则,对旧城改造和提高城市集约化水平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4年ASTER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以及北京城市统计数据,以人口密度、绿化指数、交通便捷度、热岛效应、基础设施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北京市旧城2004年各个街道的居住适宜度,研究发现,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居住适宜度最高,而东城区的朝阳门街道居住适宜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结合潍坊市区城市街道综合整治的实践,从沿街建筑景观、街道绿化景观以及街道公用设施等三个方面,对城市街道综合整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不乏出现拖累城市发展步伐的老街区,他们不具备历史街区的研究和保护价值,但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部分,街区的改造更新面临着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以合肥"中隐于市"项目改造为例,通过分析其策划定位、改造的手段,总结老街区治理的路径与方法,为以后的老街区改造实施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的进步与生活需求,街道家具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发展,长春市街道家具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对城市的美化和精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城市的本质、现状问题入手,研究分析城市家具的地域性本质问题,确保街道家具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在微气候热舒适视角下对街道空间的使用与设计提供建议,研究以寒地城市春秋过渡季节为大气候背景,以哈尔滨城市住区街道为例,确定影响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环境发生差异的主要气候因子和空间形态因子,以实测数据检验模拟数据准确性为前提,应用微气候热舒适空间量化分区方法,对寒地城市住区街道微气候热舒适与其空间形态关联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寒地城市住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社会的辉煌成就意味着生活方式,城市形态的极大改变,功能型城市逐渐步入主导的同时,人情淡化,活力消失等问题凸现出来,这集中体现到人与城市的第一媒介-城市界面的变化上,城市设计与建设的快速变革使城市界面迅速瓦解并呈现新状态,研究这种变化的表现与原因并从中理出进步的脉络,是建设新型城市界而的必由之路,同时,不断涌现的优秀实例也启发我们研究新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已诞生100多年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新建开发区的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摊大饼"式空间扩展以及城乡分离等问题出发,在梳理"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及探讨其对开发区建设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在"田园城市"理念指引下开发区的理想构图,即城市组团、城市综合体、都市绿地系统和都市农业、快捷交通体系以及开发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商业街是城市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公共空间,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旧城商业街虽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仍面临着从繁华到衰落的局面.针对改造后旧城商业街出现的经济萧条、商业氛围消褪以及活力丧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从城市活力的角度去探析这一现象,认为多样性、日常生活世界才是旧城商业街活力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旧城商业街更新应采用自下而上为主,着眼于城市实际的渐进式自然生长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