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风电场工程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新的建设形式,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占地区土地、植被造成扰动和破坏,使区域人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以林甸县东明园风电场工程为例,分析风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为有效地防治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光伏发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电场工程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新的建设形式,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占地区土地、植被造成扰动和破坏,使区域内人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文章以黑河市10MWP太阳能设施农业一体化并网发电电站示范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光伏电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该类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实础,对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人为引起的水土流失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效控制小水电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环境友好型小水电,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把水电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永华 《治淮》2004,(1):50-51
济宁市地处淮河流域,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山东省的最大产煤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大规模采矿和公路、铁路、电力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不断增加,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洪涝灾害,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预防和减少开发建设活动中水土流失,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的生产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要扰动水土,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大规模、高强度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在造福当代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为的水土流失。如何防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环境与生态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既包括公路、  相似文献   

6.
王越  王还珠  赵华 《中国水利》2005,(12):19-20
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生态问题,也是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在设计、治理方面,以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建设方面为我国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邢少刚 《陕西水利》2014,(5):150-151
本文主要分析了临潼区城市开发建设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成因,并提出防治城区开发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开发建设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在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占用、破坏农田林地,造成废弃固体物排放量的增加。因开发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保持而造成的植被破坏、水质污染、河道淤塞,危及建设项目和周边生态环境,制约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系到环境的改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岫岩县认真抓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开展好预防监督执法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遏制新的生态破坏和人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效控制小水电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环境友好型小水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把水电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山区人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雄  马斌  张宗孝  张福成 《人民黄河》2008,30(1):58-58,69
宁夏南部山区农牧业生产、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及乡镇企业建设等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此加强了封山禁牧、人工植被建设,推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加大水保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执法,努力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高速增长的用电需求,更多的输变电工程需要开发建设。如何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输变电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山地丘陵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个工程水土保持资料的查阅,分析了该区域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归纳了该区域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结果,探讨了适合该区域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粤北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同类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治理开发的需要,选择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水土保持,以带动区域和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意义重大,未来五年,按照确定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思路,要突出多沙粗沙区,抓好重点支流示范项目,“两川两河,十大孔兑”生态建设项目以及沟道坝系工程,沙棘资源建设等,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加强科研与推广,不断深化改革,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确保完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6.25万km2的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促进脱贫致富,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南阳宛西电厂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为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在本项目建设期间根据其自身水土流失特点,依照水土保持最新法律法规及规范,对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依据预测结果进行判断水土流失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然后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使水土流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小水电的开发建设,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效控制小水电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环境友好型小水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把水电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形式是一种带状区域人为加速土壤侵蚀,而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益,在综合考虑淸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依据计算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公式,作为公路建设产生土壤侵蚀治理和预防的量化依据,最后提出公路建设生态破坏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依法行政和规范行政行为为中心,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了有效监督管理,遏制了因开发建设而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等新形势,该市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使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1…  相似文献   

18.
城市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明 《治淮》2016,(4):54-55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顾长远利益无序开发、盲目发展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既破坏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又加剧了城市防洪安全的压力。这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了现代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制约了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一、城市开发建设水土流失发生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根据其土地资源开发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要求,制定哈尔滨市水土保持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新 《中国水利》2004,(6):31-32
皂市水利枢纽位于洞庭湖水系澧水流域的一级支流渫水下游,建设区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本着预防为主、科学布防的原则,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对枢纽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的防治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