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按1959年和1979年部颁过电压保护规程对避雷针、避雷线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等高避雷针、避雷线联合保护范围的系数,从而提出避雷针、避雷线联合保护范围的简化计算方法。同时指出1979年部颁规程中避雷线等效避雷针高欠妥之处,对现行规程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的架空避雷线是用来屏蔽雷电先导,从而保护相导线不遭受雷电的直击,但是雷电也可以绕过避雷线直击于导线。根据《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雷电绕过避雷线直击导线的概率与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以及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有关,推荐的经验计算式是: 对平原线路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的一个新观点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李培国 《电网技术》2000,24(7):63-65
介绍了国外在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时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即雷电击中档距中间部位的避雷线会引起避雷线相导线间隙击穿放电,进而引起线路跳闸。采用避雷线负保护角并不能避免这种放电发生。提高避雷线保护匠有效性可以通过减小避雷线一相导线间隙击穿概率来达到。  相似文献   

4.
500千伏晋京线的绝缘避雷线经绝缘子及并联间隙接地,要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绝缘避雷线绝缘子、并联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必须大于避雷线上的感应电压;在雷电冲击波的作用下,保护间隙击穿且流过导线与避雷线间的电容电流时,保护间隙应可靠地熄弧。为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为设计和安装提供依据,测量了绝缘子在各种状况下的电导、电容;试验了绝缘子和保护间隙的工频干、湿闪放电电压和保护间隙的灭弧性能。选择XDP—7C型绝缘子作为绝缘避雷线用的绝缘子,并根据试验重新设计了保护间隙。  相似文献   

5.
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  林苗 《中国电力》2007,40(11):54-56
目前,在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中,仍采用传统的不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影响的方法,可能使特高压线路避雷线的实际保护范围满足不了高可靠性防雷设计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中,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的影响,提出以特高压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为半径,构成特高压导线的等效绝缘截面,并设计该等效绝缘截面位于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计算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的影响,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在确定杆塔上导线与避雷线悬挂点间的垂直距离时,一般要考虑下列三个主要因素所要求的最大值:①当雷击避雷线于档距中间时,应避免在导线与避雷线间由于冲击闪络而引起的短路;②应防止导线和避雷线在档距中间,由于可能发生的跳跃、舞动以及不均匀复水等而使其接近所引起的短路;③应使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符合“过电压保护导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10~500 kV输电线路的绕击雷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郑江  林苗 《电力建设》2006,27(11):35-0
文章以避雷线、导线的雷电击距及引雷角相等,分析了110~500 kV输电线路绕击雷害,并提出了确定110~500kV输电线路避雷线的引雷范围、保护范围、绕击范围的方法。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10~500kV输电线路的绕击雷害与线路附近及档距中央导线下方的凸出地形、树木、建筑物,以及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中相导线防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江  林苗 《电力建设》2009,30(2):45-47
由于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线间距离过宽,按现行的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保护范围有可能不够。因此,提出了确定特高压输电线路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新方法以特高压导线为圆心,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为半径所构成的圆为特高压导线的等效绝缘截面,设计该等效绝缘截面受双(等高)避雷线保护,从而考虑了导线电压等的影响,使双(等高)避雷线对中相导线的保护范围设计更加合理。建议多雷地区的特高压线路采用架设3条避雷线的防雷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输电线路避雷线是送电线路的重要防雷措施,其能引雷于自身,保护线路不受雷击。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避雷线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其周围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线放电,再通过与避雷线相连的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导线受到保护。避雷线除用作防雷外,还有多方面的作用。如通信、降低不对称短路时工频过电压、减小潜供电流、作为屏蔽线以降低电力线对通信线  相似文献   

10.
避雷线安全系数的确定,除了考虑机械强度方面有一定的安全性外,并应满足防雷保护方面的要求。《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_3—79中规定:导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避雷线的安全系统宜大于导线的安全系数。目前,我国各地选用避雷线的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直流开关场内设备对雷电流的耐受能力弱,因此对直流换流站的直击雷防护应采取比交流变电站更为严格的措施。针对此问题,采用雷电通道的分形模型分析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存在小电流绕击直流场设备的可能性,建议采用密集布置的平行避雷线对直流场内的设备进行保护。为了确定合理可靠的避雷线间距,根据站内设备耐受雷电流能力的不同,采用折线法、滚球法、先导发展法及分形方法等分区域对避雷线的保护间距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并提出了±800 kV特高压直流场内不同区域的避雷线间距推荐值,分析结果已用于我国向家坝-上海及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场的避雷线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的避雷线采用良导体,这样避雷线除起防雷保护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潜供电流,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改善对通信线的危害及干扰,在现代化的通信中,又可以作为高频载波通道,从而提高了架空避雷线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用美国华特赫德电气几何模型分析输电线路遭受雷电绕击时发现,输电线路杆型对绕击的影响很大,特提出供设计杆型时参考。1.相同保护角情况下,加大避雷线间距离比加高避雷线的屏蔽效果好在相同保护角α的情况下,避雷线的位置分别在 G_1、G_2、G_3  相似文献   

14.
1故障线路及跳闸情况 某供电局一条110kV同塔双回线路自新建投运后频繁跳闸,线路全长48.34km,导线型号为LGJ-240/40型锌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铝绞线。采用双避雷线保护,其中一根避雷线采用XLXGJ-50型锌铝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另一根避雷线采用24芯OPGW光缆,保护角为18°~21°。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研究雷击变电站高压进线段时雷电波侵入造成的电气设备过电压问题,采用PSCAD/EMTDC搭建雷电波入侵变电站的整体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雷击杆塔、雷击档距中央避雷线、绕击导线3种雷击情形分别进行仿真计算,比较了避雷线引至变电站的门型架构即避雷线全线保护与避雷线终止在终端杆塔,变电站避雷针与终端杆塔上装设的避雷针联合保护剩余线路两种情形下雷电侵入波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影响。经分析后者能够有效地防止终端杆塔至变电站间的档距落雷,且减小了雷击进线段时的反击过电压。  相似文献   

16.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应用电气几何理论,研究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极线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作用的影响。在通常负极性雷击条件下,具有25°保护角的单避雷线±500kV线路,其正极绕击闪络率约为负极的6倍。双避雷线几乎不会出现绕击。 雷击塔顶一般正极首先反击,接地电阻不高时,双极反击的概率甚低。双避雷线线路具有良好的耐雷性能;单避雷线线路推荐用于雷电活动不强烈地区。  相似文献   

17.
高速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接触网作为担负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位于高铁线路的最上方,极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根据国内外接触网防雷现状和避雷线的保护原理,分析并计算了是否采用架设架空避雷线,接触网遭受雷击的过电压情况及耐雷水平,在PSCAD仿真软件中搭建了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模型,仿真验证了接触网架设避雷线的效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全线架设架空避雷线的防雷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常,为输电线路提供屏蔽的避雷线与不同高度的避雷针相结合是变电站防直击雷保护设计的主要手段。在开始进行建筑处理和建造围墙结构时,美国波士顿爱迪生电力公司的安德鲁广场变电站(图1)选用了避雷线的设计方案作为防止直击雷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直流输电工程以其自身线路损耗小、造价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换流站各部分不同的防雷标准,结合±660 kV宁东直流输电工程中青岛换流站的防雷保护计算,总结归纳了滚球法的定义和各种情况下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尤其通过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得出三角形避雷线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完善了避雷线在换流站防雷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超高压输电线路采用良导体绝缘避雷线对节约能源、减少潜供电流、降低不对称效应引起的工频暂态操作过电压等均有良好的效果。用绝缘避雷线载波通讯是国内新的课题,它是增加载波通道的一种办法;特别是输电线路检修时,能解决调度通讯以及同检修人员之间的联系。由于绝缘避雷线的绝缘等级低,造价和维护费用比起一般的电力载波要低得多。因此,超高压输电线路广泛采用良导体绝缘避雷线及保护间隙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