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7,(1)
文章将气候适应性理论引入城市设计中,提出山地城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点和环境特征,不仅要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还要厘清山地地形与气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攀枝花市民商务办公区的实践,文章从城市选址、城市空间布局、街道和开敞空间营造以及建筑设计、材料处理和色彩选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干热气候与山地地形两个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山地城市具有复杂的地形条件,因此也相应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山地城市的生态现状及相关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生态要素与山地城市的有机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翁季  常建 《室内设计》2013,(2):46-51
本文结合影响山地城市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特点,运用分类考证、实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接地形态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山地建筑、山地环境的概念以及山地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山地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布局原则分析了其适应地形的接地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对山地城市景观的总体空间形态、道路交通体系、建筑布局与设计、绿化种植与营造、特色设施体现等方面的探讨,分析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征,从而对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大多数山地城市的景观建设进行思考。并且进一步提出山地城市景观的生态化建设目标和正确对待地形、地灾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山地城市因其复杂的地形和生态条件,在城市低碳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高碳发展困境,因此探寻适用于山地城市的低碳设计体系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山地城市的高碳发展困境出发,引入适应性理论,针对山形地势、蓝绿空间和能源结构3个高碳环境要素,提出单向依循顺应、双向协同利用和系统统筹融合3种适应性设计模式,以城市设计要素为适应性主体,以高碳环境要素为适应性客体,建立山地城市低碳设计目标和适应性设计模式的有机联系,从减碳源和增碳汇两个方面构建山地城市低碳适应性设计框架,并以贵州凯里市鸭塘片区为例展开低碳适应性设计实践探索,以期为山地城市的低碳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域和气候条件是建筑设计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它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布局模式和舒适性.对于山地城市,如何利用其坡地地形、城市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空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由于地形起伏,在城市广场建设中与平原城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山地城市应因势利导结合地形创造多维复合的城市广场空间。并以重庆为例,探讨山地城市广场的多维复合空间创造的优势与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地貌国家。其中,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均被山地覆盖。但由于地形、水文、气候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远落后于平原地带,尤以云、贵、川、藏四省为甚。为缩短这一差距,本文特以别墅样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贵州铜仁"仁山公园·玫瑰苑"项目,主要从剖面设计、户型设计、造型设计三方面对山地别墅设计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丰富山地建筑的形态,同时为山地住宅的处理提供更多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地形因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该文选取大阪、蒙特利尔、香港和重庆分别作为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系统总结了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演变、空间形态、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开发规划与节点设计策略。以期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地下空间,促进我国不同地形条件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贾小艳  刘骏 《福建建筑》2011,(12):19-21
与平地住区相比,山地住区具有鲜明的地形特征,正是这种地形高差变化及走势使得山地住区外部空间具有独特性和地域性。因此,探究山地住区的入口空间特色,需抓住地形地貌这一因素,分析在这种因素影响下住区入口与城市空间及住区布局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出空间的多层次构成和各构成要素的细节设计,对今后山地住区入口空间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地城市景观形态特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刚  舒沐晖  刘春茂  潘燕  蒋博 《规划师》2007,23(10):93-95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岩、坡、坎、梯、坪、坝、岗、垭、十字、梁子等.这些坡地地形又因其在山地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本身用地功能与设施不同,而进一步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相似文献   

12.
张忠 《建筑设计管理》2014,(5):57-58,78
山区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喧嚣的感觉,实现了城市人群回归田园的梦想。文章以杭州白马山庄小区设计为例,运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归纳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对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山地建筑与山地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山地景观的环境原生性、视景独特性、生态脆弱性等方面,探讨了山地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和手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典型山地城市重庆的地形特殊性及其直辖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回顾,指出重庆已建、在建和将要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建筑存在功能单一、与城市空间未能充分整合的问题,在针对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价值、城市生活的介入方式的研究基础上,从城市格局、城市脉络、山地建筑三个方面提出了轨道交通建筑在旧城建设、新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整合等方面应注意的几个思考方向,以期对同类型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4.
山地建筑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 《江苏建筑》2009,(5):10-11,59
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山地建筑的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项目类型,而连云港市位于黄海之滨,山城相拥景色秀丽,正确处理好山地建筑,利用地形条件创造独特风貌,可使城市景现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因此探讨山地建筑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实例从生态、环境、技术与艺术几个方面对不同类型的山地建筑及建筑群设计进行了探讨,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雍易  付瑶 《建筑与环境》2010,(2):137-138
攀枝花市属以山地为主的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地区。山地住宅设计依据地形和气候设计合理的场地及其建筑布局是项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山地城市因其规划区内地形复杂、高差大、功能区相对独立,给城市供水带来极大难度。作者结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城市供水管网规划设计实例,根据山地城市地形特点提出了组团串珠式分区供水、区内逐级提升的设计思路,统筹考虑了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供水压力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地形环境、空间布局和设施分布特点,以促进城市市政工程管线可持续规划建设为前提,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景观、节省城市建设用地与节约城市建设管理投资为目的,提出山地城市综合管廊优化布局和选线的规划方法与建议,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开展综合管廊布局选线规划实证分析,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综合管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地形是山地城市发展的自然本底和城市特色,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文阐述了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出行以及城市路网特征,从城市道路的角度分析山地城市中心区城市交通的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措施,为山地城市路网改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极大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人类的盲目自大。本文首先研究现代山地城市设计空间同质化、缺乏个性等城市问题,认为现行山地城市设计技术观是造成此类城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探讨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应有的技术观,并以此技术观形成现代山地城市设计在物理环境、景观塑造、地形处理、交通组织、建筑布局等重要方面的适宜技术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以及平地资源的减少,人们的建筑活动向山地拓展已势在必行,开发山地必须遵循生态原则,在山地生态系统中,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五个要不既相互联系,又主次分明,要创造生态观念合理的山地建筑、水文组织和形态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