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厚度5 mm薄规格钢板是目前国内外中厚板轧机生产的极限。该规格钢板轧制难度大,主要是轧制时极易产生头部下扣、板型飘曲、弯曲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厚度规格为5 mm钢板的批量化稳定生产,在轧制工艺控制方面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宽厚板》2015,(3)
5 mm厚度钢板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其生产具有厚度薄、温降快、变形抗力大的特点,新钢通过对坯料选择、轧辊配置、轧机设备维护、轧制节奏与规程分配等关键环节的细化控制,使产品实物质量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了5 mm厚度钢板的批量化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热带轧机使用响应性高的油压AGC装置后,对所控制的带钢部分可获得高精度的板厚。但AGC尚未动作的钢板前端部分,其板厚精度大有改善的余地。 带钢前端部分的厚度精度取决于轧制钢板前设定精轧机的压下位置和轧辊圆周速度的预测控制精度该预测控制是在测定粗轧机出口处钢板前端部分的厚度和温度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推算变形抗力、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9月 9~ 11日将在美国奥兰多召开第 8届国际轧钢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扁平材和长条材的热轧、冷轧和平整轧制生产及其物理冶金、特性和应用 ,具体征文和讨论内容包括 :1 轧机生产和设计厚度、断面和平直度测量与控制 ,以满足要求的尺寸偏差 ;传动装置的开发 ;再加热和隧道炉设计 ;输出辊道冷却——设计与控制 ;轧制摩擦的控制——润滑、机架间冷却、轧辊冷却 ;按要求生产 (柔性轧制、正确定径等 ) ;大压下量和高速轧制 ;轧辊孔型设计 ;热轧薄规格钢板 (尺寸和板形控制、轧机设计、冷却实践 ) ;关于高强度产品的轧制问题(双相钢…  相似文献   

5.
铁珊 《钢铁》1965,(12)
苏联??冶金工厂的轧机包括2台轧辊辊身长度为2800毫米的可逆式机架(二辊及四辊)和轧辊辊身长度为1700毫米由6个机架组成的机组。它能生产厚度为8~50毫米、宽度为1000~2530毫米、长度在18米以下的钢板,以及厚度为2~8毫米、宽度为700~1550毫米的成卷带钢。生产的品种规格较多是该轧机的优点,但是生产实践表明,在同一个轧机机组上既生产厚规格的、又生产薄规格的钢板,存在着很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UCM可逆轧机薄规格产品轧制工艺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乳化液、轧辊和压下规程设置对薄规格生产的作用及影响,改进和优化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和控制系统等,实现了薄规格产品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2 690 mm+3 000 mm轧机生产线轧制薄规格钢板影响板形的各种因素,通过调整轧机设备参数和轧制工艺等措施,提高了轧制稳定性,改善了钢板板形。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影响薄规格钢板生产的因素,如精轧机轧制温度控制、板形控制、厚度控制等,开发出批量生产薄规格钢板的技术措施,如优化加热炉温度控制,提高精轧机温度保障能力;优化精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实现薄规格钢板高精度厚度自动控制;优化精轧机辊型和轧制策略,提高板形控制能力等。成功开发出6 mm×3 000 mm极限薄规格钢板,并具备了薄规格钢板批量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少峰  詹英 《宽厚板》2020,26(3):34-37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厚度8 mm的建筑结构用钢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中厚板生产领域,厚度6 mm的钢板已达到轧机轧制的极限,轧制难度大,板型质量难以控制,轧制过程中对整个轧机设备及轧制工艺要求极高。舞钢公司在4 100 mm宽厚板生产线开发6 mm极限规格薄板过程中,通过优化板坯规格设计、提高轧机设备精度、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了6 mm厚度薄板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热轧生产线在轧制带钢过程中,工作辊所承受的轧制力,通过支承辊、支承辊靠枕、上阶梯垫、AGC液压缸、下阶梯垫、换辊滑座压板、换辊滑座底部滑板、轧机底板等零部件传递,最后由轧机牌坊所承受。承受轧制力的各个零部件将产生弹性变形,工作机架的总弹性变形可达几毫米。轧机工作机架的总变形分两部分:一部分由于工作机架的弹性变形,两轧辊轴向产生相对平移,使辊缝发生变化,影响板材纵向厚度称为轧机的纵向刚度,另一部分由于轧辊的弯曲变形影响板材的横向断面厚度差称为轧机的横向刚度。轧机刚度不仅影响轧辊的开口度和辊型设计,而且也影响轧机的调整和轧制工艺规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八钢中厚板4300/3500轧机生产8mm厚度钢板的生产过程,分析了轧制过程对钢板板形的影响.在坯料厚度、轧机精度不能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对轧辊选择、道次分配、终轧温度等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8mm钢板已经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费鸿 《南钢科技》2001,(1):17-19
分析了影响中反四辊轧机轧制厚度≤8mm薄规格产品的稳定性因素,介绍了提高薄规格中板轧制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轧机的最小可轧厚度是说明轧机极限轧制条件的一个参数。本文是在小型20辊轧机上实测最小可轧厚度,并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其目的是为轧机设计、轧辊直径的选择等提供依据。 本文的实验方法是选择不同直径和不同弹性模量的轧辊及不同加工硬化的试验材料,按常规轧制法以最大的轧制压力反复轧制,假定道次压下率r<2%时达到了极限轧制条件,此时的厚度即为最小可轧厚度。其结果,完全符合轧制变化的规律。当轧辊直径比较大时(大于φ16mm),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接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炉卷轧机支持辊辊形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韶钢热轧宽板厂的实际轧制工艺情况,开发了3450mm四辊炉卷轧机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VCR,并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效果表明:新支持辊技术明显改善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了薄规格钢板的横向同板差水平和成材率,工作辊换辊周期延长,消除了轧辊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15.
偏八辊轧机     
前言轧制薄而宽的带材须采用工作辊直径小的轧机。这种轧机变形区小,金属的变形程度可增加,轧制压力可降低,轧辊弹性压扁亦可减小,所以继二辊轧机之后,出现了四辊轧机。但四辊轧机的工作辊直径受上下支承辊的限制,不可能做得很小,否则侧向刚性差,轧制时易发生侧向弯曲。为了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鲁海涛  曹建国  张杰  贾生晖  曾伟 《钢铁》2007,42(5):42-46
通过现场跟踪测试和生产实践发现武钢1700冷连轧机组 "酸轧联机"改造工程中存在常规凸度辊形配置方案不合理,由此引起了薄规格轧制的工作辊"压肩"现象和轧制过程欠稳定导致成品板形质量欠佳等问题.采用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建立辊系弹性变形仿真模型,研制了酸轧联机条件下的VCR变接触支承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已成功投入1700冷连轧机实际应用.现场应用表明:改善了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增强了薄规格品种轧制能力,支承辊辊形自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4200 mm轧机轧制71块钢板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分别建立了轧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系数与轧前厚度、轧后厚度及轧辊直径对应关系的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网络模型均建立了金属应力状态系数输入和输出关系,RBF神经网络模型比Elman网络模型数据稳定,性能更优,实现了与实测结果的高度拟合。并得出不同轧辊直径对神经网络模型精度的影响规律,对轧制工艺规程的制定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厂原使用的轧辊预热器是1954年由苏联引进的设备,采用工频电感应加热,轧辊被加热的温度低,1962年以前一直是低温装辊;当轧辊温度提高到300℃左右时,方可轧制薄规格钢板,这样就严重地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从加热制度、轧制规程、轧辊辊型设计以及冷却控制、钢板矩形化控制、矫直过程控制和轧机推床对中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试验,在2 800 mm中厚板轧机上成功试制了6 mm×2 600 mm规格钢板,提高了柳钢中板厂的品种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孙满 《鞍钢技术》1996,(10):49-50
连轧机供乳站安装吸浮清渣装置孙满(鞍钢冷轧薄板厂)冷连轧机乳液站是向连轧机提供轧制液用的。其轧制液作用为:冷却轧辊、控制辊型。润滑轧辊与钢板、防止钢板轧后生锈。轧制液浓度为4%~6%,要求供应乳液量为720m3/h。乳液流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轧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