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路壕沟"2009·9·18"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暴雨区和水土流失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湟水两岸山洪沟对基础设施及人民财产威胁日趋严重.对乐都县牛路壕沟"2009·9·18"暴雨洪水调查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暴雨区和水土流失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湟水两岸山洪沟对基础设施及人民财产威胁日趋严重。对乐都县牛路壕沟“2009.9.18”暴雨洪水调查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通过对湟水流域基本特点、水土流失危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阐明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湟水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利用湟水流域主要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流域水沙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主要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流域水沙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乐都县湟水两岸河谷区是青海省蔬菜果类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乐都县粮食主要产区。随着经济发展。境内湟水两岸洪水灾害日趋突出,制约着县内经济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境内湟水两岸防洪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青儿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1):1271-1273
湟水灌区在青海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青海省粮食、果品、蔬菜的主要产区。目前湟水灌区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具体表现为耕地急剧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水染污严重,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土流失危害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湟水河谷区次生盐渍化潜在威胁较大等。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是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乐都县碾伯镇是乐都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湟水中下游河谷地带。湟水干流自西向东横穿碾伯镇,在碾伯镇以上流域面积为13025km^2,占湟水流域面积的85%,历来暴雨洪水发生频繁,该镇不仅受到湟水干流的洪水威胁,还经济受到湟水一级支流西沙沟的洪水侵袭,为此,本文从非工程措施着手,采用水文学方法,绘制了不同重现期的洪水风险图,该图直观易懂,使用方便,为各级部门进行防洪决策、抗洪抢险、制定防洪规划和城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6日,湟水药水河流域发生了稀遇暴雨,导致区域内的河流洪水暴涨,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通过对流域本次暴雨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暴雨特征分析,有助于认识流域的暴雨特性;通过对洪水来源和组成、洪水过程、洪水特点、洪水重现期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该流域的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对药水河流域规划设计、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洪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又称西宁河、乐都水。湟水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宋代称之为宗河、邈川水,北魏《水经注》称之为湟水。湟水流域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是该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湟水发源于大阪山南麓、青海省海晏县以北的噶尔藏岭,河源高程4200 m。东流经湟源、西宁、乐都、民和等县市,  相似文献   

11.
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曰:"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湟水流域进行现场查勘、历史考证和自然地理、水文特征分析,按综合判定干流的原则,提出了对湟水和大通河干支流关系的看法:湟水流域的干流仍为湟水,大通河是湟水的特殊支流。这种划分方法既可突显湟水和大通河自然地理的特殊性,又可传承湟水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保护了青海省人民的人文感情。  相似文献   

13.
曹俊峰  任松长 《人民黄河》1997,19(12):39-40,52
湟水干流地区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的干旱缺水已成为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引大济湟工程规划,拟从湟水支流大通河向湟水干流地区调水7.5亿m^3,发展灌溉面积10.5万m^2。从而将从根本上解决湟水干流地区的用水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的降雨、蒸发、径流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本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雨的分布及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研究湟水流域地表水资源对三江源及下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湟水流域地处青海省东部,全流域属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面积仅占全省的2.24%而人口、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等均占全省的50%以上。湟水流域又是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亦是水资源最缺乏的地  相似文献   

16.
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河道生态基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是青海省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河流,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也是青海省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以乐都水文站和民和水文站断面为控制节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历史水文资料法,初步确定西宁~民和段河段生态基流量为4.55 m3/s。这将为湟水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提供了现实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青海省境内湟水流域的水文特性和天然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对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湟水谷地是青海省城镇人口和基础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湟水谷地城镇、工矿、交通等建设的飞速发展,由于未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预防监督不到位等,引发新的水土流失问题。根据湟水谷地有关市、县的调查,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湟水谷地新的水土流失因素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湟水流域洪灾成因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也是青海省的主要暴雨区,山洪灾害十分突出,制约着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对流域山洪灾害成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湟水流域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李向瑜 《青海水利》2000,(3):33-35,37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重点水土流失区,该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粮食生产地、但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农业生产增长缓慢。本文在系统分析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该流域水土流失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及措施,为该区的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