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无线定位是车联网中各应用的基础,对实时性和精度要求更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在WAVE系统下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位置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由离线训练和在线定位两部分组成,采用GMM对离线训练阶段的指纹数据库进行聚类建模处理,并在定位阶段对结果采用多点均值方法,不仅降到了系统定位误差,也减少了定位阶段的运算量,提高了定位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和实时性,为WAVE环境下的快速定位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0)
针对煤矿井下安全的实际需要,针对煤矿井下环境实时监测与人员进行定位,设计并且实现利用Zig Bee和Web Server技术相结合的无线集中监控系统。该煤矿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通过Zig Bee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由协调器节点、路由节点与终端节点组成,各个终端节点通过各自唯一的ID号与路由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再经过与路由节点相连的矿下分站处理后通过Zig Bee将数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传输到监控主站。实际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稳定的定位和对井下整体环境的实时监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针对井下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人员定位精度,确保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比较几种主流无线定位技术,选用传输距离远、定位准的WiFi技术进行井下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煤矿巷道采掘失衡问题,开展类矩形全断面煤矿巷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了类矩形巷道全断面切割技术、连续掘进技术、快速装运技术、倒车技术、自动定位技术、组合式电液控制技术和除尘技术,并根据大柳塔煤矿运顺巷道宽6m,高4.2m的类矩形煤矿巷道快速掘进需求,研制了1台型号为QMJ4260的类矩形全断面煤矿巷道掘进机,实现了煤矿巷道的全断面一次截割成型,实现了快速掘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井下跟踪定位系统是预防和消除井下人员安全隐患的有效措施,而井下人员定位功能又是本系统实现的关键。本文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跟踪定位系统,提出了一种用于井下人员定位同时估计人员位置和信号发射时间的TSTLA定位算法来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定位,该算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不依赖于硬件平台,能实时获取物体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煤矿井下巷道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和生产运输的需要,会存在很多转弯和岔道,形成了许多曲线巷道,其曲线都是圆曲线,主要是根据矿车行驶速度、轴距等因素而设定的;但所设弯道处由于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存在实体或窄小空间,难以利用已给半径和转角标出圆的中心点。这就需要在曲线巷道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精准控制。论文主要针对煤矿井下曲线巷道的施工难点及质量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7)
煤矿通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井下供给新鲜空气,供井下工人呼吸,同时带走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二氧化碳等以及粉尘等有害物质。新鲜风流由风井口进入矿井,经过各种进风巷道、然后经过采煤工作面,带走污浊的气体和瓦斯等有害气体,然后经由回风巷道,最后由回风井排出到井外。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确保通风系统的安全稳定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1无线指纹门禁系统工作原理无线指纹门禁采用滚动码和维根技术相结合,当无线指纹读取器识别指纹后,经处理以滚动码方式发送频率为433.92MHz的高频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按一定规则进行编码后,做相应的输出门铃信号或给继电器输出12V的开门信号,控制电锁动作。  相似文献   

9.
张越 《山西建筑》2015,(8):128-130
结合龙东煤矿东二采区充填巷道的布置情况,介绍了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的关键设备及其结构原理,并对该施工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井下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但煤矿安全让人担忧。矿井中井下人员的管理非常困难,地面工作人员不能随时了解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及作业情况,很难进行人员定位,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非常困难。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一款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以STC11F02E单片机为核心,利用n RF2401作为无线收发芯片,结合了Visual Basic 6.0和SQL Server 2005软件,实现了井下人员的定位,地面人员随时了解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状态,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