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节能服务公司已成为我国节能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2010年与2005年相比,节能服务公司从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合同能源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63页)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于2003年12月30日正式注册,标志着节能服务产业迈入推广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中国节能服务公司呈快速增长势头,自身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从提供单一节能技术到为用户提供整体节能解决方案;从节能空间较小的建筑节能扩大到潜力巨大的工业节能;从投资十几万的小项目到投资上亿的大项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创造新高。  相似文献   

4.
资讯速览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能源管理是我国政府部门积极推动的节能机制.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特点,总结节能服务产业的相关促进政策,展示了未来节能服务产业在我国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一五《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递  相似文献   

7.
政策背景:发展障碍 问: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障碍? 答: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三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年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推动节能的政策措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其投资、技术和节能效果等优势正逐步显现,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1月12日记者获悉,大连市将于今年启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这不仅使企业节能改造实现零投资、零风险理想状态,也为大连市节能产业创造巨大商机。但遗憾的是,大连市至今尚无一家节能专业服务公司。据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和我国深圳等城市已取得巨大成功,节能服务也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在大连市,这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据大连市节能协会不完全统计,2003年,非上规模的节能改造项目资金额为1.2亿,节能效益为7000万元。有关人士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呼唤以市场化运作的、具有资金整合和技术整合能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  相似文献   

10.
行业     
《城市开发》2008,(7):6-7
<正>No.1我国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350万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进程产生的新兴行业,从1981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开始,物业管理从业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过程。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业人员已超过3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行业     
<正>No.1我国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350万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是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进程产生的新兴行业,从1981年深圳市诞生全国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开始,物业管理从业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过程。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业人员已超过35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正>1、建筑节能潜力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潜力释放的双重推动下,节能服务业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653.37亿元增长到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响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  相似文献   

13.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通过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服务机制。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以来,山东省财政积极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先后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14.
EMCA发布《2009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2009年度峰会"上,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2009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态势和成就,并提出了2010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七大举措。2009年,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08年的417.3亿元增长到587.68亿元,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6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办的“2007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以及全国部分省、市经委、节能中心的代表和来自国内外的金融机构、能耗行业代表等嘉宾,与同国内的多个行业协会领导、企业负责人以及其他嘉宾共300多人参加了本次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节能服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里春光暖,岁月日日新.伴随着悠扬的钟声,我们揖别旧岁,軎迎新年.令人难忘的"十一五"渐行渐远,充满希望的"十二五"刚刚起航.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节能服务公司代表和关心支持节能服务产业的领导及各界朋友们一起共同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主要在于总结经验,分享成果,碰撞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西欧国家的石材出口年增长幅度均超过20%,有时甚至达到30%;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幅度高达30%;对阿联酋、沙特、约旦等中东国家的石材出口增长速度也超过20%。2005年中国石材总产量实际应超过2.5亿平方米、重量超过2000万吨,进口石材达到8.22亿美元、457万吨,出口石材22.33亿美元、1225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0.55亿美元、总量达1681万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材生产国、使用国和出口国。中国石材产业的迅猛发展,令不少石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高度关注。2000年10月,欧洲国际天然石材产业联合会联合6个国家40多家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控诉中国和印度倾销石材产品,中国石材产品涉及金额达4800多万美元。我国厦门的4家石材企业经过一番艰苦应诉,欧洲国际天然石材产业联合会于2001年6月6日向欧盟委员会发出信函,撤回了对中国和印度出口到欧洲的石材反倾销调查的申诉。欧盟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提议,以不采取任何反倾销措施结束本案,中国石材行业第一次赢得了反倾销争端的合理结果。但这一情况也给迅速发展的中国石材行业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行业内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在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规模等方面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差别也很大。为了能规范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应尽快建立起针对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的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规模大小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评价,让优秀的建筑节能服务公司脱颖而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十月已渐渐进入了尾声,距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的"首届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的盛大开展,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回顾行业发展历史的长河,从1981年成立的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到如今近10.5万家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国内首届并且也是唯一物业管理全产业链展览会,本次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山东省建材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前,山东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仅380多家,其所有制形式仅有国有、集体两种,职工32万多人,到2005年底,山东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130多家,其所有制形式也变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个体、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职工人数44.3万人。因此,把握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工会维权的措施,是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推进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创造和谐社会、和谐行业、和谐企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