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一模型     
《城市环境设计》2008,(3):100-100
经过多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规划研究中心白一主任于2006年底。在不断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城市雕塑规划编制理论体系模型,并成功运用于余姚市城市雕塑规划、温州市城市雕塑规划和莱州市城市雕塑规划等,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白一模型填补了中国城市雕塑规划理论体系的空白,丰富了城市雕塑理论。提高了城市雕塑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使城市  相似文献   

2.
冷眼看城雕     
马军 《城乡建设》2004,(1):34-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雕塑建设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城市雕塑缺乏规划,城市雕塑的创作和摆放随意性大,与城市建设和发展脱节.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城市提升自身特色品位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出现了缺乏个性的趋势,对于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产生了不良影响《。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从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地域特点出发确定城市雕塑规划的发展主题,提出了城市雕塑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内容,以体现哈尔滨城市雕塑多元化的特色职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城市雕塑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及市民品位,成功的城市雕塑是公共空间的灵魂,能展现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承载现代文明和地域文化,带给市民舒适和美感。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城市雕塑的特点,总结城市雕塑自身具有的双重价值属性,以期为城市雕塑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城市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的共同特征""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三个范畴对现代城市雕塑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运用讲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以概括、夸张、变形比较说明的方法,简述了景观艺术与城市雕塑相互完善的作用,为现代城市雕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本文以"城市雕塑的概念""城市雕塑的共同特征""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三个范畴对现代城市雕塑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运用讲城市雕塑的创作手法以概括、夸张、变形比较说明的方法,简述了景观艺术与城市雕塑相互完善的作用,为现代城市雕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邯郸市城市雕塑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邯郸市进行城市雕塑规划的必要性,并对如何进行城市雕塑规划提出了建议,以促进邯郸市城市雕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雕塑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雕塑发展的有利背景,以汕头市城市雕塑建设为例,探讨推进城市雕塑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珎  汪浩 《华中建筑》2022,(10):164-167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具有城市记忆的良好城市雕塑案例并进行归纳,提出具有城市记忆的城市雕塑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象征,是陶冶人们情操的一面旗帜,是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源泉,同时城市雕塑还可为城市记忆提供重要的素材与源泉。中国的城市雕塑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当代,经历了时代的更迭,在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今天,为顺应当下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做出了对城市记忆的历史传承。笔者对城市记忆的相关外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对影响城市雕塑的认知的因素作出探讨,对城市雕塑的发展起着正向引导的作用,对当代城市雕塑及所在环境的营造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雕塑是城市艺术的体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本文对城市雕塑的文化特性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了当前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市雕塑造型意象来源、空间布局、题材规划、重点地段设计等方面对辽阳城市雕塑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进行探索,以期对未来城市雕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雕塑目前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建设缺少规划 .从城市雕塑的特点出发 ,结合无锡市城市雕塑规划的实例 ,提出我国现阶段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应分为三个步骤 ,即基础资料的调研、题材模式的选择、空间上的总体布局等 .  相似文献   

12.
龙宏 《室内设计》2014,(5):99-104
山地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在理 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包括地形地貌在内的 形象思维,融会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于想象 中充分协调和调动已有的和将有的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的各种要素,安排新的设计元素 来支持、平衡与完善头脑中的一系列待重新 组织的构图,从而酝酿、创造出新的、富于意 境的空间艺术形象。城市雕塑的构思、设计 和创作一般遵循立意—成象—构形的过程, 山地城市雕塑的建构则是在一般过程之上结 合山地的特殊地形再进行。研究山地城市雕 塑的建构主要通过对典型的山地雕塑案例的 分析,总结经验,形成山地城市雕塑的建构方 法,同时也为城市雕塑设计教学增加山地要素 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灵 《山西建筑》2010,36(32):35-36
着重分析了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指出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是从属共生的、相互影响的、和谐共存的,对于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创作或欣赏城市装饰雕塑作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缺少规划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法制建设、规划与管理、评审与公众参与、资金渠道、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Material Religion》2013,9(3):339-367
ABSTRACT

In 1667, Pope Clement IX commissioned Gian Lorenzo Bernini to design 10 sculptures of angels to decorate the Ponte Sant’Angelo in Rome. Contemporary accounts record that the faithful experienced Bernini’s statues as animated celestial figures at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e ability of the marble angels to persuasively move beholders fulfilled the aims of the papal commission to expand the reach of the Church into the urban space of Rome.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se religious objects were activated in a public space, a setting composed of sacred and profane elements. In the early modern era, the Ponte Sant’Angelo connected Rome’s city center to St. Peter’s Basilica while also serving as a setting for civic processions, spectacular fireworks displays, and public executions. While angels were ubiquitous in the city’s sacred spaces, like church interiors, Bernini’s sculptures materialized a flock of angels at an outdoor, urban nexus of theology, spectacle, and justice. Drawing on theories of performance that conceptualize the profound religious encounter that can result from the simultaneous juxtaposition of sacred and profane eleme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ublic setting activated Bernini’s marble statues so that they were experienced as lively celestial figures by the faithful.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是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雕塑能起到美化环境和宣传教育的作用.如何根据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去发展城市雕塑,使其更好地与建筑协调,与环境呼应,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0年,雕塑老匠师们对五台山地区塔院寺、显通寺、罗睺寺等寺庙中较残破的清代彩塑进行了修复。彩塑复原后,大都造型完整,颜色沉着,残破部分得到修补,天衣无缝,没有失掉原貌精神,修复后的塑像更加完美生动。本文根据对匠工老师傅们的采访调查以及对修复和制作古代雕塑的技术的记录整理,总结出传统彩塑制作与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18.
于永苓 《山西建筑》2010,36(25):25-26
简要介绍了砖雕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及艺术形成,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天津砖雕为例,阐述了砖雕在我国古建筑中的应用,以期帮助人们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姚玲玲  吴甫成  郭建平 《山西建筑》2007,33(20):16-16,37
概述了城市雕塑的概念、种类、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城市雕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走出城市雕塑误区的一些设想,以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Built of sand – tension from unsaturation enable unimaginable sculptures. Partly saturated sand enables to form astonishing figures and sculptures of sand. Curvers are forming sculptures, which are presented in open air exhibitions. It can be shown, that suction caused by waterfilms in the pores of the soil is the physical reason for the tension stress of unsaturated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