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硝酸铵是硝基复合(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近年,由于氯化铵价格低廉,也逐步成为硝基复合(混)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而氯化铵会促进硝酸铵的分解,因此,讨论用氯化铵和其他无机原料生产硝酸铵系复合(混)肥的爆炸性。通过控制物料配比,避免物料超温,可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硝酸铵氧化分解海绵铜生产氯化亚铜的方法。工艺过程:将海绵铜加入硝酸铵和硫酸的混合液中,海绵铜中的铜溶解得到硫酸铜溶液;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铵和氯化铵,亚硫酸铵将硫酸铜还原为硫酸亚铜,氯化铵将硫酸亚铜氯化沉淀为氯化亚铜;氯化亚铜经酸洗、醇洗、烘干得到成品;滤液经蒸发浓缩得到硫酸铵副产品。最佳制备条件:(1)海绵铜溶解过程,反应温度为60 ℃,硫酸浓度为0.2~0.3 mol/L,硝酸铵用量为过量10%~20%;(2)沉淀氯化亚铜过程,亚硫酸铵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为0.6,氯化铵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为1.0~1.1; (3)沉淀氯化亚铜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水溶液洗涤,再用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洗涤,再经烘干得到氯化亚铜产品,所得产品质量符合GB/T 27562-2011《工业氯化亚铜》要求。  相似文献   

3.
化工专利     
《化工进展》2006,25(8):976-976
一种氮肥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肥料添加剂,是一种氮肥组合抑制剂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分数1%~50%的双氰胺和50%-99%的氰胺化钙,其与含氮无机肥如磷酸铵、硝酸铵、硫酸铵、尿素、硝铵尿素、液氨和有机物如厩肥结合协同增效,将组合物用于缓控释长效氮肥、缓控释长效复合(混)肥、长效、增效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中,可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肥效,进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环境友好型作物施肥系统的推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守清 《中氮肥》1992,(5):71-74
氯磷铵复(混)肥是以氯化铵为主体原料与磷—铵、普钙、尿素、硝酸铵等原料经配料、混合、挤压、干燥、筛分等操作手续,制成的淡灰色柱式颗粒肥料。加入钾肥氯化钾或硫酸钾就可以生产氯磷钾复(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5.
阐述全熔融低塔风冷结晶造粒技术生产尿基复合(混)肥工艺的原理、流程、特点以及应用与推广情况,为国内各复合(混)肥厂家新建生产装置或技术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磷酸盐的特性。提出在复合(混)肥生产中应合理配料,并控制好生产工艺,减少水溶磷在复合(混)肥中的退化。磷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退化机理不同,大部分磷以金属磷酸盐和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磷在土壤中退化得很快,在一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施用水溶性磷肥并非经济。在复合(混)肥生产中控制适当的水溶磷比例,既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又可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浓度尿基复合(混)肥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惠跃 《化肥工业》1999,26(6):27-30
简要介绍团粒法、粒浆法、熔体法生产高浓度尿基复合(混)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可为国内众多尿素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产高浓度尿基复合(混)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焕银  彭华平 《化肥工业》2013,40(3):16-18,22
针对黏土矿物在复合(混)肥造粒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复合(混)肥专用调理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合(混)肥中加入该调理剂,可使肥料成粒率由50%提高至70%,返料比下降;可以提高土壤对NH4+,NO3-,K+和PO43-的吸附量,其效果优于传统的保水剂聚丙烯酰胺及聚丙烯酸钠;可以起到养分缓释和防止肥料结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硝铵系复混肥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磷肥与复肥》2004,19(6):49-51
对硝酸铵溶解配制成浓溶液、半料浆法生产硝铵系复混肥提供一些生产经验。根据硝酸铵易分解、多晶型的特性,阐述配料、造粒、干燥中的控制要点及安全措施;并根据硝酸铵、氯化钾、磷酸一铵为基础的氮、磷、钾复肥的缓慢燃烧特性,提出m(N)∶m(P2O5)∶m(K2O)=2∶2∶1,1∶3∶2,2∶1∶1均属安全配料范围。  相似文献   

10.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绛分公司(以下简称新绛分公司)采用气氨与浓度为47%~60%(质量分数)的硝酸中和反应生产硝酸铵,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水吸热汽化,最终得到70%~75%(质量分数)的硝酸铵溶液。该硝酸铵溶液经进一步的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铵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硝酸铵的热分解性质。用差热分析仪测定硝酸铵不同含量的复混肥的热力学数据,判断硝基复混肥的分解温度,以便确定干燥热风温度;同时对硝基复混肥安全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谷明朝  曹雄  朱晋宇 《山西化工》2014,(1):37-38,77
利用自制临界爆炸装置对80%硝铵磷水溶液的热安全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含氯离子硝铵磷水溶液比纯硝铵磷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要低;一定浓度的氯离子有促进硝铵磷水溶液爆炸的作用,硝铵磷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随氯离子浓度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使用硝铵磷生产复合肥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松  景奇佳  曹雄 《山西化工》2013,33(2):8-10
为了防止硝酸铵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硫酸及氯离子两者同时存在时,临界爆炸温度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良好的指数关系;临界爆炸温度的对数与氯离子质量分数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反应动力学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研究结果对硝酸铵的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硝铵磷水溶液在生产复合肥过程中发生意外爆炸事故,利用自行研制的临界爆炸装置对不同浓度硝铵磷水溶液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硝铵磷的浓度对硝铵磷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有较大的影响,硝铵磷浓度越高,其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越低。研究结果对硝铵磷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钾等基础肥料进行二次加工制成复合肥料,是近代化肥生产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介绍了国内目前生产的硝基复合肥、尿基复合肥和硫基复合肥三种主要复合肥料的最新生产方法、近期装置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螺旋板换热器在硝酸钾与氯化铵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硝酸铵与氯化钾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与氯化铵工业中,采用螺旋板换热器分别用于硝酸钾溶液冷却和氯化铵溶液冷却的设备选型、安装方式及工艺操作流程。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螺旋板换热器具有不结垢、传热系数高、能耗低、生产能力大、体积小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腐殖质中的腐植酸和黄腐酸可以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性铵(NH4+)的回收率。这两种酸固定和保持NH4+的能力已经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二者通过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促进根系发育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因此,本研究调查了这两种酸(液态)对玉米干物质产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NO3-)含量的影响。根据液态有机氮肥的组成,采用标准方法分离提纯腐植酸。有机氮肥在玉米种植后第10天、第28天分别施入盆栽土壤,然后在种植后第54天或孕穗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土壤样品分析PH、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产量。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液态有机氮肥(黄腐酸、腐植酸或二者同时施用)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中NH4+的累积量。随土壤活性碳储量的增加,腐植酸分子上羧基官能团对土壤NH4+的吸附能力增强。然而,酸含量较低时对干物质产量的影响明显减小。各处理间硝态氮的有效性没有达到统计上的差异显著水平。较低的PH值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进程,同时降低土壤NO3-含量。这表明液态腐植酸和/或黄腐酸在提高尿素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腐植酸分子特性有关的作用机理还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本研究为液态和叶面有机肥料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复分解法生产硝酸钾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铵和氯化钾采用复分解循环法生产硝酸钾和氯化铵工艺是目前我国生产硝酸钾的主要方法。指出该生产技术存在硝酸钾结晶率低、冷却结晶效果差、氯化铵结垢严重、蒸汽能耗高、离心机选型不当等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丁友清  张吉刚 《化肥工业》2013,40(3):25-26,28
介绍了硝酸铵联产高塔造粒硝硫基复合肥装置的建设、试生产及技术改进等情况.该装置采用加压管式反应器中和法生产硝酸铵溶液,并选用上海化工研究院提供的工艺技术生产高塔硝硫基复合肥.2012年12月18日至23日,累计生产高塔硝硫基复合肥(15-15-15)成品4 350 t,产品的单元素含量、总养分及粒度等质量指标均满足GB 15063-2009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肥料中硝态氮、铵态氮、总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化工》2017,(8):14-16
研究仅含硝态氮、铵态氮的肥料,结果表明,用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检测含有硝态氮、铵态氮的肥料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差减法总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标准GB/T8572-2010《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中没有体现总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这是根据铵态氮与硝态氮性质总结研究出来的)与标准NY/T1116-2014《肥料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含量的测定》单独检测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GB/T8572-2010检测总氮含量与SN/T0736.5-2010《进出口化肥检验方法第5部分:氮含量的测定》检测总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