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开展了6个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设计参数为轴压比、配箍率。针对不同设计参数试件的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抗剪承载力及箍筋应变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以0.38为分界点,随着轴压比增大,节点组合体破坏形态由弯剪破坏转变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其节点核心区水平抗剪承载力在试验轴压比区间内,也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利用损伤原理,根据试验情况,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并进行了损伤与弦转角的关系分析,从而对其损伤机理、损伤过程及损伤的影响因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结论建立了HSRC柱/HRC梁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结构的损伤经历3个阶段,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轴压比不同的情况下,轴压比越大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核心区配箍率不同的情况下,核心区配箍率越小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  相似文献   

3.
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通过在高强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中配置高强度钢筋来提高其抗震能力.方法通过6个缩尺模型的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配箍率及箍筋强度等因素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高强箍筋的抗剪作用.结果明确了配有高强度钢筋的高强混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试验表明混凝土强度、节点核芯区配箍率、轴压比等因素对节点抗震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在框架梁柱节点内配置一定数量的高强钢筋不仅可以提高节点的承载力,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节点的延性性能:框架梁柱节点在反复荷载下的位移延性比超过3.0,实测功比指数最小值为27.24,说明配置高强钢筋的框架梁柱节点破坏时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能够满足结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4.
反复荷载下高强混凝土框架内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3个高强混凝土框架内节点试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开裂特点、破坏形态和抗剪性能,并重点讨论了节点配箍率、轴压比对框架内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提出了高强混凝土框架内节点抗剪计算公式,并将该公式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60级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强度计算采用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个混凝土强度为65.3—84.9 MPa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在轴力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试验,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考虑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四个参数对构件抗剪性能的影响.由试验得到了水平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分析了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对构件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含钢率、配箍率、轴压比以及钢骨形式等因素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及抗震性能的影响,其中轴压比与钢骨形式的影响最为敏感,决定着该种构件的受力特性,分析所得的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试验及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9根剪跨比λ=2.0的试件。对C80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主要考虑配箍率和轴压比两个参数对构件延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配箍率和轴压比与构件位移延性的关系曲线.在满足一定位移延性的基础上.提出了C80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并就配箍率对轴压比限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与不同配箍率相关的轴压比限值.  相似文献   

8.
外包钢混凝土框架现浇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件外包钢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试验,以柱轴压比,梁角钢布置形式及配钢率等为主要参数,研究了现浇外包钢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在高轴压比条件下的节点抗震性能和角钢受力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此类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4根剪跨比为2.2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轴压力系数和体积配箍率条件下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延性与耗能能力,通过试验结果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  相似文献   

10.

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刘 伟,贾金青

(大连理工大学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116024)

创新点说明:

1)研究了轴压比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破坏形态的重要影响,随着轴压比提高,破坏形态由梁塑性铰延性破坏变为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当轴压比超过试验轴压比0.38,破坏形态转变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包括承载力、延性、剪切变形、应力应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轴压比限值。

3)提出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轴压比限值下的最小配箍率。

研究目的:

主要解决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设计问题,提出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轴压比限值及最小配箍率。

研究方法:

开展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使用IMC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数据,节点核心区采用LVDT测量剪切变形,并进行理论分析。

结果:

1)随着轴压比提高,破坏形态由梁塑性铰延性破坏变为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当轴压比超过试验轴压比0.38,破坏形态转变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当轴压比提高80%时,构件的延性系数下降57%。

3)当试验轴压比小于0.38时,提高轴压比能提高构件的初始刚度,而当试验轴压比超过0.38时,提高轴压比导致初始刚度下降,且刚度急速退化。

4)当试验轴压比小于0.38时,提高轴压比能提高构件的承载力,而当试验轴压比超过0.38时,提高轴压比承载力反而降低。

5)提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轴压比限值0.38(设计轴压比0.65),及对应的最小配箍率。

结论:

1)研究了轴压比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破坏形态的重要影响,随着轴压比提高,破坏形态由梁塑性铰延性破坏变为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当轴压比超过试验轴压比0.38,破坏形态转变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2)研究了不同轴压比下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包括承载力、延性、剪切变形、应力应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轴压比限值。

3)提出钢骨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的轴压比限值0.38(设计轴压比0.65),及对应的最小配箍率。

关键词:边节点,钢骨超高强混凝土结构,钢骨,轴压比

  相似文献   

11.
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考察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类构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18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钢纤维体积含量4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其延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试件柱的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配箍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荷载达到峰值后阶段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的下降段变得较为平缓;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改善了试件柱的破坏进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件柱的延性及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不同轴压比、配箍率情况下的抗震性能,为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设计规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周反复循环加载的方法,进行了5个不同构造的自密实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和一个普通混凝土框架中间层中节点的试验,获得梁外端竖向荷载与梁端挠度的P-△滞回曲线.结果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规律,得到了框架节点的延性、耗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的规律,适当增加配箍率和轴压比可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承载力.结论自密实混凝土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相似;适当增加轴压比与体积配箍率对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延性、耗能、强度及刚度退化等性能有利;自密实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框架节点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H型钢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复合受扭性能,进行了3个比例为1:2的H型钢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得到柱在低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裂缝形成和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研究了扭矩一扭率曲线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并讨论轴压比、扭弯比对型钢混凝土柱复合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的提高对于型钢混凝土柱初始抗扭刚度的加强有利,但对复合受扭后期承载力的衰减不利,延性变差。扭弯比的减小增加了柱身的弯曲变形,增强了柱身的耗能能力,但由于弯曲损伤的增加,抗扭承载力相应减小。箍筋由于绑扎问题产生的滑移对抗扭承载力的丧失影响较大,抗扭角柱箍筋的构造措施应引起工程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ultrahighstrength concrete columns (SRSHC) with various shearspan ratios (λ) were studi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cube strength value of experimental specimens ranged from 92.9 MPa to 108.1 MPa. The main experimental variables affecting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pecimens were axial load ratio and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 The columns (λ=2.75) subjected to low cyclic reversed lateral loads failed mainly in the flexuralshear mode failure and columns (λ≤2.0) subjected to low cyclic reversed lateral loads failed mainly in the shear mode failure. Shear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tic curves and skeleton curves were drawn. Coefficient of the specimen displacement ductility was calcul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ctility decreases with axial pressure ratio increasing, and increases with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 increasing. Limit values of axial pressure ratio and minimum stirrup reinforcement ratio of columns are proposed to satisfy definite ductility requirement. The suggested valu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current Chinese design cod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采用分离式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在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用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材料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进行建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轴压比、墙连梁跨高比、墙分布钢筋配筋率、边缘构件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延性、破坏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分布钢筋配筋率和连梁跨高比对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影响较为明显;边缘约束构件配筋率对墙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及两榀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缩尺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对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梁端抗弯承载力、梁端抗剪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材料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初裂值及抗剪承载力,有较好的延性。从而可以在核心区少配箍筋.甚至不配箍筋.这样既保证了抗震性能要求.又解决了框架节点区钢筋密布而带来的施工困难.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