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单片微机系统一般不支持DMA方式,即不提供DMA方式所需的引脚、信号、时序等。本使用DMA芯片8237A,设计并实现了单片机系统下的DMA方式。实际使用证明单片机系统下的DMA方式是可行的。实现了大量数据的快速传递与存贮。  相似文献   

2.
用8031,DRAM和高速A/D实现快速数据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个用8031,DRAM和高速A/D等芯片构成的快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使A/D转换的数据不经CPU“中转”,而直接存入DRAM中。它具有硬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实现大容量存储等优点。本系统对模拟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送入存储器的周期为8μs。  相似文献   

3.
SDRAM接口的VHDL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DRAM以其高速和大容量的优点获得了极大的应用,但是其接口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微处理器系统不兼容,介绍了用 VHDL语言实现的 SDRAM与 RAM之间的接口控制电路,从而将SDRAM应用到微处理器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以单片机为核心组成数据采集系统,在系统机(80X86)的配合下完成凸轮测量数据的处理。既可以检验凸轮轮廓的加工质量是否符合理论设计要求,又可以由凸轮轮廓测量数据通过在系统机上所开发的CAD/CAM软件反求原始设计、复制凸轮,实现从凸轮测量数据到凸轮CAD/CAM的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数据接口SDAI的CAD/CAM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STEP的方法和规范应用于系统开发是解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集成化CAD/CAM系统是CIMS的核心,实现将CAD的工程设计功能和CAM的制造功能的结合。本文讨论通过STEP的标准数据接口SDAI实现系统集成的集成方法,采用STEP的数据交换、建模思想,实现了一个产品模型为核心的CAD、CAM集成系统-GHCAD(高化CAD)。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PDM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企业信息集成所存在的问题,对PDM在整个企业数据信息集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PDM如何实现企业的数据信息集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具体说明PDM与CAD/CAPP/CAM、ERP的接口。  相似文献   

7.
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联机分析开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当前数据仓库系统的应用需求、基本特征、体系结构和构建技术;对传统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与联机分析处理(OLAP)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数据仓库中实施OLAP使用的多维数据视图概念模型,同时介绍了建立在多维数据库(MDD)上的MOLAP,以及建立在星型(雪花)模型基础之上的ROLAP两种联机分析技术,并对数据开采联机分析处理在数据仓库系统中的集成-联机分析开采(OLAM)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80年代,CAMAC在我国高能物理实验、空间技术及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VME在数据处理和传输等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指标。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VME-CAMAC智能分动驱动器VCBD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思想及某些关键技术细节。使用VME系统及VCBD改造原有的北京谱仪实时数据获取系统,能在工作经费及人力开销减至最小的前提下明显提高数据获取速度,减少系统死时间。  相似文献   

9.
XTDCAD系统为北京艾克斯特软件技术中心和清华大学机械CAD/CAM中心合作开发的冲裁模具设计系统,该系统以三维微机CAD系统MDT为平台,采用了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高,易学易用。 1与 MDT XTMCAD 3D无缝集成 XTDCAD系统采用ObjectARX、McadAPI和MFC等技术开发而成,运行在MDT环境下(见图1),可直接利用、处理和产生MDT的图形数据。另外,在XTMCAD 3D的支持下,可以方便的产生和编辑完全符合国标的模具二维工程图和模具BOM表,您在图纸和B…  相似文献   

10.
MoldCreator是以色列R&B公司设计开发的产品,由于R&B公司与Autodesk公司为MAI合作伙伴,这样,MoldCreator就与MDT一起,为企业提供了基于MDT的CAD/CAE/CAM一体化解决方案。 MoldCreator与 MDT之间的无缝集成,使用户不仅可以充分享受到MDT软件的设计建模的强大功能,同时也使二者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下进行造型、局部细化设计和模架的设计工作,从而避免了CAD系统与模具设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传输,这就大大简化了设计者的工作,也避免了易出现问题的数据传…  相似文献   

11.
基于USB总线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FPGA为控制核心、以USB2.0为数据接口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模/数转换器件(ADS8365)的控制完成4路信号的采集。系统包括信号调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FPGA控制模块、数据缓存模块和USB接口模块。系统的A/D转换精度为16 bit,采样率为27 kHz,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此外,系统还具有一定容量的FIFO数据缓存,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2.
把PC机接口技术与DSP芯片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块实时语音采集与处理板。由于采用了具有30ns指令周期的ADSP2181芯片及专用的A/D,D/A芯片,本板能够对多种语音算法如G728,G729,G723,MPEG音频等算法实现实时编解码处理。由于这块板对外具有灵活方便的数字接口,它也可用于其他高速数字信号采集与处理应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ADSP2181微处理器的特点,介绍了该处理器在超精密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及数控系统下位机结构组成,给出了实验曲线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在PC机上实现的高速16位并行数据采集接口。该接口由高速光电隔离电路,双端口FIFO存储缓冲器电路及由FPGA芯片构成的计算机接口逻辑与控制电路等组成。该接口电路将终端显示处理系统与前端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光电耦合器隔离开来,避免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好地解决了16位并行数据高速传输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和大数据量实时有效传输问题。采用现场可编码门阵列FPGA芯片,使硬件设计软件化,既实现了复杂逻辑功能设计,又减少了硬件电路规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雷达、声纳等复杂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具有高音质和低码速率的特点,G.723.1被作为PSTN网上的可视电话的语音通信标准,并广泛应用于IP Phoen等其他语音通信领域。文中详细介绍了在ADSP21061上实时实现双路G.723.1编解码功能的软硬件设计。系统实现的关键难点是双路编解码算法的实时实现,因为采用原始的G.723.1算法,双路编解码系统无法实时的实现。通过采用作者提出的一个递推算法,双路G.723.1编解码算法所需要的计算量最多为26.9MIPS,从而能够在ADSP21061上实时实现。递推算法没有造成G.723.1算法数值的任何改变。由于ADSP21061是一个低价位芯片,所以该双路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性能价格比,它已经在PSTN网上多媒体通信系统和数字语音记录仪上进行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岩土工程对现场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S3C44B0处理器为核心,辅以必要的外围电路,设计了一种上位机监控的多路数据采集器。采用ADS8505芯片进行AD数据采集,达到16位的精度;采用电子开关CD4067芯片扩展输入通道,实现了16路信号的数据采集;通过RS-485方式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实现上位机对采集器的控制和数据的处理显示,进而设计出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多通道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ADSP-2181及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提供的FZKIT套件,接着给出了如何利用EZ-KIT套件设计出具有开发功能的ADSP-2181简易开发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性能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用ADSP21020 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声纳数字信号处理机,使传统的声纳数字信号处理机大为简化,仅用3 片ADSP2102 芯片,再配上外围电路,即可实现对48 波束、32kHz 采样速率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至后置分机或显示控制台。研究结果表明,ADSP210XX系列DSP芯片特别适合于多路数字信号处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DMA的并行数字信号高速采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系统采用基于FPGA的DMA技术高速缓存多路并行数据,通过数据重组将数据有序发送给处理系统,用于数据的显示与分析。系统采用了嵌入式技术,达到了便携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设备的工作环境。并行数字信号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以5MHz、2.5MHz、500kHz、50Hz4档采样频率进行62路并行数字信号采集,各路采集结果正确,并保存了各路之间的同步信息。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DuC845和PTR2000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ADuC845单片机的片上资源,特别是两个多通道且皆可达到24位分辨率的A/D转换器。它对外部模拟信号温度、湿度、压力通过传感器进行输入、放大、滤波后送入A/D转换器。通过对寄存器的合理配置,得到稳定的输出值,在数码上显示输出。最终通过PTR2000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PC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