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适应,发电设备的总容量也在持续增加。随着我国"节能减耗"工程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能源企业更加注重发电能耗的降低。在电站的运行和管理中,对于耗能问题,通常需要考虑电站机组容量和参数、煤种来源及变化、机组的负载能力、工厂对节能节能降耗工作重视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电站锅炉在整个发电厂占据较高的耗能比例,因此,锅炉设备的运行和耗能情况,对于整个企业能源消耗情况和运营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该文基于对低碳环境下石化企业发电厂锅炉节能降耗的思考,找出问题和思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电站锅炉的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机组变工况下运行指标应达值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适于现场应用的锅炉效率计算方法和机组节能的对策;通过运行调整,减少了各个环节的损失,使电厂的热经济性得以提高,这对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电厂E型磨直吹锅炉制粉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的优化控制技术,使磨煤机这样一个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实现了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实践证明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郭松  林燕 《基础自动化》1998,5(4):18-19,22
介绍一种电厂E型磨直吹锅炉制粉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的优化控制技术,使磨煤机这样一个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实现了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实践证明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电厂汽轮机实现有效节能减耗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探讨了提高电厂汽轮机节能降耗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电厂汽轮机运行中的节能降耗水平,使电厂为我国的节能工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了重点排污企业环保监管,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越来越严格,为保证机组实现达标排放,在役机组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降低SO2和NOx排放,以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要求。本文对某电厂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不建设炉外脱硫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对锅炉燃烧情况进行分析,从如何降低锅炉运行床温和提高脱硫剂的使用效率两个方面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锅炉石灰石系统和电除尘飞灰输送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再利用技术提高炉内脱硫剂的利用率,同时改善了锅炉的燃烧工况,更有利于抑制SO2和NOx等污染物的生成。本文对锅炉改造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试验数据从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钙硫比、热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总风门控制回路及其执行机构的现场环境,找到了造成韶关电厂300 MW机组磨煤机总风门故障的原因.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气缸内活塞在全开位置不固定的方案.该方案重新设计了控制原理图,完善了行程开关检测方式.实际运行证明,该方案能够满足机组负荷需求,保证了锅炉安全运行,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位收水冷却塔大都在1000MW及以上机组上运用,在600MW等级机组尚无成功运用先例。某电厂二期工程在660MW机组中引用高位收水塔,同时通过调研、优化设计和安装,达到了节能和降噪、同时又降低投资成本的目的。高位收水塔的优点:一是无雨区阻力,全方位进风,冷却效果好;二是不受地质情况影响,不再考虑集水池渗水保养问题,节约维护费用;三是降低冷却塔落水噪声,改善了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和职工的工作环境;四是节约水泵扬程,节约厂用电。该项目通过认真调研,并对国内其他项目的投资情况以及相应的冷却塔塔芯材料生产商的生产实力进行综合对比,大胆决定塔芯材料全部国产化,极大地节省了投资。高位收水冷却塔运行方式简单、冷却塔噪音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根据锅炉燃烧优化调整和制粉系统优化调整结果,建立锅炉热损失在线监测系统,制定锅炉效率、NOx污染物排放等综合能效最优化策略,增加新的锅炉最优氧量、二次风门、磨煤机冷热风门等DCS燃烧优化控制逻辑,有效优化锅炉运行,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浓度不高于30mg/Nm3,特别限制区内电厂烟尘排放不得超过20mg/Nm3.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保要求,进一步降低烟尘排放含量是燃煤电厂不停研究的方向.平海电厂通过低低温电除尘改造将锅炉静电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由128℃降低至85℃左右,使飞灰的比电阻处于最佳值,电除尘效率达到99.8%以上,同时通过加热凝结水回收烟温热量,进一步降低机组的煤耗.改造实践表明,低低温电除尘减排节能效果明显,对同类型机组改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力车间锅炉房目前使用的两台10吨/小时燃气锅炉,负责为工厂制丝线、空调机组正常生产提高饱和压力不低于0.1MP 的饱和蒸汽,整个锅炉燃烧过程中消耗最大的是燃气和水,因此只要燃气锅炉的热效率稍有提高,对节能降耗工作就会有重大的贡献,降低燃料消耗的同时也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通过对影响燃气锅炉热效率因素的分析,并通过对各种热损失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燃气锅炉比较合理的热效率.同时结合工厂实际情况,采取回收排烟热损失以及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并起到良好的节能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钢球磨煤机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解决电厂燃煤制粉系统自动化及优化调整问题,对某电厂磨煤系统进行改造,利用其音频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实现了系统可长期投入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鸣 《自动化应用》2024,(5):243-246
锅炉是火电厂能耗较高的部件,在火电厂节能减排战略实施背景下,锅炉节能改造势在必行。因此,以某火电厂为例,简单介绍了火电厂锅炉运行中的能源损耗情况,论述了火电厂锅炉运行中的节能对策,并进一步研究了火电厂锅炉运行中的节能策略应用效果,以期为同类火电厂锅炉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锅炉主控、汽机主控控制策略简单、磨热一次风门线性度差且故障多,不能满足菏泽电厂#3机组AGC运行要求。通过对其机组运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套关于双进双出钢球磨燃料量控制的新方案,提出了一套与AGC运行方式相适应的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机组AGC的投入,提高了AGC的控制品质,并降低了一次风机电耗量。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两化融合和信息技术兴起的驱动下,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正在为电厂智能化改革发展赋能。方家庄项目2台100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机组,通过全厂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单元机组和辅助车间的集中监控;借助现场总线技术采集的大量设备信息,实现对设备性能的分析及设备故障的诊断;结合智能仪表提供的大量设备信息,其为今后电厂的设备运维、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提升了电厂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火力发电机组中,由原水预处理、循环冷却水、锅炉补给水、排水等系统组成的水岛是机组安全、环保、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岛的各子系统一般由彼此独立的系统完成生产工艺的控制,整个水岛的信息难以实现全局监控、计算、分析,管理粗放,经济性能较差。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加上发电企业本身也有节能节水,精益化管理,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效益的需求,需要一个运行优化系统来监视和优化水岛的运行。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力生产大数据平台的火电机组水岛的运行优化系统,利用AIRDB实时数据库、MARIADB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远程采集存储水岛生产的实时数据、关系型数据和其他非机构化数据,实现对接入的水岛进行远程状态监控、实时分析、智能报警,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动态分析数据,指导就地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从而进行水岛的运行优化。该系统已在初步在某发电企业进行应用,在电厂节能节水降耗和提高水岛的运营管理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锅炉热效率和NOx排放一直是火电机组运行中的重要指标,在大容量、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当前,对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系统的建模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某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的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数据,分别建立锅炉热效率和NOx排放量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选取.实验结果表明,锅炉热效率和NOx排放量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可达到0.78%和4.22%,验证了LSSVM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电厂汽动给水泵高低压汽源自动切换的难题,如何实现从小机低压汽源自动切到高压汽源,保证锅炉给水的稳定。通过试验和控制思路修改来实现,以便降低机组的事故和非停的发生。因此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变频器在电厂风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变频器技术对电厂的风机进行改造是节能降耗并改善系统性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特别是对机组变负荷的运行 ,该文叙述并分析了高压变频器在电厂风机中的应用实例和应用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型汽包锅炉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燃煤锅炉水位神经元网络优化控制方法。给出了作为模型预估器的神经网络GA -BP算法流程及GA算法实现 ,提出了最优控制指标选择原则及控制指标表达式。经计算机对某电厂 2 0 0MW机组汽包锅炉的工业对象进行仿真研究表明 ,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