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  张建云  蔡阳 《中国水利》2001,(Z1):59-60
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起步于70年代末,但水利信息化得到较大发展是在"九五"期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水利信息人才培养等取得了突破,以水利信息网络为枢纽,以水利数据库为基础,以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水利电子政务等应用为重点的水利信息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
12月3日,河南省县级防汛计算机网络及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项目签约仪式在河南省电信公司举行。本次项目实施的56个县级防汛计算机网络及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将建成我省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完整网络体系,实现全省范围的水利信息互联互通,将进一步提高水利系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我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
1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东营市水利局在全市大水利大框架基本完成,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将“数字水利”纳入了重要工作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水利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以水利信息网络为枢纽,以水利数据库为基础,以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水利电子政务等应用为重点的、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防灾减灾、服务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1·1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2000年6月启动了东营市水利办公自动化建设,并建立了东营市水利行业专网;200…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防汛抗旱服务系统的GIS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毅 《北京水务》2002,(3):11-12
1建立系统的目的北京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北京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水平.首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套适应首都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北京市防汛抗旱服务系统,不仅符合北京经济形势的需要,符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需要,而且面向实际工作,满足各级政府对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利用的要求,满足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要求,实现防洪减灾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地区及人民安全。结合目前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必要性以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覆盖范围小、软硬件投入少、管理系统化程度弱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标准及规范、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等几点对策措施,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周泉  周振林 《山东水利》2009,(11):55-55,59
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务管理信息系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研发,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短波数传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水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输出等功能:系统通过空间数据应用、数据库管理、水情信息数据分析、综合办公、多媒体应用5个功能模块应用,为水利设施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以及机关办公等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防汛抗旱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建设,是提高防汛指挥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9.
根据防汛抗旱工作需要,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软件工程技术手段,建立防汛抗旱指挥应用的分布式江西省水情中心集成系统。该系统应具有防汛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处理等功能,以实现实时完整地进行防汛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快捷、灵活的以图、文、声、像一体化的多媒体和超文本方式,提供雨情、水情等信息服务;建立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多种应用软件,包含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历史大洪水数据库、水情历史信息数据库、洪水预报系统、水情会商系统。  相似文献   

10.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50年以来的历史和实时雨情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为核心,集水文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和应用于一体,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雨水情和天气的实况、预测及分析成果的综合信息服务业务系统.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开始进行系统的开发建设,1995年投入业务运行,多年来边应用边改进扩充,目前已成为国家防汛抗旱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服务系统.由于系统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效益,被评为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是一项具有综合业务管理能力的开放式大型网络信息系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在广东省的延伸与扩充,包含信息采集、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三大子系统,是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工程。该系统现已成为广东省水利信息化的公用基础平台,带动和支撑广东省水利信息化各项业务的发展。决策支持业务应用系统荣获2011年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金奖、2010年度ESRI最佳应用奖。  相似文献   

12.
于建营 《河北水利》2008,(10):13-14
近期,河北省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龙头”,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构筑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决策支持系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省市和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全省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社会背景和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需求都对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提出了要求。以现有防汛抗旱信息技术资源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已有系统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水利信息化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近期重点工程 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民生水利,正式确定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国家水利数据中心、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八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防汛抗旱》是我国唯一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公开发行刊物。双月刊,全年共6期。《中国防汛抗旱》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为宗旨,以宣传党和国家防汛抗旱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先进经验技术、研讨减轻水旱灾害对策措施、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及信息动态、开展防汛抗旱方面的学术讨论和专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欢迎全国水利系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防汛抗旱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水利信息工程是省、部和国家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利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组成。建成的防汛指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防汛通信、计算机网络、防汛决策系统等。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系统的一子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水资源信息的自动查询、各类统计计算图表的自动计算与生成等功能,为日常工作所直接应用,并为其他系统提供支持。水利信息系统的建成将会大大提高水利工作整体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征订启事     
正《中国防汛抗旱》是我国唯一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公开发行刊物。月刊,全年共12期。《中国防汛抗旱》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为宗旨,以宣传党和国家防汛抗旱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先进经验技术、研讨减轻水旱灾害对策措施、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及信息动态、开展防汛抗旱方面的学术讨论和专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欢迎全国水利系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防汛抗旱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防汛抗旱》是我国唯一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公开发行刊物。月刊,全年共12期。《中国防汛抗旱》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为宗旨,以宣传党和国家防汛抗旱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先进经验技术、研讨减轻水旱灾害对策措施、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及信息动态、开展防汛抗旱方面的学术讨论和专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欢迎全国水利系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防汛抗旱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防汛抗旱》是我国唯一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公开发行刊物。双月刊,全年共6期。《中国防汛抗旱》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为宗旨,以宣传党和国家防汛抗旱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先进经验技术、研讨减轻水旱灾害对策措施、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及信息动态、开展防汛抗旱方面的学术讨论和专题研究等为主要内容。欢迎全国水利系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防汛抗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信息数据共享中心建设、防汛抗旱管理系统优化、加强资金配置管理等完善各种应用系统的对策,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现代通讯技术等实现更高效的防灾减灾,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