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人壶是指有文人参与制作的壶器,这是紫砂壶独有的魅力所在。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等文人的参与,使文人壶充分满足了壶迷们追逐传统文化唯美唯雅的心态。本篇以"逸竹壶"为例,探寻紫砂文人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紫砂艺人以竹入壶,多不胜数,这也是蕴含文人情怀的紫砂壶。这一把"文竹壶",没有娇媚之态,隐隐有文人气度。  相似文献   

3.
自有紫砂壶问世以来,深得文人之喜爱,不光把玩欣赏,还投入之中,原来妙在其中。难怪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要有"一壶重不过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的感叹。更难怪清人汪文柏在赠给紫砂壶艺名家陈鸣远的《陶器行》的诗里,要呼喊"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了。  相似文献   

4.
名家辈出、名壶纷呈的新时代紫砂艺林里,仍不乏许多传统精神和传统气质的身影,这是紫砂创作者们的品格,也是紫砂自身生生不息的命脉。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代作品"长乐四方壶"的浅析,探讨紫砂在传统文人君子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传承,以其为紫砂更长远、更多层面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由于文人的参与,呈现一派气象万千的景象,成为工艺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人物就是陈曼生。受其影响,紫砂壶风格大变,式样大多是简单的几何造型,更方便在壶面表现书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时光荏苒,百年沧桑,紫砂壶承载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历史、民俗等等为一体,形成了颇具文人气质的文化瑰宝。曼生的造型艺术与题铭,影响了一代代文人和紫砂艺人,曼生壶是文人参与紫砂艺术经典代表.不仅对紫砂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使紫砂壶艺术达到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丽媛 《佛山陶瓷》2013,23(7):54-54
作为特种工艺品,以紫砂与文人的关联最为突出名流名工会叙一起,或讨论壶艺,共创新作;或以自己的书画诗文,装饰壶身;更有甚者直接参加了陶土的创作活动,让紫砂艺术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8.
徐南 《陶瓷研究》2005,20(3):25-28
宜兴紫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参与和推崇,紫砂特有的品质与文人淡泊,无为的审美追求相契合。紫砂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文人精神源于懦道相兼的传统哲学思想,“壶以载道”,“道艺合一”成为后世丰暴,本文从紫砂陶艺的品质,造型,装饰几方面论述文人,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紫砂陶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紫砂陶刻的壶型选择、陶刻内容的选择、技艺手法的选择等,都是要根据自身陶刻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择与创作的。紫砂陶刻选择紫砂器物为载体,根据书法、绘画、篆刻等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而完成的再次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抒发陶刻者内心的文人情怀与紫砂器物制作者内心创作的诉求,同时共同参与创作设计出切合作品器型题材、陶刻题材、诗书画印内容的综合作品,切合主题、切合诗词、切合壶型的陶刻装饰。  相似文献   

10.
紫砂壶历史悠久,其质地古朴醇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接近,于是便成了文人雅士把玩创作的对象,参与茶壶的设计一时盛行,更成为风雅之举。紫砂壶艺术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与一身,尤其是在装饰艺术上,唐诗宋词、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艺术元素皆可入壶,更融文学、篆刻、书法、绘画与紫砂陶艺为一体,升华了紫砂陶艺的文化品味,增添了人文气息,而紫砂陶艺泥绘艺术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1.
早在汉代,中国文人就将茶当作长生不老的仙药。西汉的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茶,久食羽化。"南北朝陶景弘《杂录》中说:"苦茶换身轻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随着饮茶的普及,以茶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们以茶养生主要是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的:以茶为食的饮食调养和以茶为媒介的精神修养,可谓养身与养心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饮茶方式从煮茶到泡茶的演进,从使用的角度上来衡量紫砂壶表面的光洁,因为它兼实用和欣赏把玩的双重功能。紫砂器随着文人雅士的参与日趋走向成熟,到清嘉庆年间陈曼生、杨鹏年的合作,塑器光华内敛,彻底完成它的演进过程而真正可称为文人壶的壶艺了。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从历代百姓的日常用品走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生活圈,逐渐发展成为兼实用和欣赏、把玩双重功能的工艺品。紫砂和其他陶器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文人气以及特别的文化蕴涵,尤其是在清代嘉靖年间,文人士大夫开始参与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使得壶器造型趋向典雅古朴。在壶面上进行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也极其符合历代文人的喜好。紫砂壶经此装饰,书卷气与金石味更浓厚,紫砂壶的艺术性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文人雅士和达官显贵如此喜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此为包浆。紫砂壶包浆要靠养,养壶之术讲究用好壶和养好壶,科学的方法是将沏好茶的壶,趁热浇茶汤洗壶。任壶体表面吸收。  相似文献   

15.
吴小军 《江苏陶瓷》2007,40(6):40-41
紫砂陶自北宋年间就开始烧制,其器粗犷、朴雅,实用性较强。明清期间,紫砂陶成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名流和文人的观赏品,并为制壶人设计壶样,还在壶上画画、刻字,可称达到鼎盛之时,从而使紫砂壶由实用品跃上工艺品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正紫砂壶的文化属性历来便备受壶人和文人的广泛关注,自古以来,无数紫砂艺人进行了丰富的尝试。明代制壶巨匠时大彬应文人需求,改进了壶型的体态特征,从而使紫砂壶具有偏小的容量特性;清代文人陈曼生与制壶名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共同合作的一系列"曼生壶",更是将紫砂壶的文化属性推向了巅峰,对后世壶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文化属性已经成为壶艺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形神兼备更是成为了人们衡量一把壶综  相似文献   

17.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一件好的紫砂作品,加上诗书画意的修饰,用文学的精髓来彰显紫砂艺术的文化本质,使得紫砂壶的文人味愈加的浓厚。"壶随字贵,字随壶传"这是文人和紫砂艺人的合作成为历史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8.
华英 《江苏陶瓷》2012,45(3):30-30
天下文人没有不爱紫砂壶的,一把壶寄托了他们太多的情感。耕读齐家,参禅悟道,诗书画印,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至高人格修养。芸芸众生,沧海桑田,"闲静"是文人过日子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正因如此文人们若得  相似文献   

19.
《文旦》就是这么一把具有东方魅力的壶。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壶以技术精湛、雕镂兼长、富于创新而闻名于世。历史所流传的经典紫砂壶品无不精美绝伦,尤其是仿拟自然器物的紫砂壶,如"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等,均是极具自然生趣的自然型壶,更把紫砂壶艺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自紫砂壶问世以来,文人、学士争相参与制作紫砂壶。至今留存于世的紫砂作品,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才子佳人的诗词也被引入刻绘在壶器上。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紫砂壶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上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