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2P网络聚合流量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坤  陈庶樵  夏军波 《通信技术》2010,43(1):142-144
对等体网络P2P(Peer-to-Peer)应用系统中对等体主机的行为特征与P2P业务流量特征多样化、复杂化,使得单纯利用一种典型特征的P2P流量分类技术的识别精度不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P2P流量多阶段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P2P应用流量的一系列固有特征,可以从聚合网络流中识别P2P流量。通过实验表明,丈中所提出的方法P2P流识别精度可达99.7%,同时错误分类精度0.3%。  相似文献   

2.
随着P2P应用的广泛普及,如何对P2P流量进行正确的识别,合理的控制成为网络运维的重要问题。论文对当前P2P应用识别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技术手段(端口识别、深度包检测及深度流检测)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对P2P应用流量进行识别与控制的简单流程模型,同时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当前网络中P2P流量的占比情况和给网络带来的压力,指出了实际应用中网络流量识别技术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深度分组检测技术和流量特征识别技术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云计算平台Hadoop,采用MapReduce分布式并行计算架构,构建了将深度分组检测技术和流量特征识别技术相结合的P2P流量识别系统的设计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P2P流量,并且在面对大流量时拥有比单机识别更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络中P2P流量难以识别和控制的问题,在对P2P流量识别技术进行研究对比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层签名的P2P流量识别和控制的方法。分析并提取了风行、爱奇艺、优酷3种主流P2P流媒体及一些常用P2P应用软件的应用层签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应用层签名的P2P流量识别方法对流量识别的高精确性以及对流量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对等网络、VoIP.P2P流媒体等。IPv4网络是一个“尽力而为”的网络,主要提供数据业务服务,对P2P流等非传统数据业务的应用则显出很多无奈,QoS是无保证的。P2P网络“带宽吞噬”特性造成了网络带宽的巨大消耗,甚至会引起网络拥塞,大大降低了网络性能,劣化了网络服务质量。因此对P2P流量进行识别和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介绍了P2P流量识别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流传输特性的P2P流量识别模型,此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要检测数据净荷就可以识别P2P流量,提高了识别的效率;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P2P软件的广泛使用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拥堵,网络服务质量问题,带宽分配不均衡等。所以,实现对P2P软件的识别及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P2P网络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识别方法---基于行为关联的有状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P2P数据流的行为状态特征来获取本地端口,然后对该本地端口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对P2P数据流的识别与控制。该方法有两种获取端口的方式:DNS获取端口方式、DPI获取端口方式。初步实验表明该方法对P2P应用的UDP连接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P2P软件在网络中应用广泛,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P2P数据流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P2P识别方法对当前P2P动态端口以及内容加密无能为力。文章根据P2P流包括IP包数目、UDP比例以及连接数指标等动态行为特征,结合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判决函数的判决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这种算法能对数据流进行高效的判决和预测。通过该方法,对网络中用户使用P2P软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快速识别,达到对P2P监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匿名通信网络具有非常强的匿名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匿名通信网络发布违法信息,给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识别匿名通信网络的流量对监管匿名通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很少有针对I2P的流量识别研究。因此,通过对I2P数据流进行深入分析,得到I2P数据流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I2P流量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召回率,可以有效识别I2P流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P2P应用不断出现及演进,P2P应用正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P2P消耗了Internet的大部分带宽,造成了网络技术服务商(ISP)接入网络的拥塞,从而使传统Internet应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从P2P流数量、服务器负载、网络瓶颈点分布、往返时间(RTT)的异构特性等方面可以看出,P2P流量消耗了巨大的网络带宽,影响了传统Internet业务的性能,增加了运营成本。利用P2P流量和Web流量的集成模型,可以量化分析P2P流对Web流的影响,使网络运营商可以在网络瓶颈点对P2P连接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P2P流量。NS2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胡超  陈鸣  许博  李兵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33(9):2219-2224
基于P2P的IPTV(P2P-TV)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因特网应用之一,实时识别P2P-TV视频流是管理网络P2P-TV流量和理解网络行为的关键一步。通过分析以PPLive为代表的P2P-TV体系结构、通信过程、报文结构以及系统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实时的基于爬虫的识别视频流CIVF算法和一种实时的基于协议特征的识别视频流PIVF算法,CIVF算法通过爬虫程序获取P2P-TV节点信息来识别P2P-TV视频流,而PIVF算法则基于视频流的通信时序和应用层负载特征实现实时识别。在因特网环境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CIVF算法具有实现便捷但识别率不够高且节点信息残存时间较长的特点,PIVF算法则具有准确率较高、识别速度较快和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陆颖  丛蓉  杨洁  于华 《中国通信》2011,8(5):70-78
The growing P2P streaming traffic brings a variety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o ISP networks and service providers.A P2P streaming traffic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ampling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traffic statistical features and network behavior of P2P streaming,a group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which can make P2P streaming more recognizable among other applications.Attributes from Netflow and those proposed by u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classification accuracy,a...  相似文献   

12.
基于P2P流媒体的教学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岸  张艳 《通信技术》2010,43(7):210-212
随着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上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学习是未来人们受教育的新方法。然而流媒体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传统的网络教学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服务器以单播的形式传输媒体流。结合当前流行的对等网络(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介绍了如何构建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问题。结合P2P网络的优点,对系统中流媒体传输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流媒体服务对骨干网的负载,避免网络阻塞。  相似文献   

13.
P2P网络流媒体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丰林  刘琚 《电子学报》2011,39(4):919-927
P2P网络流媒体技术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覆盖网络拓扑结构,对现有的P2P流媒体系统作了全面的归类总结,深入介绍和分析了覆盖网络构建、数据块调度策略等P2P流媒体核心技术,并概要讨论视频编码、网络编码、覆盖网络拓扑优化、安全与激励机制等P2P流媒体相关增强技术.对典型P2P流媒体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应用需求,产生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针对P2P网络技术协同网络会议系统的需求,分析流媒体传输与控制技术、Java Media Framework (JMF)媒体框架技术、RTP/RTCP流媒体传输与控制协议、P2P结构分析和P2P工作原理,建立P2P结构的系统框架和基于时间戳的RTCP流媒体同步机制,设计了基于JMF类及P2P结构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相似文献   

15.
董仕  王岗 《通信学报》2012,33(12):25-34
以几款主流的P2P流媒体网络电视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流量在端口使用方面的特点和报文长度分布上的差异。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总结和提取,获得了基于端口特性“在一次交互过程中,特定主机的特定端口唯一确定一种应用”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有扩展属性的流记录准确识别P2P应用UDP流量的EXID算法。通过对CERNET江苏省边界10G主干信道上采集的Trace数据中5种P2P流媒体应用进行识别,并与机器学习流量识别算法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具有很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时间效率高,且不易受样本比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P2P流媒体网络电视通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兴起的P2P流媒体网络电视成为了Internet上的一种主要应用,分析和研究P2P流媒体系统对于识别其流量和日后开发类似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PPStream和QQLive两款常用软件通过抓取其流量数据进行协议分析,主要关注系统获取节点列表、资源交换和数据传输等实现方法,进而总结出了一套P2P流媒体协议分析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流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向无环图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针对P2P流媒体播放中的网络拓扑构建问题,通过抽象和刻画播放节点之间的媒体同步关系,提出了基于有向无环图结构的网络拓扑构建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具有数据传输率高,播放延迟小等优点。基于该技术实现的P2P流媒体播放系统已经部署在Cernet2网络中。  相似文献   

18.
网络编码是信息论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不同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将网络编码应用到P2P网络中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具有分布式特点的随机网络编码可广泛应用于P2P网络。对具有非实时性的P2P文件下载应用,为降低随机网络编码引入的复杂性,可对文件分块进行分代,然后采用代内或代间网络编码技术。对具有实时性的P2P流媒体直播和点播,则需要采用具有优先级意识的网络编码技术,包括分层网络编码,或与推拉技术相结合来实现高效率的P2P流媒体分发。  相似文献   

19.
P2P流媒体中的多发送端选择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泽平  卢显良  李梁 《电子学报》2010,38(9):2199-2204
 在多对单P2P流模式下,如何选择多个发送端,并为其最优地分配发送速率和数据是一个难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发送端选择和最优速率及数据分配算法(MSRDA).首先把待解决的问题模型化为线性最优化问题,然后给出了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算法.不同于已有的算法只按链路的丢包率来选择发送端,MSRDA根据到各发送端链路的丢包率与链路的可用带宽比升序排序来选择多发送端,并最优地分配发送速率和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网络条件下MSRDA能有效地减少聚合带宽的丢包率,并具有自适应性,优于现有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媒体的发现是网络流媒体服务质量监测等行为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网络流媒体传输协议的分析,提出一个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媒体识别算法。经试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