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现行标准中75%硫酸法与二氯甲烷法两种试验方法的有效性,用同种聚乳酸与棉混纺试样同时采用75%硫酸法和二氯甲烷法进行含量测试。介绍了两种试验方法的溶解试验步骤,比较了两种方法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质量损失,以及聚乳酸纤维与棉混纺试样的比对情况。结果表明,75%硫酸法比二氯甲烷法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伟  林玲  周炜 《中国纤检》2024,(4):24-28
采用甲酸/氯化锌法、N,N-二甲基甲酰胺法、75%硫酸法对醋酯纤维/聚酯纤维混纺面料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国家标准GB/T 2910.3—2009的丙酮法作对比,结果表明:75%硫酸法、甲酸/氯化锌法、N,N-二甲基甲酰胺法均能准确定量分析,且75%硫酸法更加健康、经济和安全,建议在检测试验中考虑以上三种方法,优先考虑75%硫酸法。  相似文献   

3.
陈琼 《针织工业》2016,(7):72-74
介绍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即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试并分析了75%硫酸50℃法的最佳溶解时间,并确定了50℃法时羊毛纤维质量修正系数,同时对比了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定的羊毛含量偏差。结果表明,采用75%硫酸50℃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耗时短,试验数据稳定,且羊毛含量偏差小,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参照GB/T 2910中75%硫酸法分析测试了不同混纺比例的聚乳酸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产品,试验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并确定了聚乳酸纤维合理的质量修正系数,为聚乳酸纤维与棉等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试醋纤/聚酯纤维混纺含量一般采用GB/T2910.3中的丙酮法,但醋纤溶于丙酮后,溶液黏稠,造成抽吸困难和堵塞坩埚,探讨用75%硫酸法对不同比例的醋纤/聚酯纤维混纺织物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十分接近真实值。试验结果表明,用75%硫酸法作为对醋纤/聚酯纤维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较丙酮法在操作上更简便。  相似文献   

6.
莫百春 《中国纤检》2012,(17):63-65
根据竹纤维/其他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产品特点,采用不同批次的竹纤维和其他纤维混合进行试验,确定了对竹纤维/其他纤维f包括羊毛、羊绒、蚕丝、锦纶、氨纶、聚酯)混纺产品,分别采用2.5%氢氧化钠法测试竹纤维/羊毛(羊绒)纤维含量、3.0%氢氧化钠法测试竹纤维/蚕丝纤维含量、甲酸/氯化锌(40℃)溶解法测试竹纤维/锦纶纤维含量、75%硫酸溶解法测试竹纤维/聚酯纤维含量,利用本方法能够准确便捷地溶解掉竹纤维与其他纤维中的一种纤维,从而求得相关纤维的含量,本试验还获得了不溶纤维的重量修正系数雅,经3个实验室验证试验,该方法测试结果与真值误差均在±1%以内。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用75%硫酸法作为对涤纶/氯纶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分别用75%的硫酸和80%的硫酸对不同比例的涤纶/氧纶混纺织物进行比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75%硫酸法的试验结果与标准中规定的80%硫酸法的试验结果十分接近。该试验表明,75%硫酸法可作为定量检测涤纶/氨纶混纺织物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3种关于羊毛与桑蚕丝混纺织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即75%硫酸法、浓盐酸法、甲酸-氯化锌法,并指出了75%硫酸法对羊毛损伤较大的问题。文中探讨了浓盐酸法、甲酸-氯化锌法的羊毛纤维质量修正系数,并采用75%硫酸法、浓盐酸法、甲酸-氯化锌法测试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针织面料及梭织面料中羊毛的含量。结果表明:浓盐酸法、甲酸-氯化锌法对羊毛纤维质量损失影响较小;对于羊毛与桑蚕丝混纺针织及梭织面料,浓盐酸法及甲酸-氯化锌法测得羊毛含量与面料实际配比比较接近,而硫酸法测得羊毛含量与真实配比相差较远,且羊毛损伤较大,可以采用浓盐酸法或甲酸-氯化锌法代替75%硫酸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醋酯纤维与氨纶混纺产品采用方法一75%甲酸法和方法二丙酮法的试验分析比较,认为方法一在测试产品含量分析时对氨纶损伤较小,数据较准确,且试验过程更为经济、方便和安全,建议在检测试验中采用方法一.  相似文献   

10.
现行标准中涉及的丝/毛定量分析方法有5种,为了从中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法,选用不同风格的丝/毛面料,用手拆法、甲酸氯化锌法、59.5%硫酸法、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40℃)法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59.5%硫酸法、甲酸氯化锌方法和手拆法的测试结果差异在1%以内;75%硫酸法在40℃条件下,羊毛的测试值比前三种方法的差异偏大,在2%以内;75%硫酸法在25C条件下的测试结果与其他方法的偏差较大,有些达到3%以上。该研究表明,在进行丝/毛面料定量分析时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标准GB/T 2910.10—2009规定采用二氯甲烷法对三醋酯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及交织物进行定量化学分析,但是二氯甲烷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被人体吸入会导致其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受到损害,且二氯甲烷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针对这一问题,结合三醋酸纤维易溶于酸的特性,提出采用75%H2SO4溶解法进行测试,并与二氯甲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75%H2SO4法测定三醋酯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织物或者交织物的纤维含量更加经济、方便和健康安全。可以考虑采用75%H2SO4法替代二氯甲烷法对三醋酯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织物及交织物进行定量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牛皮纤维与羊毛或蚕丝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采用75%硫酸法(质量分数)检测牛皮纤维和羊毛的混合物,采用35%盐酸法(质量分数)检测牛皮纤维和蚕丝的混合物。并进行不同混合比例的试样测试试验,以及3个不同试验室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法和35%盐酸法定量结果准确、操作简单。该研究为牛皮纤维相关检测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日本工业标准JISL1030—2:1998《纺织品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毛丝混纺产品的测试方法35%盐酸法及试验步骤,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的试验方法75%硫酸法的比对试验,提出快速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GB/T 2910.18—2009标准在测试桑蚕丝羊毛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实际操作中,75%硫酸常温下无法完全溶解桑蚕丝的问题,采用75%硫酸在(40±2)℃条件下溶解混纺试样中的桑蚕丝,并且中间换一次液,总共溶解1 h的方法。测试了新条件下羊毛的损失情况,并比较了两种温度条件下6组不同比例的桑蚕丝羊毛混纺织物含量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新条件下溶解桑蚕丝,测得的纤维含量与实际混纺比一致,为桑蚕丝羊毛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棉/粘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粘胶混纺产品定量分析可以采用化学溶解法和细度仪分析法,选用甲酸/氯化锌和59.5%硫酸对棉/粘胶混纺产品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利用显微投影计数法对该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甲酸氯化锌对棉纤维的损伤较大,所测棉纤维的含量偏低;纤维细度仪法测量棉/粘产品时,测试纤维根数越多,测试结果越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有效性,用全棉纱线和全粘纤纱线剪碎混合后进行测试,发现国标中的甲酸/氯化锌法和美标的59.5%硫酸法都比较接近真实值。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酸/氯化锌法对棉/粘纤混纺织物含量测试操作上更简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聚乳酸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化学试剂对聚乳酸纤维和其它纤维的溶解性能,筛选出合适的试剂进行试验,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羊毛、聚乳酸纤维/桑蚕丝混纺织物可用1mol/L次氯酸钠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棉、聚乳酸纤维/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腈纶混纺织物可用75%(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锦纶混纺织物可用88%(质量分数)甲酸溶液法,聚乳酸纤维/涤纶混纺织物可用65%~68%(质量分数)硝酸溶液法或二氯甲烷法,聚乳酸纤维/氨纶混纺织物可用80%(质量分数)硫酸溶液法。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可以准确、安全、简便地测定聚乳酸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可满足纺织服装面料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显微镜法分析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显微镜法与二组分法对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对比测试,分析了涤棉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混和均匀和纤维分布,成纱截面纤维根数与纤维细度,长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显微镜法和二组分法测试的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结果表明:二组分法试验涤纶纤维净干重量混纺比与显微镜法试验涤纶纤维根数混纺比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显微镜法测试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弥补了二组分法不能测试少量试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对棉/粘白坯布和色织布进行了定量检测研究,认为甲酸/氯化锌法比59.5%硫酸法更为精准;在对织物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退浆或褪色预处理下宜选用甲酸/氯化锌法中的40℃方法,反之宜选用70℃方法.可借鉴采用投影计数法,但必须确保测试纤维根数足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采用硫酸法定量分析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蚕丝混纺产品的可行性,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化学结构,采用溶解法推导了该纤维的d值,对比分析了混合纤维测试结果间的误差,统计分析了试验的精密度和偏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没有明显变化,d值的标准偏差为0.0037,在95%置信度下的测试结果落在较窄的置信区间内。该试验表明:采用硫酸法定量分析该混纺产品具有很好的准确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