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减小爆破震动效应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爆破震动的危害效应,主要就如何降低爆破震动效应进行了探讨,提出几种较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岩土开挖爆破震动效应安全判据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理论分析和对爆破震动效应监测资料的总结,探讨了爆破地震波频谱、作用时间对建立爆破震动效应安全判据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以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为主、地震波频谱和作用时间为辅的多参数安全判据以及合理确定爆破规模、爆破参数以尽量减小地震波强度、频谱、作用时间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铁厂沟露天煤矿及邻近生活区建筑物的有关概况,爆破试验和爆破震动效应测试,分析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产生危害的原因,提出今后露天煤矿爆破和减震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隧道开挖爆破的震动效应对围岩的破坏和稳定危害很大,亦成为软弱松散断层破碎带爆破施工中控制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在破碎软弱松散围岩爆破施工中如保最大限度的将爆破震动效应控制在最低限度,确保围岩稳定,安全施工,加快工期,提高效益是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宝兰二线广武隧道开挖中应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安全顺利的通过了150m的Ⅰ类围岩软软弱松散断层破碎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散装药和集中装药的爆破近区内其爆破震动效应显然不一样,本文根据对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力争证明分散装药和集中装药爆破之间的震动效应划性,由此解释浅孔,浅眼爆破的降震作用和拆除工程超浅眼爆破对周围一般建筑物的无危害性,以此作为浅孔浅眼爆破和超浅眼拆除爆破的安全评估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铁厂沟露天煤矿及邻近生活区建筑物的有关概况、爆破试验和爆破震动效应测试,分析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其产生危害的原因,提出今后露天煤矿爆破和减震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对爆破震动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因素与爆破震动参数之间的灰关联度矩阵.通过对某城市公路隧道爆破及其震动实测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出了爆破震动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从而为准确有效控制爆破震动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隧道爆破震动的大量监测,分析了爆破震动高程放大系数K′与爆心距R和爆心距的水平投影S之比值(R/S)的相关性,现场的监测结果表明爆破震动放大效应系数K′与R/S成正相关,当R/S变化范围在1~5时,K′值增长较快;当R/S大于5时,K′值增长渐缓,最后趋于水平;爆破震动放大效应系数K′并不会随R/S值增大而无限制的增大,同时通过现场的实测对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对于城市复杂环境下爆破震动效应的预测以及爆破震动放大效应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某露天石材矿开采爆破震动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确定某露天石材矿开采爆破震动的衰减规律及其对邻近村庄建(构)筑物的安全影响,对该矿某次开采爆破进行了震动测试。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找出了计算该矿开采爆破震动速度的参数,以及最大单响允许起爆药量;得出了在当前的开采爆破条件下,爆破引起的震动不会对邻近村庄建(构)筑物造成损坏,但要注意多次爆破的积累损伤效应等重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控制爆破地震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龙门石窟区开挖爆破地震效应的现场观测和数据分析。确定了该地段的爆破震动参数,并运用回归理论提出了确保龙门石窟安全的振速公式,同时通过对实测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确定出了该地段爆破地震的主频范围,为综合判断爆破震动对龙门石窟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卯松  何晓太  张覃 《矿冶工程》2013,33(4):56-58
以白云石-胶磷矿体系为研究对象, 在无机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研究了钙离子对胶磷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F-存在的条件下, Ca2+对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影响并不大; 而CO32-存在的条件下, 在强碱性环境中, Ca2+的加入使两种矿物的可浮性趋于一致。同时, 在Ca2+体系中, 当pH≈7时, SO42-对胶磷矿的抑制效果较好; 在pH=5~7时, PO43-对两种矿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F-和CO32-混合体系中, Ca2+对两种矿物的浮选均有一定的活化作用, Ca2+对胶磷矿的活化作用要优于白云石。  相似文献   

12.
张雁  靳德武  石磊 《煤炭技术》2021,40(2):99-102
渗透系数是截水帷幕设计关键参数之一,也是检验截水帷幕质量的主要指标。我国大多数规程规范中要求截水帷幕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6cm/s,但对这一数字的确定依据并不充分。基于MODFLOW软件开展了不同抽水量、不同帷幕墙渗透系数条件下共32个工况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渗透系数对截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系数越小,帷幕墙截水效果越好;渗透系数为1.0×10-3m/d时截水效果显著,继续减小渗透系数时截水效果提升并不明显;1.0×10-3m/d可作为截水帷幕渗透系数设计依据,与规程规范中要求的1.0×10-6cm/s(0.864×10-3m/d)基本相符。采用围井抽水试验计算了某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检验了截水帷幕质量。研究结果为截水帷幕渗透系数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曾睿  张芹  苟宝  潘登  李炼 《金属矿山》2018,47(1):84-87
为了了解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影响,以巴西某细粒赤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用Na_2CO_3和Na OH调节矿浆pH的情况下,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浆中Ca2+、Mg2+均能促进细粒赤铁矿的絮凝,随着Ca2+、Mg2+浓度的增大,促进效果增强。pH调整剂为Na_2CO_3时,随着矿浆pH升高,未达硬水浓度的Ca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效果均增强,而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pH调整剂为Na OH时,随着矿浆pH升高,Ca2+、Mg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矿浆中添加Ca2+与添加Mg2+相比,同等水硬度下,Ca2+对细粒赤铁矿絮凝行为的促进作用优于Mg2+。相同试验条件下,使用Na OH作pH调整剂时的细粒赤铁矿絮凝效果强于使用Na_2CO_3作pH调整剂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动态SCCO2萃取平台,模拟了SCCO2(温度55℃和压力12 MPa)与焦煤和瘦煤的动态相互作用。通过低温氮吸附技术分析了SCCO2作用前后煤纳米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SCCO2对煤纳米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CCO2不会改变纳米孔隙形状,SCCO2作用后,焦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微孔含量显著升高,中孔孔隙度下降,平均孔径降低,瘦煤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分形分析表明SCCO2增强了焦煤纳米孔隙表面的非均质性,但瘦煤孔隙表面变得光滑;SCCO2的萃取效应和SCCO2吸附引发的溶胀效应的净作用是上述焦煤和瘦煤纳米孔隙差异变化的主因,对于焦煤,萃取作用强于溶胀作用,对纳米孔隙结构产生增孔效应,瘦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王贲  苏胜  孙路石  胡松  周英彪  向军 《煤炭学报》2012,37(10):1743-1748
以山西褐煤为样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O2/CO2燃烧方式下NO的生成特性,分析了CO2,CO体积分数变化对于煤焦NO异相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O2/N2气氛相比,O2/CO2燃烧条件下,煤粉NO的排放能够被有效抑制;O2/CO2气氛下挥发分N向NO的转化明显被抑制,而焦炭N向NO转化的抑制作用较弱;O2体积分数的升高对焦炭N向NO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适量CO2的存在对于煤焦-NO异相还原反应有明显促进作用,CO2体积分数过高则会抑制CO- NO还原反应的进行;CO的加入对NO还原效果明显,在CO体积分数为0.5%时NO还原效率最高,CO体积分数继续升高,还原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
在直径为68mm的三相浆态鼓泡床反应器内对空气-水-石英砂系统和空气-液体石蜡-石英砂系统的固含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表观气速、气体分布板以及内构件等因素对固含率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考查了初始固含率对浆态床的最佳操作气速的影响,初始固含率为1%时,最佳气速在3cm/s左右;初始固含率为5%时,最佳气速在3—5cm/s之间;初始固含率为7%时,最佳气速在7cm/s左右;初始固含率为10%时,最佳气速在7—9cm/s之间.  相似文献   

17.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对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对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高泥化煤泥水的疏水聚团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军  闵凡飞  刘令云  彭陈亮  孙迎林  杜佳 《煤炭学报》2014,39(12):2507-2512
为探寻煤泥水聚团沉降新技术,以季铵盐类药剂为表面活性剂开展了高泥化煤泥水疏水聚团沉降试验研究,考察了药剂用量、动能输入、p H值等因素对高泥化煤泥水疏水聚团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季铵盐能够改善颗粒表面疏水性,降低颗粒表面电负性,提高煤泥颗粒疏水聚团效果,季铵盐烷基链越长,药剂用量越大,对煤泥颗粒的聚团效果越强;高矿浆浓度煤泥水有利于煤泥颗粒形成疏水聚团;合适的动能输入能增强疏水聚团效果;随着p H值(p H=4~12)增大,沉降速度增大,但上清液透光率有所减小。当煤泥水质量浓度为26 g/L,采用p H=8.6、药剂1831用量3 000 g/t、搅拌强度750 r/min及搅拌时间10 min时煤泥水沉降效果较好,沉降速度达0.83 cm/min,透光率达78.6%。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含铬(Ⅵ )污染物的微生物解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德文 《矿冶工程》2004,24(6):58-60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具有高效、成本低等特点, 但高浓度六价铬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通过实验探讨了微生物的解毒效果, 优化了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培养基组成, 得到微生物适宜的组分构成;经厌氧条件与兼性条件的对比实验, 确定了微生物解毒的外部环境, 这对工业实际应用十分有利;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 得到该种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在2 d 左右, 为微生物的快速解毒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50 mg/L 以下Cr6+溶液, 微生物解毒完全, 大大高于目前国内研究水平, 对于高浓度的Cr6+溶液解毒效果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