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倾斜煤层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较为复杂,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完全可控,其浅部老空老窑积水易构成较大隐患。针对丰达煤矿急倾斜的二1煤层,矿井安全生产面临较严重的浅部老窑积水水害威胁状况,通对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老空水和地下水水害威胁程度,提出了“地面井下相结合、探查疏放工作持续开展、老窑灰岩水害防治兼顾”的防治对策,开展井下泄水巷结合常规钻探疏放老空水同时对寒灰水进行探查,确保浅部老空水疏干放净和寒灰水安全带压开采,为矿井安全采掘和急倾斜煤层的探查与防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安煤田矿井存在严重的小窑水害威胁,为防范小窑透水事故发生,保证采掘和矿井安全,在系统收集整理区域小窑采掘及积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小窑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提出了综合探查、留设煤柱、薄弱煤柱加固、切断主要过水通道、排水控制水位、疏排、河道整治等多项小窑水害防治对策。通过采取综合的小窑水防治措施,实现了新安煤田矿井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3.
梁北煤矿二_1煤层底板寒灰突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梁北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开采至今已发生了5次底板寒灰突水事故,深入分析底板突水条件对煤矿防治底板突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隔水层和突水系数对该矿井底板突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霍州煤电集团薛虎沟煤矿2号煤层在开采中经常受到突水灾害威胁,尤其是采空区积水对煤矿采掘活动影响巨大。采用无线电坑透法和瞬变电磁法对富水区域进行探测,对采空区积水进行钻探验证,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突水水源,水源是造成突水的前提条件,水量是突水的物质基础,水压是突水的动力,采掘破坏是造成突水的诱发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合理布置开采,即可达到对矿井水进行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地质防治水问题是复采残采煤层开采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镇城底矿井田周边分布众多小窑,受小窑采掘破坏影响,18105工作面开采的太原组8#煤层上分层形成部分空巷和采空区,顶板垮落流水不畅,容易形成采空区积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老空积水形状极不规则,分布空间错综复杂,老空水为矿井主要水害,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根据复采煤层掘进过程中面临的上分层老空水水害问题,研究制定了在小窑破坏区掘进的防治水方案,按照“长探+短探+班自探”超前探放水原则,在复采工作面实施“网格化”钻探,做到了有计划地揭露小窑采空区,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白集煤矿在开采深部水平二迭系下石盒子组3煤层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普遍存在顶板淋水,甚至突水问题,采空区涌水给安全生产带来水患威胁。通过对白集煤矿深部水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采掘工作面出水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采空区涌水特征,介绍该矿在探疏采空区积水实践中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保障了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平煤十矿在开采戊11煤层过程中,采空区积水给安全生产带来水患威胁,采掘工作面普遍存在涌、突水问题。通过分析研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该矿在探放采空区积水中采取的措施,为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曹窑东井27080工作面非断层大型奥灰突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水水源、导水通道、压力条件、采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曹窑东井27080工作面非断层条件下煤层底板大型奥灰突水原因.分析表明:地下水径流条带的存在和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不足是导致奥灰突水的根本原因.奥陶系岩溶裂隙水是此次突水的水源;高水压为突水提供了动力条件;煤层底板薄弱区在水压与矿压的联合作用下经"撕裂"形成了导水通道;采掘活动是本次突水的诱发因素,也为突水提供了空间.指出随着采深增加,奥灰水压升高,突水危险性增加.提出了避免再次奥灰突水,做好物探查异、钻探查证和突水危险区注浆加固改造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织金县戴家田煤矿属于岩溶发育区,同时分布着地表水系、老窑及采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为给矿山开采提供较好的防治水依据,采用地质调查、钻探、钻孔抽水试验,并展开实地调查、访问和核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戴家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对矿区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岩溶裂隙充水矿床,未来矿井受到的水害威胁主要来自于老窑及老采空区积水、长兴组及茅口组岩溶水突水,矿井开采过程中应作好防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慈林山煤矿的涌水问题,通过地质勘探研究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使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的科学计算方法预测矿井涌水量。结果表明,慈林山煤矿9号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是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含水层和3号煤采空区积水,导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形成的垂向导水裂缝带。15号煤开采时主要充水水源为K2灰岩水和3号煤、9号煤采空区积水,导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形成的垂向导水裂缝带、断层及陷落柱。预测9号煤开采时正常涌水量为62.5m3/h,最大涌水量为137.5m3/h;15号煤开采时正常涌水量为97.0m3/h,最大涌水量为142.5m3/h。鉴于采空区积水具有突发性强、水量大、来势猛、破坏性大且有腐蚀性等特点,采用井下疏放水方案对采空区积水进行防治,为采掘工作安全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午 《陕西煤炭》2020,39(1):160-163
根据陕西省红石岩煤矿已有的钻探、物探和水质化验及生产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了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近3年矿井涌水量观测数据,认为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是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老空积水及因采动影响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进入井下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主要充水通道为导水裂隙带和老窑巷道,主、副井筒周边采空区积水和四采区采空区积水是矿井的主要水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制定防治水对策,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时空差异为基础,并利用采矿对围岩的破坏规律,研究了新安煤田矿井充水条件的时空差异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49. 5km2煤田和库区内小煤矿直接被淹;奥灰水压最多可提高0. 2~0. 5MPa,奥灰突水风险有所增加。顶板砂岩水与底板太灰水在首采工作面充水作用较强,随后逐渐被疏干;奥灰含水层随着开采区域形成降落漏斗而突水风险降低。煤田东部小窑水受水库水补给,没有可疏性;而西部不受补给,具有可疏性。煤田浅部与小煤矿采空区相邻地段,小窑水威胁采掘与矿井安全;向深部,底板隔水层承受的奥灰水压增加,突水危险性增大。奥灰含水层的折向汇流区富水性强、径流集中,突水风险高、治理难度大,是奥灰水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小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和防治水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小煤矿开采下组煤的环境条件,分析了可能引起矿井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和通道,探讨了矿井涌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矿井防治水措施。为小煤矿安全开采下组煤提供了技术路线,对降低矿井突水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井"法防治煤层顶板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标 《采矿技术》2003,3(3):37-38
通过对张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历年突水水源、突水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采用“大井”法防治煤层顶板水;详细介绍了“大井”疏放煤层顶板水的基本原理和采掘工艺。该方法在实践中两年共疏放16万m^3煤层顶板水,基本消除了采掘生产中的顶板水害,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对相似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局部带压,为了保证井下采掘安全,防止导通奥灰水,对矿井开采条件、充水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井下带压区域的可行性,并设计专用排水巷,建设可靠的排水系统,制定防治水措施后进行开采。实践结果表明:磁窑沟煤矿10-2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 019MPa/m,远小于正常块段突水系数经验值0. 10MPa/m,也小于底板破碎块段突水系数经验值0. 06MPa/m,即10-2号煤层均处于带压安全区;同时,开采前施工专用排水巷,建设可靠的排水系统,最终实现了安全开采,矿井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马家沟煤矿开采深度超过700 m,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突水防治工作十分艰巨。通过分析影响马家沟煤矿深部开采的主要突水水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弄清了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使矿井水害防治"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煤矿老窑积水的概况和分析采掘空间周围水文地质情况,结合老窑积水特征和危害,介绍了老窑积水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老窑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合理的开采煤炭资源和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的充水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陈家山煤矿的主要水害为采空区水和顶板水;矿井主要的充水通道为煤层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影响矿井涌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采空区积水,次为开采面积与煤产量。研究成果对煤矿防治水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肖宝利 《山东煤炭科技》2016,(4):152-154,156
硫磺沟煤矿浅部老窑采空区较多,各煤层不同程度被开采,而且矿区毗邻头屯河,老窑采空区积水位置不明、可能受地表河水补给,采取物探手段探测渗水区域,为治理河道渗水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