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巷道直流电测深在探测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用不同方位巷道三极直流电测深法探测陷落柱位置及其富水性的技术。根据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总结了地质异常体在不同观测方位巷道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图上的异常特征及电极距与探测距离间的关系。在孔庄煤矿7192工作面进行了陷落柱实际探测,探测结果与实际揭露边界误差小于5m.结果表明,采用巷道顶板、底板及侧帮电测深的全方位测深模式能够查明地质异常体的空间赋存形态、富水性以及与顶板或底板含水层是否存在水力联系等.  相似文献   

2.
晋城成庄煤矿陷落柱成因与差异升降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城成庄煤矿岩溶陷落柱比较发育,其中导水性陷落柱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结合三维地震勘探、矿井水文地质等资料,在分析成庄煤矿地层沉积史、区域构造演化史的基础上,研究了晋城成庄煤矿岩溶陷落柱的成因,认为陷落柱的形成是由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强径流溶蚀作用、地层旋回差异升降运动引起的.对于裂隙发育的陷落柱,陷落裂隙可能沟通强含水地层、地表水或采空区积水时,矿井开采过程易引起寒水事故.  相似文献   

3.
陷落柱发育、导水和集聚瓦斯都对煤矿安全生产产生威胁.依据常村井田现勘探揭露陷落柱发育的位置和特征,从岩溶发育条件、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构造发育条件等3个方面对常村井田陷落柱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上述3个条件是常村井田陷落柱发育的主要因素,且三者相互联系,进而得出了陷落柱发育的规律:陷落柱多发育在奥灰水富水异常区、张扭性断层应力集中部位和向斜轴部褶曲部位及其转折端.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震技术在探测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探测陷落柱的物性前提出发,结合阳泉一矿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实例,着重介绍了三维地震对陷落柱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华北型煤田岩溶陷柱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陷落柱作为特殊地质体,在华北炭二迭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本文就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及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溶陷落柱作为特殊地质体,在华北石炭二迭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本文就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这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的预测及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作面推采陷落柱时面临的矿压威胁,充分考虑陷落柱的形成过程及其围岩地质特征,构建了陷落柱"四带"地质力学模型,并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就推采陷落柱工作面支承压力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陷落柱诱发的围岩应力在水平方向上可划分为柱体低应力带、柱边应力降低带、外围应力升高带和原岩应力稳定带;当工作面靠近及推过陷落柱时,均会产生采场超前支承压力与陷落柱应力四带耦合现象,其支承压力演变过程可分为耦合发生、耦合增强、柱体吸收、二次耦合和耦合渐散5个阶段;而推采陷落柱工作面的矿压规律与支承压力状态演变及岩体性质结合紧密.靠近陷落柱时,叠合高应力集聚的破碎顶板使支架承受更大载荷.推进陷落柱时,虽然柱体内的低应力起点使柱体区域应力呈一般水平,但陷落柱作为一个整体易沿弱面发生溃泄,尤其对于弱胶结松散陷落柱,矿压显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测陷落柱的物性前提出发 ,结合阳泉一矿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实例 ,着重介绍了三维地震对陷落柱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时间剖面上分析陷落柱充水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充水型、不充水型陷落柱地质模型的研究,发现绕射波的射线穿过陷落柱内的低速体产生明显的时间延迟,并且充水型陷落柱比不充水型陷落柱的延迟绕射波延迟时间要长;由延迟时间推算出陷落柱内的充填速度,据此来分析陷落柱的充水性,用此方法可直接分析地震时间剖面上陷落柱的充水性。  相似文献   

10.
对地震、地电、地应力和地磁及要素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说明,重点介绍了用自制的电磁仪器测量地电、地磁和地应力异常变化来监视和检测地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对深井采煤工作面的冲击地压灾害预防,采用微震走时成像技术,监测采煤工作面的应力异常.根据系统要求布置传感器台网,实现工作面全覆盖;采用层状模型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计算地震波传播速度,利用子空间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进行反演,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结合地震波速度和岩石所受应力的关系,达到研究采煤工作面应力异常的动态分布及变化特征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时,煤层顶板高应力异常达到最大,工作面前方的高应力异常区动态变化范围较大,工作面后方存在较稳定的地震波低速异常,利用微震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地震波速度异常区域的范围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地面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大连海上休闲广场地基岩溶场地进行评价.结合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的特点,应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以正态函数为隶属函数,建立了大连海上休闲广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的二级模糊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岩溶场地较不稳定.用该方法对岩溶地基多因素综合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贵州岩溶地区多见由隐伏溶洞诱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及工程勘查中。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贵州岩溶地区一个地面塌陷勘查项目应用为例,建立了无物质填充、全物质填充、半物质填充三个不同岩溶模型进行反演分析,并用实测数据进行正演、反演计算,分析异常性质、规模等,最后与已知钻孔控制的地层与塌陷位置实地情况综合对比分析,利用半物质填充模型反演视电阻率断面图,发现地面塌陷下方隐伏溶洞位置。结果显示,该法能够为岩溶地区分析、治理塌陷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岩溶作为一种典型不良地质现象在公路施工建设中的危害越来越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对称四极测深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溶勘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在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发现地下电性异常处或影响工程安全性的重点位置,采用对称四极测深法进行进一步勘探工作,发挥了两种方法各自优点,提高了勘察质量。高密度电法资料处理采用经验系数法与测深曲线切线角度法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一种较新的资料处理思路,采用高密度电法测深曲线切线角度法,在以往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处理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工作方法,多种解释手段的综合解释方法,提高了岩溶解释精度及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岩溶地面塌陷事件频发,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危害性最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运行秩序。因此,如何提高地下空间岩溶探测有效性及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三维高密度电法应用于武汉某岩溶塌陷区探测,该方法是在塌陷区一次性完成布极,利用分布式串/并行采集方式,将地下空间剖分成大量的矩形棱柱,通过缩小实测电阻率与计算电阻率的差值差异,实现了模拟地下实际情况的过程。本次研究从空间角度进行数据处理解释,从而实现了岩溶探测成果的三维可视化,直观地展示了目标体的走向、空间位置及形态,大大地提升了反演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遥感影像特征、模式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灾害勘查中,根据潜蚀型岩溶塌陷遥感波谱异常模型,以数字图像复合彩色增强处理为手段,通过从已知的未知的图像分析和波谱异常识别,直接从TM影像中提取隐伏岩溶土体洞隙的遥感透视信息;在此基础上,经综合地质解译,共圈定出塌陷易发区15.59km^2,提出重点详查/治理小区8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详实的原始资料和实地考查为基础,对峰峰矿区西北部的岩溶陷落柱的咸因与发育规律作了全面的探讨,并阐述了其在煤矿生产中的水文地质意义,这时我国北方类似条件的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煤矿巷道内进行的地震勘探,主要利用反射波和槽波信息确定采区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也可用穿过煤层的初至波来进行层析成像,但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其中包含折射波,并且是三维问题,不易进行层析成像。本文对初至波进行适当的校正,以满足层析成像的条件,探测陷落柱位置。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方法和对层析成像的改进包括:初至折射波校正。根据折射波传播规律,用模拟退火法求得炮点延迟时和检波点延迟时,从而将初至折射波旅行时校正为炮点和检波点位于折射界面上的初至旅行时。在用快速推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s,FMM)进行射线追踪时进行了炮点网格加密处理,提高了反演的精度。在层析成像迭代过程中对模型进行了九点平滑处理,改善了层析成像的效果。本文研究的方法应用于某煤矿工作面井下巷道的地震勘探数据,层析成像结果显示能较好地确定工区内陷落柱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9.
The coal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moving from the semiarid eastern to the drier western reg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Water protection is of the utmost concern for coal mining in these regions. Lu’an, as one of the state coal mining bases in China, has been seeing increasingly heavier pressure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Lu’an as an example and describes the ways these concerns may be alleviated. High mine-water utilization rates have effectively reduced wasting of water and, consequently, have reduced water demand. Using the top layers of the Ordavician as aquifuge barriers can prevent floor karst water inrush into the longwall face and can protect the regional Ordovician karst water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ength of the overlying Quaternary clay can protect against roof collapse and has successfully preserved the Quaternary porous water resource.  相似文献   

20.
建筑在岩溶区近40年的大型建,由于岩溶发育,逐步形成土洞,进而发生地基塌陷,并造成墙体开裂,使用托板法进行地基处理,至今已逾2年,未再发生新的沉降塌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