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地质薄层或薄互层问题一直是近几十年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地震子波与薄层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地质界面反射回来的地震子波波形及特点,指出薄层随着埋藏深度、地层平均速度、厚度以及对地震子波的振幅几何响应特性。对利用子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薄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因地表条件的限制,要使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在不同地段激发,这样因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而造成地震子波在频率、相位、振幅等方面的差异,无法同向叠加,所以需要对其子波进行校正。本文就几种子波校正方法,比如匹配滤波法、常相位校正、相位旋转等,结合新疆中Ⅲ的资料,讲述子波校正的技术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邮地区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由单一的以构造油藏为主逐渐转向复杂断块油气藏、隐蔽油气藏等为主的勘探,越来越凸显出地震资料保幅性处理的重要性,而自适应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就是一种保幅性能较高的提高分辨率技术。针对传统谱模拟子波估计参数优选、子波模型局限性等问题,将谱模拟子波估计技术与自相关子波估计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提高子波振幅谱估计的精度,形成了以自适应子波估计为核心的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在保持原有保幅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谱模拟反褶积方法的稳定性及处理效果,模型及高邮地区实际资料的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东缘地区地表类型多,涉及到高陡山地、山前丘陵、戈壁砾石、农田、沙漠。在地震勘探中,受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的影响,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噪音干扰多样化,特征不一致,地震资料成像困难。多次波和静校正量的存在也严重影响资料成像。由于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使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两种震源的地震资料在相位方面存相位差。造成地震子波不能同相叠加,降低了地震资料成像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在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及子波一致性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影响资料叠加成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合成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和地质结合的一个必要纽带,在地震解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子波的选取,对作好合成地震记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从理论上介绍了四种子波设计方法。并以金10井为例,介绍了直接给定子波、统计子波、确定子波三种合成记录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反褶积技术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手段,针对地质目标需求应采取有效的反褶积方法。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是需要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和频谱分解,同时要设计反褶积算子,然后在共炮点域和共检波点域分两步对地震数据进行褶积,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压缩地震子波,克服激发、接收及偏移距等因素变化对地震记录的影响,同时进行了道间振幅均衡补偿,保持了数据的相位一致性,并能够展宽频谱,校正地震信号的相位谱,输出零相位子波,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该方法在大庆油田朝长地区三维资料保幅处理中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90°相位转换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90°相位转换是指将地震相位旋转90°,使得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建立联系,赋予地震相位以岩性地层意义。由于本区资料具有较好的零相位特性,90°相位转换技术在本区基本能够把同相轴峰值调整到岩相的中心,不同地层间的地震相位标志较明显,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地震相图转换成沉积相图提供了依据。在相似石油地质条件下,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8.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重要手段是采用反褶积技术。反褶积方法很多,如子波反褶积、脉冲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高分辨率资料处理中应用受到许多条件制约,不能有效地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其效果不能满足解释人员的要求。作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需要对记录进行频谱分析和频谱分解,同时要设计反褶积算子,然后在共炮点域和共接收点域分两步对资料进行褶积。这种方法能够展宽频谱,压缩地震子波,并能校正地震信号的相位谱,输出零相位子波,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该方法在高邮西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地表复杂,野外采集采用多种类型震源混合施工,不同的激发方式造成震源记录间振幅、相位、频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地震资料的非一致性。本文就子波匹配技术解决一致性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子波匹配技术直接利用重复地震道(可分别称为基础道和目标道)设计匹配滤波器,然后对基础道进行匹配滤波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道,经过匹配滤波处理后剖面质量得以改善,有利于后续的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褶积模型出发,用理论子波合成最小相位性质的地震道记录,以广义线性反演方法为基础,通过在反演的过程中改变不同的参数,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反演结果。并将反演结果和合成地震记录的理论子波比较,得出该方法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勘探区域不断拓展,地表条件越来越复杂,且施工年代、激发条件、检波器耦合及表层岩性的不同会对地震子波的时差、频率、相位、振幅产生不同程度的改造,从而给大剖面拼接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以往拼接技术都存在着缺陷,对于提高信噪比、系统误差校正、子波一致性处理三者不能兼顾的原因,论文详细介绍了子波匹配和相关时差相结合处理方法,其实现过程是在测线衔接处求取同一个位置的两条测线的子波,选择一个子波为目标子波,另一个子波为被改变的子波,计算匹配算子,再把匹配算子作用于被改变的子波使其经过匹配后逼近目标子波,再利用其相关时差校正的办法让其消除系统时差。利用这种方法在新疆某地区二维拼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继续发展和深入,大部分的油田都开始研究隐蔽复杂的油气藏,地震分辨率较低会影响后续的处理、解释等工作,很难识别薄储层、小断块、微幅构造等隐蔽性油气藏,从而影响了后续勘探和开发的效果。目前,常常会使用地震子波反褶积技术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混合相位反褶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然后使用该技术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并与最小相位预测反褶积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混合相位反褶积的效果较好,既提高了分辨率,也保持了较好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地震道子波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时频分析的思想,引入全新时频分析方法——子渡分解。子波分解可将地震道分解成不同主频、不同时间的子波集合,从而实现地震道在时、频率域内的精确分解。分解后的子波可以按特定频率和时间深度重构出多种地震道。采用树型模型对地震道实现子渡分解,全子波重构道与原始地震道的一致性验证了分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构造比较简单、岩盐比较发育,通过对区内两条连井剖面的地震相分析认为,沙一上地层以中-弱反射振幅,中等-差连续性,低频,波状波形特征,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沙一下地层震反射呈强振幅、连续性好、低频、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席状反射特征。沙一段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变化较大,并不一定都表现为强反射振幅,强连续性;在盐岩-砂泥岩相变处形成杂乱地震反射波形、相位变化明显。本文从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可以看到,地震相能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135断块区沙三中储层为滑塌浊积岩体,目的层段表现为短单轴、弱振幅、差连续反射特征,原始地震资料无法解决该地区的储层预测问题。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针对沙三中储层识别难点,通过处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利用分频、子波重构技术,实现对浊积岩储层的预测和描述。实践证明,通过对井资料储层基本地球物理特性分析,总结地震资料对浊积岩储层的敏感响应频带、子波属性,提取对应响应频率的子波,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有效提高浊积岩储层预测精度。分频属性预测结果和储层实际分布状况吻合较好,为该类油藏的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借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剖面上地层剥蚀线处在地层超覆或剥蚀点附近,但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地震反射往往提前变弱或者消失,在寻找有效地层剥蚀圈闭的过程中,常规振幅分析方法很难准确识别地层尖灭点(线)的位置。对于认识地层油藏分布和规模来说,准确确定地层剥蚀线的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相位分析技术有效地解决剥蚀线外推问题。实际应用证明相位分析技术是解决地层圈闭识别与定量描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资料划分储层纵向和横向的分布范围是石油勘探开发一直研究的问题,地震资料的振幅特征里面包含很多地下地质的非均质信息,是地下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不同的综合反映。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基础上,分析其振幅的正负相位的强弱反射特征,可以有效的识别储集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滩浅海勘探显得越来越重要。郭局子三维由于工区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滩涂、两栖地带、浅海、不同震源激发、不同检波器的混合使用。使得其接收的资料品质不同,频率、相位存在差异,使滩海接合部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差,信噪比低,需要对它们进行子波校正,达到子波统一,有利于资料的解释。本区面波发育,降低了单炮的信噪比,在叠加前应把他消除。通常对于较强的面波干扰一般是采用低截滤波的方式对全部资料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能两全其美,不是干扰去不干净,就是丢掉许多低频信息。我的做法是将面波干扰带确定下来,只在这一条带内采用低截滤波的方式,这样既有效地滤除了干扰,又确保区域外的地震信息不受损失。并且对工区处理流程进行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滩浅海地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波形一致性问题是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首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单区块处理多是震源、检波器类型单一,地震资料的波形差异并不明显。但在不同年度采集的多区块连片处理中,不同的激发因素、接收条件导致原始数据在子波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处理多采用频率、振幅、反褶积等匹配方法来调整不同震源、不同区块原始资料的频率和相位关系,但这种处理方式会影响叠前处理的效果。通过连片波形一致性处理技术研究,有效地消除不同震源类型、不同区块等采集因素造成的区块间波形差异,互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在国内陆上最大徐家围子断陷23个区块满覆盖面积5058.8km2三维大连片处理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石油地震勘探中,信号采集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微弱的反射信号常常淹没在很强的背景噪声之中.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可以利用多台可控震源阵列实施相位控制形成定向地震波束以增强地震波在某个方向上能量,本文讨论这种相控阵震源的波束形成机制,以及在运用AVO反演方法时,如果采用相控阵所激发后的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对造成AVO的精度值误差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