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市域高速铁路为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营模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通风方式、火源位置、疏散口间距下的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分析人员疏散安全性,为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地铁列车火灾比城际列车火灾更危险;火灾发生时列车火源位置应尽量停靠在两疏散口之间,且隧道内进行通风排烟;疏散口间距设置为300 m满足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邮轮客舱人员疏散安全性,使用 FDS 模拟客舱层在固定消防设施失效情况下的火灾,通过各监测指标到达临界值的时间确定可用疏散时间。利用 Pathfinder 模拟客舱层的人员疏散,进而对乘客疏散安全性进行评估。提出相应危险工况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两种疏散场景下人员均有因烟气作用而被困在楼梯间的风险,需要改变着火层以上各层人员的疏散路线。疏散路线改变后,乘客均能在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内完成疏散。  相似文献   

3.
研究地铁隧道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为安全疏散设施设置提供决策依据。采用FDS 建立某隧道列车火灾模型,研究不同排烟模式下列车中部火灾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采用Pathfinder 软件模拟不同疏散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过程,获得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采用SPSS 软件进行正态分布分析,计算不同疏散场景下的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结果表明:采用纵向通风排烟可有效提高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在火源位于疏散口中间和疏散口处时,可分别提高82.48%和86.62%;相同疏散条件下,人员疏散可靠度随火源功率以及疏散口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而疏散门宽度对人员疏散可靠度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列车检修库是一狭长的高大空间,可以利用侧窗和天窗进行自然排烟.但受生产工艺条件限制,库内难以按规范划分防火、防烟分区,在自然排烟条件下难以保证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本文提出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以及利用屋顶风机辅助排烟的措施来保证火灾时检修库内人员的安全疏散.首先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在火灾条件下检修库采用自然排烟及采用屋顶风机辅助排烟的烟气分布场景进行模拟分析,而后在此基础上计算人员可获得的安全疏散时间(ASET),并与在火灾环境尚未达到人员耐受极限前疏散到安全区域所必须的安全疏散时间(RS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检修库采用屋顶风机辅助排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并保证防排烟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下公路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沙市某水下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介绍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及影响因素.设定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分别利用FDS 5.3.0和EVACNET4模拟各火灾场景下的烟气蔓延及人员疏散,得到各种火灾场景下隧道内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曲线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曲线,分析不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在消防设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隧道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应加强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  相似文献   

6.
隧道内慢行道发生火灾,机动车行道作为疏散通道时,在现有规范中,未对疏散门间距给出明确要求。以济南春暄路隧道为工程实例,慢行道火灾情况下对比必需疏散时间与可用疏散时间,验证其疏散安全性以及疏散门间距有效性。结果表明,慢行道发生火灾,耐火极限2 h的中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将慢行道与机动车道分隔成两个防火分区,机动车道可作为安全区;火源前后均有疏散人员,且人员无法绕过火源疏散,为防止通风时烟气向另一侧聚集危害人员安全,故不进行通风排烟,烟气自由蔓延;疏散门间距为250 m、火源正对疏散门时,不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疏散门间距为200 m和150 m时,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从安全和运行成本综合考虑,推荐慢行道内疏散门设置间距为200 m。  相似文献   

7.
火灾中人员由于恐慌、随众,不会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辅助疏散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文章分析火灾中人员的心理、行为及建筑消防设施对于人员疏散逃生的作用,探讨火灾中人员疏散问题,为发生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庆市万达购物广场购物中心三层KTV内设定火灾场景,根据火灾危险性的决定性参数危险来临时间与人员疏散时间进行比较。在火灾场景下,三层KTV全员进行疏散,以在火灾危险来临时间内,人全员是否能够疏散至安全区域,作为安全疏散评估的依据。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危险来临时间与人员疏散时间,并进行对比定量分析,模拟计算不符合现有技术规范的安全疏散设施能满足实际安全疏散的需要,争取为广大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员疏散软件,模拟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采用CFD技术分别模拟计算列车中部起火和头部起火两种情况下烟气层高度、温度及浓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对地铁人员疏散危险性进行分析,为地铁排烟系统的合理设计和人员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在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疏散楼梯在首层不能直接通向室外、利用室外平台和外廊作为安全区域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性能化设计.确定火灾场景,运用FDS模拟火灾烟气情况,通过计算可用疏散时间和必须疏散时间分析人员疏散情况.结果显示,在设定的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并提出通过增加消防设施保证消防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宾馆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建筑内人员的状况和火灾时自动消防设施的情况,确定火灾场景,运用火灾烟气模拟与人员疏散模拟进行定量化分析。在设定的情况下,模型运算的结果显示人员不能够安全疏散,提出了通过增设适当的消防设施保证消防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君 《中外建筑》2013,(12):165-167
以长沙市某大剧院为研究对象,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设定不同的火灾场景及相应的人员疏散场景,通过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及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评估不同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消防设施有效的情况下,人员均能安全疏散,建议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3.
计算地铁区间列车火灾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与模拟所得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对比,确定区间人员疏散策略及通风临界时间。研究表明:地铁列车外部中间位置着火停靠在区间,火源功率分别为5、7.5、10 MW,需启动纵向通风排烟系统,组织人员向上风向疏散。火源功率为5 MW,纵向通风风速为2.0 m/s时,150~180 s 开始通风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火源功率为7.5、10 MW,纵向通风风速分别为2.4、2.6 m/s 时,120~180 s 开始通风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风机由静止转换为事故工况的通风临界时间为120 s,由运转转换为事故工况的通风临界时间为90 s。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市紫荆山地铁站的站台二号线列车火灾和站厅公共区火灾为例,结合GB/T 33668-2017《地铁安全疏散规范》以及NFPA 130- 2017,Standard for Fixed Guideway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 中人员安全疏散的相关规定,分别计算疏散时间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计算结果表明:根据GB/T 33668-2017 计算,站台二号线列车火灾时,疏散时间为345.64 s,站厅公共区火灾时疏散时间为339.18 s,均符合6 min的安全疏散要求。而根据NFPA 130-2017 计算,站台二号线列车火灾时疏散时间为557.78 s,站厅公共区火灾时疏散时间为400.46 s,均不符合6 min 的安全疏散要求。最后,针对以上疏散时间计算结果的不同,从疏散过程安全区的选择、疏散路径的选择、疏散设施的疏散能力、人员疏散速度4 方面进行差异分析,为地铁应急疏散相关法规的制订修订和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梁山隧道火灾通风排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梁山地铁区间隧道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不利的通风排烟模式,利用FDS对火灾时的通风排烟进行模拟,分析隧道内不同时刻、不同截面位置的烟流特性参数。模拟结果显示,射流风机作用下火区上游通风风速为2.5 m/s,没有产生回流,起火列车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烟流前锋面到达非起火列车的时间超过850 s,大于非起火列车人员疏散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以某公司的手机生产车间为背景开展大型车间在火灾时的应急疏散研究.分别利用PyroSim和Pathfinder软件建立车间的火灾模型和疏散模型,通过火灾模拟结果分析发现烟气高度和能见度是最早达到危险状态的因素,并在150 s左右达到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阈值;对人员疏散模拟结果分析发现车间部分疏散出口利用率低以及楼梯数量不足是影响人员疏散的主要因素.模拟疏散时间为330 s,判断火灾时该车间不能满足现有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提出改进措施:合理划分疏散区域,对一层实施分区疏散;为二、三层车间增设外挂楼梯和安全出口;加装防排烟通风设施来控制烟气层的高度.改进后此车间能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通过加强车间火灾安全管理,减少可燃物和消除火源,从源头做好火灾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某半地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宾馆会议中心负一层安全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疏散距离超标的问题为例,提出半地下公共建筑消防设计的性能化解决方法,即设置亚安全区.借助FDS模拟建筑内假定的火灾过程,得出火灾到达危险状态的时间,同时借助人员疏散模拟软件Pathfinder对模拟建筑内人员疏散情况,得出人员疏散所需时间.模拟结果表明,亚安全区可以做为人员安全疏散暂时避难场所,在超出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经过消防措施的加强提高其安全性能,既能满足设计需要,又能保障消防安全.  相似文献   

18.
对公交枢纽上班高峰期的人流和车流分布进行测量,并对公交枢纽几何形状和气流参数进行现场调研,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公交中部区域着火时的烟气扩散,并采用FDS+EVAC和STEPS疏散模拟软件进行研究,比较火灾工况和没有火灾的疏散时间。考虑火灾因素后,230s内该公交枢纽内1 662个人员可以安全疏散且该时间段内烟气还没有蔓延到各出入口。而STEPS软件由于不能直接加入火灾影响因素导致计算的疏散时间少于FDS+EVAC的结果。利用FDS+EVAC进行有无火灾两种工况对比发现,疏散时间相差不大。对于半封闭高大空间类公交枢纽,在合理疏散引导的前提下,安全疏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疏散通道的结构,火灾烟气扩散在初期阶段对人员安全疏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高层SOHO办公建筑火灾时人员的疏散情况,采用场模拟和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 EXODUS对某含内天井的高层SOHO办公建筑进行模拟研究,分4个场景分析烟气流动规律以及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建筑的内天井不仅给该建筑带来了良好的室内环境,而且能有效地疏导火灾产生的热量和烟气,在建筑喷淋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建筑内大部分地区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只有着火层部分地区人员不能安全疏散。因此,火灾时必须确保建筑内灭火系统的可靠有效,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20.
针对贵阳凯宾斯基大酒店消防设计在人员疏散方面存在不符合消防规范的情况,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及人员和消防设施的设置,采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安全评估.通过设计火灾场景和人员疏散场景,并分别利用FDS软件和STEPS软件模拟烟气运动和人员疏散,评估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大型酒店消防设计能够满足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为类似建筑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