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炼焦煤耗是影响焦炭成本的因素之一,是焦化企业重点关注指标。吨焦煤耗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配合煤挥发分、干熄焦烧损率等,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焦炭质量稳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炼焦煤耗,节约炼焦成本。  相似文献   

2.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指标。挥发分的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实验项目,本文详细阐述了测定煤挥发分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研究山东地区高挥发分1/3焦煤放置时间过长后煤质的劣化情况,及其替代河南地区1/3焦煤参与配煤炼焦试验对配煤质量及所得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偏气煤性质的高挥发分1/3焦煤放置时间过长后煤质劣化严重,其参与配煤炼焦对配合煤的挥发分和G值影响明显,随着其配入量的增加,焦炭质量逐渐下降,其最大配入量以不超过6%为宜。  相似文献   

4.
热解是炼焦煤成焦发生的主要反应,炼焦煤热解产生热塑态同时伴有挥发分析出,对焦炭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从炼焦煤的热解机制、挥发分析出规律、挥发分析出与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关系等角度综述了挥发分析出特性及作用的研究进展.炭化过程中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焦炭化学、物理结构的演变有直接关系,进而影响焦炭质量.现有的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层...  相似文献   

5.
闫广  吴铿  刘肖  门正朝  申威  员晓 《钢铁》2015,50(12):85-90
 为了研究低质焦炭条件下高炉喷吹煤粉的利用率,对安钢高炉两批低质焦炭及炉尘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焦炭的常用质量评价指标及炉顶除尘灰的碳质量分数,并采用岩相测试技术分析了炉尘未消耗煤粉和焦炭的不同结构形态,定量地给出了炉尘中未消耗煤粉和焦炭颗粒的质量分数。结合安钢配煤现状,考察了3种高炉所用喷吹原煤不同粒径的燃烧率,并讨论了不同烟煤配比下挥发分质量分数对不同粒径煤粉燃烧率的影响,为低质焦炭条件下提高煤粉利用率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低质焦炭条件下,炉尘碳质量分数明显偏高并含有较多未消耗煤粉;炉尘中的未消耗煤粉分为热变煤颗粒和残炭颗粒,而未消耗焦炭则以镶嵌结构为主;控制焦炭质量波动、减少焦炭水分质量分数有利于降低炉尘碳质量分数;安钢喷煤首选无烟煤应为B煤,喷吹煤粉的挥发分适宜控制在17%左右。  相似文献   

6.
较高的还原温度易造成结圈,使回转窑直接还原铁工艺发展受限,为此,需研究低温条件下煤中还原性气体释放和铁矿石的还原过程。通过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质谱仪(TG-FTIR-MS)联用方法分析不同挥发分煤的热解特性和铁矿石还原过程。结果显示,高挥发分煤在热解过程中具有更加优越的反应活性,随着挥发分的提高,煤中还原性气体的释放温度更低,释放含量更高。整个热解过程中有机气体主要为CH4、CH3+碎片、苯、甲苯以及同系物;无机气体为SO2、CO、CO2、H2O。高挥发分煤种的还原性气体CO释放温度较低。此外,热解过程中,高挥发分煤种表观活化能更低,热解过程更容易进行;相较于无烟煤,采用烟煤还原铁矿石时还原反应进程更快,还原过程更加彻底。为此,采用高挥发分煤种进行煤基还原将会为有效降低煤基还原温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八钢炼焦生产实际,通过研究分析了解掌握低热态、高反应性焦炭在炉内反应机理,探寻结焦时间、结焦速率、焦炭挥发分及配煤水分等工艺因素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以便在深层次获取艾矿煤影响八钢焦炭质量因素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韩洁  王昊 《甘肃冶金》2013,35(1):43-45,56
当煤的挥发分比较高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已难以满足检验重复性的要求。《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8中挥发分的测定提到"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宽度约3 mm的小块"后进行测定,没有提到压饼的实验条件,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压饼的实验条件,对煤的高挥发分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以满足检验重复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种气肥煤和肥煤的工艺指标、基氏流动度、煤岩等指标及焦炭显微结构的分析,配合煤炼焦试验,探讨了高挥发分、高流变性炼焦煤的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竖罐炼锌用还原煤的配煤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竖罐炼锌用还原煤配煤技术的新思路。以炼焦的配煤原理指导竖罐炼锌配煤,控制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性,可使配煤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1.
鄂钢焦化公司在6m焦炉上进行了用贫瘦煤替代瘦煤的炼焦试生产,考察了贫瘦煤配入量对焦炭质量及配煤成本的影响。试验表明:用贫瘦煤替代瘦煤炼焦,有利于吨焦配煤成本的下降,在贫瘦煤配入量8%时,可保证焦炭质量的稳定,此条件下鄂钢吨焦配煤成本可下降47.18元。  相似文献   

12.
八钢高炉2500m^3高炉在提煤比降焦比攻关过程中,从"经料"入炉、精细化操作、管理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采取措施,突破了八钢高炉近几年以来冶炼高焦比的瓶颈,同时解决了对炉缸不活、煤气流不稳、有害元素高、渣比高等因素的操作困扰。通过技术公关,全年煤比提高15kg/t铁,焦比同期降低10kg/t铁,冶炼强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配煤成本,济钢通过采取改造配合煤粉碎系统、新建小侧装煤塔、改进除尘方式、新增机械设备等措施将4.3 m顶装焦炉改造为捣固焦炉。改造后,在保证同样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多用30%~40%的高挥发分弱黏性煤及部分非黏结性煤,扩大了炼焦用煤源,配合煤成本降低30多元/t,且保持炉体不变。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某区域高硫主焦煤的煤质进行了相应分析,并与鄂钢焦化公司目前使用的主焦煤煤质进行了对比。同时,还进行了20kg焦炉试验。结果表明:高硫主焦煤的粘结性、结焦性、岩相等指标均符合鄂钢用煤标准,焦炭强度性能稳定,可以进行适当替代研究。6m焦炉生产检验表明,高硫焦煤配入量达到17%时,吨焦配煤成本可降低24元,降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进口东南亚高挥发分气煤的煤质及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合理使用该煤种可有效降低焦炭灰分,为扩展炼焦煤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实施经济配料结构,利用40kg小焦炉进行了配煤结构的优化试验,确定了降成本配煤结构,焦煤配量由38%减少到了29%,瘦煤配量由10%提高到了14%,气肥煤配量由7%提高到了15%。应用表明,焦炭质量虽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仍能满足高炉炼铁的需求,配煤结构成本降低了27.8元/t。  相似文献   

17.
张天星 《甘肃冶金》2012,(2):34-37,61
通过采取人员培训、石油焦混配技术模型、煅烧温度、配方优化、粉料控制技术模型、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提高了预焙阳极质量,降低了生阳极生产中吨碳沥青消耗和预焙阳极在电解生产中吨铝净耗。  相似文献   

18.
郭俊  储满生  唐珏  李峰  柳政根  鲍继伟 《钢铁》2022,57(8):30-38
 中国钢铁生产主要以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因此,积极研发高炉低碳炼铁技术,促进高炉工序CO2减排尤为重要。铁焦是将含铁原料加入适宜的煤中,经焦化或炭化后成型的新型碳铁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以显著降低热储备区温度、降低碳消耗,高炉使用适量的铁焦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降碳。基于现场生产数据,采用㶲分析理论,建立高炉使用铁焦的㶲平衡模型,探索铁焦添加量对高炉物料消耗及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炉使用铁焦后,炉内间接还原得到发展,碳利用率提高,炉内灰分量降低,冶炼单位生铁的碳素消耗和炉渣量均会降低,与未使用铁焦相比,高炉使用114 kg铁焦后,吨铁碳素消耗降低25.95 kg,渣量降低11.28 kg。此外,铁焦内部的金属铁仅需熔化,节省还原所需的㶲量,焦炭和鼓风带入㶲会显著降低,因此高炉冶炼吨铁消耗的总㶲量降低,同时,炉内传热也得到改善,内部㶲损失有效降低,与未使用铁焦相比,高炉使用114 kg/t铁焦后,目的㶲效率由46.14%提高至48.87%,热力学完善度由87.46%提高到88.02%。在此条件下,高炉吨铁的内部㶲损失降低192.63 MJ,实现节能6.57 kg(标煤)。  相似文献   

19.
张俊  靳迎武  刘思沛  苏战伟  向宇 《甘肃冶金》2013,35(1):84-85,102
本文针对部分炭化室推焦电流大、装煤"缺角"等问题,通过对装煤操作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处理,使装煤量提高0.5~1吨/炉,装煤无"缺角",降低吨焦煤气消耗量。  相似文献   

20.
高建军  郭玉华  徐洪军  王锋  周和敏 《钢铁》2012,47(11):85-88
 试验在设计的处理能力为1t/h的多管回转式煤调湿半工业化试验装置中进行,煤粉干燥介质为焦炉烟道废气,试验考查了烟气耗量、烟气温度、滚筒转速和煤粉湿度对煤调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吨煤粉烟气耗量2000m3、烟气入口温度245℃、滚筒驱动电机频率40Hz、煤粉湿度12%的条件下,通过煤调湿处理,煤粉湿度降低到6.7%,能够满足炼焦生产对煤粉湿度的要求,取得了最佳煤调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