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纳滤膜深度处理饮用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BAC)—纳滤(NF)流程去除饮用水中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既能够控制无机污染物在规定的范围内,又能够保证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离子不被完全截留;且能够有效去除原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可同化有机碳(AOC)、耗氧量(COD)、色度,浊度及细菌等杂质,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原水性质对纳滤去除三嗪类除草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原水性质(water matrix)对纳滤去除三嗪类除草剂的影响,以某市河水及管网水配制的5mg/L的农药溶液为对象,研究了4种纳滤膜(DESAL51HL、UTC-20、UTC60)对其中阿特拉津和西玛津的截留率及水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蒸馏水而言,河水及管网水能提高纳滤对农药的截留率,并降低水通量.对于河水和管网水引起相似的截留率提高和水通量减少,其机制设想为由于离子在膜表面或孔径内的吸附,导致了膜有效孔径的堵塞或变小,从而使更多的除草剂分子在通过膜的过程中被截留.河水和管网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存在对纳滤膜截留有机物能力的影响较小.在选用的4种膜中,UTC-20不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对COD、硝酸盐等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并保持较高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孔径中空纤维膜水净化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和分析了不同孔径的中空纤维膜对不同微污染水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的膜对于浊度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仅与分离膜孔径有关还与水质有关,水质是影响COD和UV254去除的主要因素.故在对膜品种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截留率和膜通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物极性角度考虑,将极性无机吸附剂——多孔性软陶粒与活性炭组成复合滤料,提出了臭氧/无机+有机吸附剂组合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开发了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将臭氧氧化、滤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三者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去除效率高、效果稳定等特点.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经常规处理后的济南狼猫山水库水中的浊度、CODMn、UV254、NH3-N和NO2-1-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87.7%、86.3%、88.6%和92.3%.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水水质,提出了一套以臭氧-活性炭为核心处理单元的饮用水处理系统一小型优质饮用水成套设备,该处理系统的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色度,浊度,铁,锰,大肠杆菌以及COD等,系统中采用了新型浮球阀曝气器加双过滤除铁,然后用臭氧氧化加活性炭除锰,色度与有机物等通过臭氧-活性炭得以去除;臭氧添加量通过余臭氧浓度监测以控制,自愿凤加采用紧凑,安全的负压法,通过对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以及各处理单元的去除率进行的长期监测,效果良好,色素最大去除率为79%,浊度的最大去除率为84%,CODMn的最大去除率为64%,铁,锰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2%和92%,经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研究臭氧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与生物净水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氨氧化菌达到100%灭活,臭氧在水中分解生成氧气有利于生物膜更新,使生物膜迅速恢复.臭氧冲击明显降低了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臭氧自身的氧化能力也使氨氮略有增加,臭氧质量浓度为0.7、1.5、3.2 mg/L的反应器对氨氮去除率由对照组的81.85%分别降至38.49%、17.60%和-5.50%,并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生物膜对氨氮去除效能的恢复较亚硝酸盐氮快,分别在第5天和第8天恢复;臭氧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导致出水总有机碳高于进水,运行6 d之后生物膜恢复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对比研究了活性炭和微滤2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对纳滤膜制备直饮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进水浊度,防止纳滤膜的生物污染,但由于其对水中有机物去除能力差,对防止纳滤膜的有机污染效果不大;活性炭预处理工艺可以显著减轻纳滤膜的有机污染,但随运行时间的延长,炭层内微生物滋生,出水细菌含量增高,会加剧纳滤膜的生物污染.通过2种预处理工艺连续运行对比,微滤后纳滤系统的膜通量在50 d后衰减为初始通量的45.3%,活性炭后的纳滤系统膜通量在50d后衰减到初始通量的72.3%.膜片污染物分析进一步证明活性炭作为预处理工艺时能够更好地控制纳滤污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高臭氧氧化能力,研究催化剂对臭氧氧化的影响,以及寻找催化剂H2O2的最佳投加量.方法运用H2O2催化臭氧氧化-活性炭-砂滤联用工艺深度处理浑河水,通过改变H2O2的投加量,分别对比了有机物、氨氮、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mg/L,H2O2投加量为2mg/L时,可将C‰由原水的5.67mg/L降至1.74mg/L,去除率达到69.84%;UV254由原水的0.047cm^-1降至0.006cm^-1。去除率达87.23%;色度由原水的23.5度降至0.59度。去除率达97.49%;结论对于类似浑河水的微污染水采用H2O2催化臭氧氧化-活性炭-砂滤联用工艺深度处理是可行的。并能使有机物等污染物浓度大为降低.出水水质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浮石催化臭氧氧化活性,以浮石为催化剂载体,硝酸锌为金属活性组分前驱物,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n OOH/浮石催化剂.以对氯硝基苯(p-CNB)为目标反应物,对Zn OOH/浮石、浮石催化臭氧化和单独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p-CNB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Zn OOH/浮石和浮石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水中p-CNB的去除率,分别为93.4%和72.1%.反应体系添加叔丁醇对p-CNB催化降解效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催化臭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是主导氧化物种.催化臭氧分解和·OH捕捉实验表明,利用Zn OOH改性浮石,提高了浮石催化分解水中臭氧能力,增加了·OH生成量,从而提高水中p-CNB的降解效率.水质背景对催化臭氧化p-CNB的去除率影响较明显.Zn OOH/浮石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催化活性稳定.催化臭氧化过程中Zn OOH/浮石离子溶出量低.  相似文献   

10.
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济南市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作为评价生物稳定性指标,分析地表水厂和管网的水质生物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水厂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后BDOC去除率为10%~32%,出厂水BDOC在0.1~ 0.2 mg/L之间,低于0.2 mg/L生物稳定性水中BDOC的建议限值.出厂水水质直接影响管网水质,随着管网延伸BDOC相对稳定;BDOC与浊度、总有机碳(TOC)等指标呈正相关.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过滤工艺改造后,BDOC值进一步降低,生物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低污染纳滤膜进行淋浴水回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低污染纳滤膜进行了淋浴水回用的中试研究,考察了其用于淋浴水回用的可行性.中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操作压力0.6MPa,产水量为26.7L/(m2·h),回收率为85%,除盐率为73%.在该条件下,对淋浴污水的处理效能高,COD、BOD5、LA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4.9%、96%和98%,微生物学指标合格,出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运行期间,膜通量保持稳定,清洗周期为60d,采用化学清洗与水力冲洗相结合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并且对净水工艺提出了挑战.膜分离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与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介绍 ,指出其优点及缺陷之处.  相似文献   

13.
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是水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分析水体功能的基础上,对水功能区分类及水功能区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水资源日趋紧张 ,黄河下游断流 ,水质污染严重的状况 ,结合工作实际 ,就如何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从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入手 ,加强和改进水量调度 ,取水许可证年审 ,完善水资源管理监督体制 ,限制污水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节水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饮水水源出现微污染的现状,采用多腔压力式一体化净水器进行了连续流微污染水净化试验.该净水器净化工艺采用投加混凝剂后经纤维球助凝+中石英砂+细石英砂2级过滤方式,水处理规模为10m3/h,选择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试验结果证明,采用此工艺,净水器对微污染水中的浊度及CODM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浊度及CODMn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净水器的连续运行时间与常规自来水厂相似,可以达到18h左右.净水器经过反冲洗后,其截留过滤能力恢复较好.净水器出水在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水细菌总数也可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评价长距离管道引水供水工程是否会给受水地带来引水越多、污染越严重的现象,提出到户水价与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与废水排放量的定量关系式,实现了经济杠杆污废水减排作用的量化.以浙北引水工程为例,测算了该工程实施后嘉兴受水地的到户水价、入河污染物排放量,并通过嘉兴水环境模型模拟了受水地水体水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距离管道引水供水工程引起的到户水价提升类似于经济杠杆作用,可以较大幅度地削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入河排放量,在农业生产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存在改善受水地水环境的正面效应,不会引起受水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河南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响应“让全国人民喝上干净水”号召,从河南省城镇生活用水面临的压力出发,分析水价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证了必须加快水价改革推进工作以实现保护水资源目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漓江作为桂林市的重要水源,近年来其水质变化较大,尤其是水体中的NH3-N和浊度变化最明显,最高值分别达到0.75mg/L和2040NTU,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影响净水厂原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根据其不同时期的水质变化特点,将原来常规水处理工艺中的慢滤池改造为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池;对于漓江水质的突变情况,采取了加大投氯量,提高滤料过滤效果,改造取水构筑物等措施,使出水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Assessment on reliability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ter leaving the treatment works is usually of a high quality but its properties change during the transportation stag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provided within the water industry today and assess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major significance for decision on system operation based on water qualit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together a water age model, a chlorine decay model and a model of acceptable maximum water age can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a distribution system. First, the nodal water age values in a certain complex distribution system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water age model. Then, the acceptable maximum water age value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chlorine decay model. The nodes at which the water age values are below the maximum value are regarded as reliable nodes,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index on the percentile weighted by the nodal demands reflect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in a real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contour plot based on the water age values determines a surface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ater quality, At any time, this surface is used to locate high water age but poor reliability areas, which identify parts of the network that may be of poor water quality. As a result, the contour water age provides a valuable aid for a straight insight into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管网水的水质稳定性、有关消毒剂和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给水管网材质对管网水质的影响、建立管网水质监控数学模型及仿真系统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目前给水管网水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提出了今后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