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西藏玉曲河扎拉水电站运行后水库泥沙对电站取水发电产生的影响,基于扎拉电站整体河工模型试验成果,对扎拉电站运用50 a水库泥沙淤积过程,泄水建筑物及电站引水口前泥沙淤积分布、淤积高程,电站过机泥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库运用50 a末,库区泥沙基本达到冲淤平衡,水库淤积总量约占总库容的66.45%;坝前泥沙淤积高程基本与底孔进口底高程齐平,对底孔泄流排沙影响不大;电站引水口前形成较明显的冲刷漏斗,引水渠淤积对电站正常引水影响不明显;电站过机泥沙,在水库运用初期没有0.1 mm的粗沙,在水库运用50 a末,遇常年含沙量洪水,过机泥沙中粒径0.1 mm的粗沙占过机总沙量的3.2%。建议下阶段进行优化水库调度,提高水库排沙效率的研究,进一步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减轻泥沙对机组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依据天桥电站来水、来沙特性和水库淤积测验成果,分析库区泥沙淤积数量、淤积形态和成因,了解泥沙淤积规律,提出排沙减淤延缓淤积速度的水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严维  张亚磊 《东北水利水电》2015,33(3):68-70,72
德尔西水电站位于南美洲,属于多沙河流。本文采用CRS-1河流泥沙数学模型对水库进行泥沙淤积计算。根据库区纵横断面、水沙代表系列和泥沙级配等条件,对3种运行方式进行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电站淤积平衡年限约为2年,并给出了推荐电站运行方式。水库按推荐运行方式运行,淤积平衡后,库区泥沙淤积量15.27万m3,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损失25.18%,调节库容损失率8.85%,余27.38万m3调节库容供发电等使用。  相似文献   

4.
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现状分析及最终淤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滩电站建成前后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和来沙量的变化,分析了大化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并用有限差分法预测了大化水库泥沙淤积的最终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准二维恒定非均匀流输沙数学模型计算泥沙淤积形态和库前冲沙漏斗,根据输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提出首部枢纽拦河坝泄水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形式和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成功解决了庙林电站首部枢纽冲沙泄洪、减少过机泥沙的关键技术问题。经几年的运行观测,拦河坝排沙效果较好,拦河坝上游均未出现泥沙淤积,淤积形态优于设计预期,有效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使水库和发电机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柳洪水电站是四川省凉山州美姑河流域“一库五级”梯级开发的第四级电站,下游紧接正在开发的坪头水电站。该电站地处于泥石流、滑坡较发育的流域,库水含沙量大,水库运行中可能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本文着重分析了水电站运行中避免泥沙淤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龚嘴、铜街子两水库泥沙淤积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修建瀑布沟水电站的必要性。对解救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泥沙淤积,使水库和电站能正常运行;减轻泥沙淤积对成昆铁路安全营运带来的威胁;减轻下游洪灾以及解决我省严重缺电等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尽快立项兴建瀑布沟水电站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金沙江白鹤滩水库泥沙淤积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鹤滩水电站是长江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电站之一,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重点骨干工程。根据不平衡输沙原理,通过建立一维全沙河床冲淤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建成后水库泥沙淤积情况,电站建成后不同时期库区泥沙淤积量、淤积分布、坝前淤积高程及出库沙量等。在所选取的计算条件与计算方案下,由于白鹤滩水库库容较大,加之工程上游干支流多个在建、拟建及已建水库的拦沙作用,白鹤滩水库在1~100 a运用期间,泥沙淤积对库容损失的影响较小,水库运用1~100 a仍属初期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9.
天王沟水库坝前水深和库容都较小,且入库沙量相对较多,库沙比仅为0.8,所以水库很快淤积平衡,库区泥沙问题较为严重。天王沟水电站工程泥沙问题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与上游铁城电站尾水合理衔接以及保持进水口前"门前清",通过对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工程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0.
岩滩水库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杰  钟华昌 《红水河》2003,(Z1):68-73
红水河天峨站是岩滩的入库水文站,水文泥沙观测资料齐全规范,岩滩水库内共布设了77条永久性泥沙淤积观测断面,蓄水以后每年都对其进行淤积测量和分析.本文根据进出库站泥沙特性和水库淤积测量结果,分析岩滩水库泥沙淤积特性,以及泥沙淤积与水库运行的相互影响,并初步提出减少或稳定淤积水库运行方式,以保证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1.
余中平 《陕西水利》2022,(2):40-41,49
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和回水计算是确定水库运行状态,研判枢纽防沙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吉尔格勒德水库为研究对象,对水库淤积的纵断面和横断面形态及淤积高程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出吉尔格勒德水库泥沙淤积为三角洲或带状淤积.计算结果表明:水库运行50年内库容损失速度变化不大,泥沙淤积对水库回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水库泥沙淤积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大型水库建设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库区55 km范围的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研究2种泥沙调度运行方式下(方式1为前50 a汛期高水位运行,后50 a汛期低水位运行;方式2为100 a保持汛期低水位运行)水库泥沙淤积演变过程、库尾淤积、淤积量等情况。研究表明,不同运行方式下,汛期坝前水位对水库泥沙淤积的沿程发展、库尾淤积高程等影响较大。通过比较分析,水库运行前50 a,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差别较大,运行方式2,汛期保持低水位运行更有利于水库排沙减淤;水库运行后50 a,2种运行方式相同。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2种运行方式下泥沙淤积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13.
解决石佛寺水库低水位运行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已经成为水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石佛寺水库入库泥沙规律,结合近年来围绕泥沙淤积问题开展的工作和水库运行管理实际,给出了水库低水位蓄水后,解决泥沙淤积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万建蓉  宫平  王成 《人民长江》2008,39(4):94-95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乌江银盘水库正常蓄水位214 m,死水位211.5 m运用方案对银盘水电站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成果表明:由于银盘水电站为径流电站,在水库运用初期,悬移质排沙比即可达到96%;库区泥沙淤积不严重;悬移质泥沙集中淤积于距坝25.65 km以内河段,推移质泥沙大部集中淤积在距坝25.65~42.54 km河段内.水库运行至20 a末时,遇5%频率洪水,相对空库水位最大水位抬高值为 0.42 m.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册田水库泥沙淤积的研究,得出水库泥沙淤积的规律、水库发挥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流域的侵蚀和入库泥沙的影响,为掌握水库的淤积特性和冲淤动态发展,有效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提高水库效益,为水库调度运行、河道生态以及加固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蓄水到1991年底,库内共淤积泥沙12亿m^3,占总库容的21%,威胁着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刘家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库中泥沙的冲淤,取决于当年的进出库水沙条件,高水位高低及前期淤积状态等,其中兆河入库流量的大小对兆河库区的冲淤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就根本解决刘家峡水库泥沙问题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铜峡水库泥沙淤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黄河青铜峡水电站流域水文泥沙特征与规律、水库运行方式与泥沙淤积的关系,分析了该水库泥沙淤积的原因及淤积状态,总结了运行中采取的防淤减淤的排沙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水库泥沙治理提出了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18.
拟建中型水库建成后来沙量较大,水库运行过程中泥沙淤积问题严峻,同时泥沙的淤积将影响后期水库的回水距离.采用《土壤侵蚀现状图》来估算泥沙淤积高程及泥沙淤积量,并通过水面线计算程序MIKE 11水动力模块和泥沙模块进行水库回水分析,泥沙淤积高程和淤积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水库回水变化符合一般回水规律,可为相似工程泥沙淤积与回水...  相似文献   

19.
向家坝水电站泥沙淤积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上游为两个水库共同调度的情况下水库泥沙的淤积特性,选取了金沙江干流向家坝水电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开发的一维非恒定流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对向家坝水电站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具体对水库库区泥沙淤积、水库河床纵剖面变化、水库库容损失、水库排沙比、库区坝前泥沙淤积厚度作了计算,进一步分析泥沙淤积形态、泥沙淤积速度、库容损失以及排沙比的变化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由于上游水库的调度作用,使库区来水来沙较天然大不相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呈现带状淤积为主;前期泥沙淤积速度较慢,以后逐年加快,接近平衡时,淤积速度才又减慢;库容损失逐年增加;排沙比较大,水库运行前期排沙比较大但逐年减小,以后又逐年增大至水库淤积平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向家坝、溪洛渡以及雅砻江上的二滩电站的联合运行的综合拦沙效应.  相似文献   

20.
泥沙淤积是水库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现状,本文基于泥沙随机沉降的原理,并结合汾河静乐水文站的历年实测资料,建立了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随机数学模型,通过2008年汾河水库淤积地形的模拟结果与2008年实测地形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模型对汾河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发展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通过模拟计算,汾河水库泥沙淤积呈三角洲形状,随淤积年限的增加,水库淤积体逐渐向坝前移动,水库运行20、50、60年后总库容由原来的6.94亿m3,分别减小到4.04亿m3、2.95亿m3、2.94亿m3。模拟结果为水库今后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