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准确、高效地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测,设计了一个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上位机与下位机相结合的控制模式,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建了下位机数据采集模块;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上位机控制软件;以CH341A芯片为基础构建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USB通信接口,最终实现了对数据采集、预处理、显示以及存储等功能.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心电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处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整体立铣刀为研究对象,在UG设计平台上利用其二次开发工具(菜单定制模块、用户接口模式、UG开放式应用接口)构建系统框架,基于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模式,并结合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创建标准参数库与UG之间的数据传递功能,在微软VC++平台上实现了整体立铣刀参数化建模专用模块的开发。实现了基于端面截形和螺旋线方程的模型建立。在利用本模块设计整体立铣刀时,用户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任意合理的参数,又可以通过标准数据库接口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参数,为深入研究立铣刀的强度、加工变形、加工动力学及切削参数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介绍以UMAC(Universal Motion and Automation Controller)和LugeLM150F-400型精密定位平台构建了一种空间轨迹跟踪控制实验系统,并以UMAC和PC机为系统支撑单元的双CPU开放式数控系统,用VB语言编制了人机界面,进行系统管理与调度、数据采集与分析来实现对空间目标轨迹跟踪.通过对该实验系统的控制特性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实验系统具有编程操作简单、动态响应特性好、稳态响应精度高的特点,对推动空间轨迹跟踪控制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9台轴流式风机作为源动力,构建开放式风洞测试实验平台,用变频器调节风机转速以产生需要的模拟风速。通过测量风速值,以及1kW小型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经过数据采集卡,传送到工控机。为达到功率优化吸收,进行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通过控制计数器输出脉宽调制(PWM)脉冲来控制并优化小型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开发的实验测试系统对小型失速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开放式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可有效避免电导率测量时的溶液极化效应。设计中将待测信号转变为直流稳态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通过量程切换设置不同的采样电阻,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利用差分电压采集模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电导率补偿。测试实验验证设计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针对主磁场为竖直方向的开放式磁共振系统,提出一种环形电极模式应用于三维磁共振电阻抗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MREIT).首先通过对开放式磁共振系统中不同电流注入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环形电极的电流注入模式;然后研究了基于广义最小余量方法的单层灵敏度矩阵算法,将其用于三维电导率图像重建;最后用模拟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电流模式和所发展的算法.基于三维圆柱模型和真实小腿模型的仿真实验表明:环形电极模式适用于开放式磁共振系统的MREIT磁场测量,仅注入一支电流,并利用单一磁通密度分量即可实现重构,且电导率重建图像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和抗噪性能;基于真实小腿模型的仿真实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用于复杂人体电导率检测的可行性.环形电极模式的提出对于开放式MREIT的广泛使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比例电磁铁的静、动态特性与电液比例阀的工作点匹配有着紧密联系,其动态响应性能在高精度、高频响的液压控制系统中更是至关重要。为获取完整的电磁铁性能指标,根据相关标准研制了比例电磁铁特性测试系统。采用滚珠丝杠和步进电机构成高精度进给平台,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和驱动控制,并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下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搭建测试系统的上位机软件,最终实现电磁铁静、动态特性的自动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功能全面,测试结果准确,能为比例电磁铁的研究设计提供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ARM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ARM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构建底层的开放式数控平台.针对基于PC和单片机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存在的不足,详细分析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功能需求,硬件系统以ARM为开放式数控系统主板,以DSP构建运动控制器;软件平台由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MiniGUI图形系统构成.实现软/硬件系统的底层开放,扩展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网络功能,最终将数控系统与实际机床本体(G-CNC6135车床)进行联机切削试验.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项目为背景,介绍了真空树脂灌注机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主要以工业控制计算机和DMC1000运动控制卡、PCI-2300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等为基础构建系统硬件平台。以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6.0作为软件开发平台,经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设备实时控制的要求,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扩展PC/104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环境,开发了Linux环境下PC/104数据采集模块DIAMOND-MM-32-AT的驱动程序。首先,分析了数据采集模块DIAMOND-MM-32-AT的工作模式。然后,在自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下,按照Linux驱动程序规范,实现了PC/104数据采集模块的驱动程序。最后,开发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通过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数据采集驱动程序是正确的,而且具有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高校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缺少一个相对开放的数控环境的问题,将嵌入式技术应用到一个自搭建的开放式数控平台中,分析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开放式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以STM32FZET6为控制器,采用PWM控制技术,控制了两部两相式混合步进电机;根据光栅尺提供的速度和位置反馈信息,结合PID控制算法,构建了一个高控制精度且稳定性好的闭环控制系统。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TM32FZET6的开放式数控运动控制系统对于构建一套教学用的数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热工水力实验热电偶使用方式及原理,PXIe系列数据采集卡冷端补偿原理。着重对不同接线方式产生的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进而提出如何对安装完成的热电偶进行系统全面的接线检查。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圆度误差评定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掌握、评定误差大的问题,利用虚拟仪器平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基于LabVIEW技术构建集数据采集、保存、评定功能于一体的圆度误差评定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系统,系统给出了圆度误差中最小二乘圆法的评定结果,可显示采样点的轮廓曲线、最小二乘圆半径、最小二乘圆圆心坐标、最小二乘圆轮廓、采样点的数值和圆度误差,实验平台具有界面友好、易扩展、测量精度高及可视化的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平台,基于虚拟仪器的实验平台增强了学生对评定方法原理、工作台的构建、数据采集、数据标定及误差评定整个测量评定过程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测量原理及参数的评定过程,通过实际操作与计算机虚拟平台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实验提供了新的平台,改进了教学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提高了工程测试技能训练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L-816和LabVIEW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研华公司的高速数据采集卡PCL-816为硬件平台,采用中断触发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并将结果以图形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高速采集和实时图形显示.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开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比较多,而学生也是人数众多,按照传统的排课要求,实验课教学内容都是固定的根据班级进行排课,然而由于学生的人数多,学生能力也是高低不齐,而实验课要求的综合能力又比较高,因此,传统实验课程都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就现代电子技术开放式综合实验室的运作模式、开放式综合实验室的具体实验内容,以及开放式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等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汽车制造企业混线生产的需求,提高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的柔性,针对各类车型的向异性,给出了支持混线生产的生产数据采集系统框架模型。基于组件思想构建了通用的工位信息模型,在混线生产模式下讨论了逻辑生产线与物理生产线的映射关系及特点,给出了支持混线生产模式的生产线控制方法。最后使用动态平台构建技术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并在国内某汽车制造企业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的多通道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据采集卡和PC机为主要硬件,构建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设计了人机界面,并针对转子动平衡实验进行了现场数据分析。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性强、实时性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油田生产中如何构建智能系统成为了一项重大难题。针对油田智能系统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边缘计算方法,首先对边缘计算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系统构建的基本框架、关键技术以及实现方式,为油田生产智能化的推进奠定基础。研究表明:边缘计算是集大数据、网络、储存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对于生产过程较为繁琐和复杂的油田生产而言完全使用,分别构建数据采集系统、生产监测系统、油田管理系统以及设备运行系统是油田智能化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_Linux的次声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ARM9和嵌入式Linux的次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以ATMELAT91SAM9263微处理器和LatticeXP2系列FPGA为核心的架构,基于双扭环技术、套接字编程等实现了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高精度数据采集、海量存储、远程传输等功能,已经在管道泄漏次声测试实验中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行研制的真空紫外-极紫外(VUV–EUV)波段反射率计运行需要,基于LabVIEW软件构建了该反射率计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硬件单元模块的控制流程与方法,并给出准直调试程序和反射率数据采集程序的架构、用户界面和数据采集方法。提出的新数据采集算法有效提高了弱信号条件下反射率测量的可靠性。利用该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对Si基板开展了准直校准与反射率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7.5°~87.5°范围内直通光电流信号为20 pA时仍能获得可靠的反射率,且基于入射光监测方法的反射率测量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更好。除在布儒斯特角附近信号电流小于本底电流0.7 pA时,反射率重复测量误差优于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