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量Ce对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高强度、高导电的Cu-Ag-Cr和Cu-Ag-Cr-Ce合金,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等方法,对这两种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Ce对Cu-Ag-Cr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e的加入,能够提高Cu-Ag-Cr合金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改善合金的导电性能;并明显细化Cu-Ag-Cr合金的晶粒;同时抑制合金的再结晶过程,使其再结晶温度相对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2.
铜及铜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电气控制、电力传输及轨道交通等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强度、高导电同时兼备耐热、耐蚀、抗应力松弛等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铜铬系合金被认为是综合性能最优异的铜合金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铜铬系合金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其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稀土元素以及Hf, Ag, Ti, In, Mg, Zr和Sn的添加对铜铬系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按照单一元素添加、复合元素添加、稀土元素添加的方式,分别讨论了稀土元素以及Ti, Mg, Mg与Si, Ni与Si等对铜铬锆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微量合金元素的添加可明显改善铜铬合金强度与导电匹配性,并提高合金抗软化温度。此外,添加多元微量元素对性能的提升要优于单一元素,若匹配以合适的变形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更易获得理想材料。今后,可以在铜铬锆合金基础上添加稀土元素,找到适宜的添加量以达到在最大化提高强度与抗软化温度的同时最小化影响其导电率。  相似文献   

3.
世界银业现状与技术进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张文钲银为贵重金属。银盐,如硝酸银、卤化银及其各类复配物对光敏感,广泛用作电影胶片、摄影胶片和医用胶片等感光材料。银导电性质居所有金属之首,银及其合金用作电接点材料、导电糊、导电环材料、导电游丝、银焊材等。银明...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高强度、高导电率及易焊接的铜合金产品,以 C70250 为母材,在 400~450℃进行了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工艺对 Cu-Ni-Si 合金产品的导电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合金产品的导电性能会随着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机械性能则会随着时效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 ;产品导电性能会随着带卷位置的高度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带卷卷径的减小而增加 ;在时效温度和时间同等的情况下,采用氢气作保护气与采用氮氢混合气作为保护气时,材料导电性能与机械性能基本一致,且高于氮气作保护气时的导电性与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铬锆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且硬度较高,广泛用作电阻焊电极材料。文章通过进行不同的温度、时间和出炉温度等时效处理工艺参数实验,检测铬锆铜合金的硬度和导电率,观察显微组织,研究时效处理工艺对铬锆铜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430℃温度、时间1~2 h时效处理工艺,铬锆铜合金的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Cu-Si-Ni和Cu-Si-Ni-Ce合金,通过显微硬度和电导率测试等方法,对这两种合金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微量稀土Ce对Cu-Si-Ni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稀土Ce的加入,能够提高Cu-Si-Ni合金的显微硬度,改善合金的导电性能;并明显细化了Cu-Si-Ni合金的晶粒。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连铸连轧铜银合金接触线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分析了银含量对铜银合金接触线坯抗拉强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得到较优的银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银后,铜合金的抗拉强度增加,电阻率增加。随着银含量由894.4 g/t增加至1 250 g/t,铜银合金抗拉强度由236.52 MPa增加至245.73 MPa,铜银合金电阻率由0.01706Ω·mm~2/m增加至0.01723Ω·mm~2/m。综合考虑,认为银含量为997.9 g/t时铜银合金综合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41.45 MPa,电阻率为0.0171Ω·mm~2/m。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Ag-Cu-Sn系低银钎料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用Ag-Cu-Sn相图中富铜一角、银含量为15~25%,液相线温度在725~825℃之间的合金钎焊低碳钢时,其组织中的δ相及合金中的锡含量对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均有影响。本文研制了一种Ag-Cu-Sn系低银钎料,并发现,在钎料中添加2~3%Mn可成倍地增加钎料在低碳钢上的润湿面积,添加2%Ni可改善合金组织,降低其硬度,添加0.2~0.5%Si时,Si的作用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钛导电粉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丹 《云南冶金》2004,33(2):47-49
综述了二氧化钛导电粉体的研究现状,详述了其导电机理、制备工艺以及影响其性能的因素,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6101-T6合金铝导电轨型材的生产工艺,着重研究了化学成分,不同的淬火、时效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Pb-Ag-Ca-Sr四元合金阳极板在青海锌厂的运行实践,与传统铅银阳极相比,四元合金阳极具有成本低、机械强度好、寿命长和耗电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钢铁集团股份公司电炉厂60tDC电弧炉导电炉底维护困难、炉龄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机械、热力学、热化学、操作及设计等因素对导电炉底的影响,并通过降低EPT高度、优化炉底维护工艺等措施,改进了导电炉底的维护技术,从而提高了炉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及医用电极应用环境的发展,对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和银/氯化银医用电极的可设计性、柔韧性、适应工业大批量生产等方面有了新要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再经低温固化成型的银/氯化银电极作为一种具备以上优点的低成本电极,已经成为了传感检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从3个方面综述了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1)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制备过程和优点、种类和区别以及电极的表征方法;(2)粘合剂选择、盐基层中氯化钾的浓度以及盐基层的层数等因素对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氯离子敏感性、水合时间以及使用寿命等性能的影响;(3)丝网印刷制备银/氯化银电极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医用电极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对银/氯化银浆料影响电极灵敏性、稳定性的探究方向以及柔性衬底生物医用电极的接触阻抗提升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work, the oxygen refining of liquid copper-silver alloys with a borosilicate slag was studied. First, a comprehensiv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silver oxide is relatively unstable in silicate-based slags, then it should be thermodynamically feasible to oxidize copper from copper-silver alloys with a very low silver loss to the silicate slag. In actual practice, although relatively low copper levels can be achieved in the metal phase, the silver losses to the slag are excessive. Therefore, in the present work, both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a molten copper-silver alloy containing 12.68 mass pct silver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silver loss to the slag. The kinetic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pper levels of less than 2 mass pct could be achieved with silver recoveries of about 95 pct after relatively short refining times of 15 minutes. In the equilibrium experiments, the copper contents of the metal were less than 1 mass pct, and these valu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which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latively high silver losses to the slag, a model was develop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transport of silver from the metal phase to the slag phase both in metallic form and as silver oxide in the copper oxide oxidation product. The copper and silver oxides and the metallic copper-silver alloy are all transported into the slag by the oxidizing gas bubbles. It is proposed that once in the slag, the silver oxide is unstable and decomposes into metallic silver which is not easily recovered in the metal phase. Also, the transfer of the copper-silver alloy into the slag, by the gas bubbles, promotes the slag-metal exchange reaction, which again results in the generation of silver particles in the slag.  相似文献   

15.
针对30CrMnSiA等高强度合金钢调质后的加工性能差和刀具使用寿命短的生产实际问题,经过对刀具的设计、制造以及30CrMnSiA弹性淬火后精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生产调研,论述了碳化钛含量高达25%的高碳化钛新性能钽铌硬质合金材料D1#的研制过程。在合金成分组成上通过提高碳化钛含量、优化固溶体相和黏结相、细化晶粒度使D1#新材料具有适当的强度和较高的耐磨性,另外新材料刀片采用机夹刀片,避免了高碳化钛新性能钽铌硬质合金焊接刀片强度低易产生裂纹报废的缺陷,并充分发挥了高碳化钛钽铌硬质合金材料的耐磨性的优势,是一种适合加工30CrMnSiA等高强度合金钢的新性能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银合质金中银含量较高的性质,对金电解精炼工艺中的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电解电流的优化、辅以人工铲板、电解液重复使用等措施。通过参数优化,使可用于电解的合质金中银质量分数由原来小于5%提高到15%,且电解精炼后可获得金质量分数99.98%的较好指标,极大地提高了合质金的可电解性,减少了黄金精炼企业的金积压量,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锤式破碎机锤头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离心式锤式破碎机锤头冲击韧性低、耐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的难题。在对锤头的磨损情况及磨损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采用固-液复合铸造的方法。制造出一种软硬材料相间、抗冲击及耐磨性能高的复合锤头。该锤头经装机使用,效果显著。其使用寿命比原合金钢锤头提高了3.5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用的紫铜风口耐磨性差,使用寿命较短,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风口制造技术,即在风口工作部位,通过爆炸焊接技术复合耐磨合金层。工业应用表明,复合风口使用寿命明显延长,使用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改造过的MS-T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黄铜为摩擦副对热型连铸技术制备的铜银合金线材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电流对铜银合金导线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强度对铜银合金干摩擦磨损行为有显著影响.电流在0~15 A范围内,随着电流的增加,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电流较小时,接触电阻也比较小且较稳定;电流高时,接触电阻比较大,波动剧烈,而且有电弧出现.铜银合金导线在带电条件下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以及以电化学作用为主的氧化磨损或腐蚀磨损.  相似文献   

20.
摘要:奥氏体沉淀强化GH4720Li合金用于制备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其服役条件下的疲劳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了GH4720Li合金在中温区(450和550℃)不同应变条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结果表明,GH4720Li合金的剪切模量和杨氏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但是中温区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不随温度而剧烈下降。GH4720Li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随着应变值的升高而降低。在550℃/09%最大应变值时,疲劳寿命存在一个“平台”而表现出极大的分散性,当最大应变值低于“平台”时,低周疲劳寿命随温度升高而升高。GH4720Li合金疲劳寿命的“平台”现象是因为样品表面裂纹萌生和内部裂纹萌生2种断裂失效模式的竞争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