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亚麻纺织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型的亚麻纺织面料和制品大量面市,如亚麻凉席、亚麻袜、亚麻服装等。亚麻精纺,亚麻和棉、亚麻和涤纶、亚麻和粘纤、亚麻和锦纶及氨纶、亚麻和粘纤及涤纶等二组分、三组分混纺或并股的亚麻针织品更是层出不穷。为了更好更快地出具检验报告,本文提出亚麻、粘纤、涤纶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测试的具体操作和计算方法,与大家探讨。国家标准GB/T 2910—1997《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及GB/T 2911—1997《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但是实际操…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羊毛、涤纶、粘胶三组分混纺纱纤维成分分析的试验方法。先对混纺织物的纤维组成进行定性分析再对面料进行预处理,根据GB/T2910—1997《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GB/T2911—1997《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选定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快速地对氨纶、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三组分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根据GB/T 2910.2—2009、FZ/T01095—2002标准规定,通过大量试验和分析,确定了二甲基甲酰胺法(20min)聚酯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并对氨纶、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三组分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提出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易  胡正明 《中国纤检》2003,(11):12-13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有大量的有关织物纤维成分的定量分析。对于这项基础的检测工作,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依据GB/T 2910—1997《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及GB/T 2911—1997《纺织品 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在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及检测过程的有效控制方面,都应做到科学、高效、经济、准确、合理。笔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后,总结了一点经验和体会,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供广大同行商榷、探讨,以期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1.选择具体的检测方法所依据的原则对于一定组分的纺织品,有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羊毛、锦纶、腈纶和涤纶混纺产品定量方法在实际检测分析中的适应性,通过对FZ/T0102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的研究,选择已知标称含量的样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定量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标称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羊毛、锦纶、腈纶和涤纶混纺产品定量方法选用标准FZ/T01026—2009中顺序溶解方案A→B→C定量结果存在偏差的可能,调整试验方案为A→B→D或B→A→D,测试结果采用t分布进行检验,证明调整后检测方案试验数据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酯竹炭纤维的性质,参照GB/T 2910—1997、GB/T 2911—1997以及FZ/T 01095—1997,探讨了聚酯竹炭纤维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确定了聚酯竹炭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产品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GB/T 2910.11—2009中给出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但对于纤维素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混纺织物,75%硫酸会把低熔点聚酯纤维部分溶解导致纤维素纤维的结果会偏大,GB/T 2010.11—2009的定量化学方法对于纤维素纤维与低熔点聚酯纤维混纺织物定量不适用,本文经过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7,(15)
分别采用ASTM D737—2004、ISO 9237—1995和GB/T 5453—1997标准对不同织物的透气性进行测试,研究测试方法、织物材料、测试压强、测试面积和涂层整理对织物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STM D737—2004和GB/T 5453—1997测试的结果呈现较高的相关性;麻、羊毛等天然纤维的透气性好于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涂层整理会明显降低织物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组分含氨纶混纺面料纤维含量分析方法的设计、试验、比较,得到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案,可用于检测棉/锦纶/氨纶、粘胶/涤纶/氨纶混纺织物的纤维含量。  相似文献   

10.
何勇  周蓉 《中国纤检》2003,(9):25-26
由于纺织纤维的种类繁多,且每一种纤维的物理性织品的溶解溶解所用溶剂、溶解纤维、剩余纤维在溶剂中的重量损失纤维成分步骤剩余物绝干重量系数(d值)锦纶/氨纶/棉/涤纶(试样绝干重量为m)氨纶在20 %盐酸中d1=1.00棉在20 %盐酸中d2=1.01涤纶在20 %盐酸中d3=1.00用20 %盐酸溶解锦纶,剩余纤维为氨纶、棉、涤纶(剩余物绝干重量为r1)第一步第二步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氨纶,剩余纤维为棉、涤纶(剩余物绝干重量为r2)棉在二甲基甲酰胺中d4=1.00涤纶在二甲基甲酰胺中d5=1.01第三步用75 %硫酸溶解棉,剩余纤维涤纶(剩余物绝干重量为r3)涤纶在75 %…  相似文献   

11.
GB/T 2910—1997《纺织品 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ISO1833:197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对GB 2910-82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文本等效于ISO 1833:1977。国际标准ISO 1833是通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 38发展起来的,其第二版得到了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成员国的批准,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GB/T 2910-1997等效采用ISO 1833将大大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我们的检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在染色时不易染得深浓色以及深浓色牢度差的问题,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染料组合对其进行染色的优缺点。分别使用分散—活性染料、分散—直接染料、分散—酸性染料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对染色深度要求较高但是对染色牢度要求不高的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可以选择使用分散/直接或分散/酸性染料染色。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可以使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获得深浓色泽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染色牢度,染料用量12%(owf)时,主要色牢度(耐水洗,耐摩擦)仍能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3.
标准GB/T 2910.2—2009推荐采用80%甲酸和75%硫酸依次溶解锦纶和棉的分步溶解法进行锦纶、棉、涤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但此方法存在检测周期较长的缺点,不利于实验室开展快速检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同步溶解锦纶、溶解锦纶和棉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同步溶解法同样能得到准确结果,且检测周期更短,更符合快速、方便的检测理念,可以考虑采用同步溶解法对锦纶、棉、涤纶混纺及交织物进行定量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GB/T14344--2008《化学纤维 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代替GB/T14344~2003 该标准与BISF A2004《涤纶长丝纱试验方法》、BISFA 2004《锦纶长丝纱试验方法》和BISFA 1997《粘胶、铜氨、醋酸、三醋酯、莱赛尔长丝纱试验方法》中的拉伸性能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针对棉、锦纶和氨纶面料适用的标准有:FZ/T 01095—2002《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和GB/T 2910—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中第12部分和第20部分,可选方案有:FZ/T01095—2002拆分法,把样品拆分为棉(A组)、锦纶(B组)和氨纶(C组)3组;FZ/T 01095—2002拆分棉(A组)和锦纶与氨纶(B组)两组,B组用20%盐酸化学反应法;按FZ/T 01095—2002方法A,把样品拆分为棉(A组)和锦纶与氨纶(B组)两组,另取原样样品按FZ/T 01095—2002方法,用20%盐酸溶解锦纶,剩余棉和氨纶;GB/T 2910.20—2009先用二甲基乙酰胺溶解氨纶,再用80%甲酸溶解锦纶剩余棉。文章对以上方法进行了优化的基础上对棉、锦纶和氨纶交织面料进行了纤维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4种检测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6.
石油工业用抗静电过滤布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路明  李淳  牟效泉 《纺织学报》2005,26(2):130-132
在对比其它抗静电方法的基础上 ,从石油工业应用方面入手 ,采用涤纶和锦纶交织交并工艺 ,利用两者摩擦带电性能不同、可以实现静电中和的特点 ,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抗静电过滤布。依照标准GB/T 12703—91测定电荷密度 ,对所开发的 21个样品进行了实践检验 ,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 ,采用 2个方程模型对散点分布进行趋势优化 ,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5.3纤维素纤维/锦纶纺织品(CA类)染整 5.3.1纤维素纤维/锦纶纺织品种类及染整概述 (1)纤维素纤维/锦纶纺织品种类 纤维素纤维/锦纶纺织品中,由于锦纶6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热性等物理机械性能不及锦纶66,目前这类交织物中大多使用锦纶66纤维;而纤维素纤维主要采用棉、粘胶等纤维,麻和其它再生纤维素纤维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18.
5 含纤维素纤维的多组分纺织品染整 5.1 含纤维素纤维的多组分纺织品品种组合 含纤维素纤维的多组分纺织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以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C类)与其它纤维组合而构成的纺织品(如CB类、CD类、CA类等二组分纺织品);另一类为不同纤维素纤维之间组合而构成的纺织品(CC类).纤维素纤维包括棉、麻、彩棉、粘胶(包括竹浆粘胶)、Modal、Lyocell、Polynosic、Richcel和铜氨纤维等;其它纤维包括涤纶、改性涤纶、PTT、PLA、锦纶和腈纶等合成纤维,各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和含蛋白质的化学纤维.本节主要介绍棉/麻、棉/再生纤维素纤维(CC类)以及棉/锦纶(CA类)等纺织品的染整.  相似文献   

19.
2.2 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分类 2.2.1 按纤维种类分类 在多组分纤维纺织品中,以含量较多的纤维种类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1)含天然蛋白质纤维 蚕丝/羊毛、蚕丝/锦纶、羊毛/锦纶、蚕丝/纤维素纤维(棉、粘胶、天丝等)、羊毛/纤维素纤维(棉、粘胶、莫代尔等)、羊毛/腈纶/大豆纤维、羊毛/涤纶/粘胶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显微镜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纤维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与实际含量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与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75%硫酸法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样品无需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试验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