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CFD方法对15种不同送风角度的办公室房间的室内速度场、温度场、PPD值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送风角度,室内温度分布差异很大:垂直方向,随着送风角度的增大,工作区温度升高;水平方向,送风角度过大,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计算了不同送风角度下的PPD.值,结果表明,不同送风角度,人员不满意度区别明显,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很大.综合比较得出向上15°、向右15°的送风角度为最佳送风角度.  相似文献   

2.
对兰州市某高级综合办公大楼部分房间的置换通风进行设计计算,对室内送风速度以及送风口温度进行实测,并与上送风方式进行分析对比,得到置换通风的送风特性以及温度分布规律,揭示置换通风在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节能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一种辐射与对流一体化空调末端及室内热环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动态仿真模型,对末端的位置、数量、运行参数进行了供暖舒适性研究,分析了室内达到舒适性温度所需的时间以及室内热环境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空调末端能够使室内实现较好的舒适性和温度均匀度,合理增加末端数量能更好地改善室内温度均匀性;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影响更大,随着送风温度的增加,所需时间受送风温度的影响逐步减小;室内对称位置的两侧末端同时送风易造成室内风速过大和吹风感强烈,单独一侧的末端送风时易使室内风速处于很小范围。  相似文献   

4.
低温送风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北保定一工业厂房大空间建筑为例,采用CFD方法,对低温送风分层空调系统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室内空调各区域排风量分配比例的变化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并从热舒适的角度得出适合大空间低温送风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5.
应用FLUENT软件对一多功能会议室空调系统分别用全新风送风与二次回风送风两种送风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比较了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室内结构参数等因素对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全新风送风系统与采用二次回风系统相比,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李四旺  黎帅  冯鸿飞 《制冷学报》2020,41(3):117-121+133
合理的出风口叶片角度调节可以最大地发挥空调系统的能力,有效地改善整车的车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提高整车舒适性。本文对某A级车室内全尺寸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将出风口叶片送风角度进行等分处理,分别进行出风口叶片不同角度的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结合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对乘员舱进行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车舒适性评价时最合理的出风口叶片角度调节位置为出风口第一排叶片的角度为50°(出风口的吹风角度从前排乘员的肩膀上侧,脸颊外侧吹出)。  相似文献   

7.
SARS病房内医护人员的服装热阻偏大,传统的空调参数不能满足医护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室内设定温度、空调送风温度及送风速度,计算得到室内热舒适性指标PMV值的分布情况,最终确定合理的空调参数,达到改善SARS病房内医护人员工作热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服装热阻、空气温度及气流速度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上送上回气流分布方式,采用K-ε湍流模型及热舒适性指标PMV数学分析式,对室内三维湍流流动和传热及PMV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变化规律,并分析比较了不同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及服装热阻对室内PMV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流场、温度场及PMV值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送风温度的改变对PMV值有一定的影响,而室内人员的服装热阻对PMV值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合理确定空调送风参数,达到满足热舒适性的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促进了以人居舒适为核心的空调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型综合室内亲子乐园属于高大空间,设有游乐设施和游戏的特殊性使得对空间的舒适性要求一致,但是送风气流遇阻严重,室内存在较多气流死角,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儿童健康。因此其空调设计不仅需要考虑温度、风速的空间均匀度,还要考虑各点的空气龄和PMV-PPD指标。以天津某亲子乐园为研究对象,利用scSTREAM软件对适用于该房间的辐射供冷加新风、置换通风、混合通风三种空调方式的送风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从流场的均匀性、人员的热舒适性等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供冷加新风方式的空间均匀性和PMV指标最佳,混合通风方式的空气龄最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顶棚辐射、散热器与热风三种采暖方式在大换气量情况下室内热状况的实测,对其热舒适性与节能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辐射采暖可以利用墙体的蓄热能力获得节能效果,房间空气温度垂直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通风路线而非采暖方式,因而房间设有通风系统时,顶棚辐射采暖房间的舒适性要优于另外两种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重庆大学学生宿舍分体式空调的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空调工况下的室内热舒适情况。结果显示:在冬夏两季,空调送风方式对室内睡眠区域及工作区域的热环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冬季,浮力效应导致热空气集聚于房间上部空间,无法满足下部工作区域的热舒适要求。对比改善送风系统的相关技术,亦存在夏冬两季上下部空间区域空调效果不理想,送风系统可调节性弱等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设计了一种局部空调送风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宿舍床位高度将房间分成上下两个不同局部空间,即上部睡眠区域和下部工作区域。通过选择不同的空调送风支路,可控制睡眠区域或工作区域的温度,以满足室内学生的实际热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方启  张良  李昊玥  周汉涛 《包装工程》2024,45(7):104-111
目的 针对环境温湿度变化以及大豆种子呼吸作用在储存室内引起的结顶、结块现象,造成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发芽等问题,基于热泵系统为大豆育种样本设计一套低温干燥储存系统。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各部件负荷,利用CFD模拟仿真技术选择合适的气流组织形式,然后对设计的系统送风温湿度稳定性、储存室内送风均匀性以及温度均匀性进行试验分析。结果 基于单侧送风+对侧回风气流组织设计的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送风温度波动范围为±1 ℃,相对湿度波动范围为±4%,室内最大温度偏差为1.8 ℃,室内送风速度小于2 m/s。结论 基于合理的选型设计计算以及送风组织布置,结合育种样本长期储存的环境需求,设计了能够提供理想环境的控制系统,均匀的温度场以及气流分布在确保了样本储存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工倒仓成本。这一设计能够为育种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对推动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置换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出的流场、温度场,计算了PMV,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根据PMV分布分析了送风口类型、送风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对实验设计的水平组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中,送风主要影响送风口附近区域的PMV,各工况PMV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送风速度是影响室内热舒适性最为显著的因素;送风速度为0.25m/s或送风温度为18℃的几种工况下所得到的室内热环境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建筑能源消耗日益严峻,暖通空调能耗占比持续上升;在保证室内热舒适的条件下,合理降低建筑夏季空调能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根据落地扇产生的气流扰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测试及舒适性问卷的方式研究落地扇对办公室内的温度分布、舒适性以及节能性的影响,从而实现节能条件下的室内热舒适,并给出落地扇与空调联合运行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落地扇与空调联合运行提高温度分布均匀性、加强室内气流扰动,联合运行相比空调单独运行时房间较高温度区域获得最高1.4℃的温降;平均热感觉的优化程度最高可从有一点热(0.37)变化到有一点冷(-0.52);落地扇扰动作用有效降低空调回风口的温度,减少空调高能耗运行的时间,从而实现最高13.82%的节能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对比4种层式通风系统在高度方向的温度分布规律和不同送风温度下各层式通风系统在Z=1.1 m处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送风温度和送风量分别为20℃和129.6 m~3/s时,就人体热舒适的角度而言,单风口侧面布置的效果优于单风口正面布置;双风口相对布置效果优于双风口直角布置;就室内温度场效果来说双风口相对布置最好;送风温度改变时,4种通风系统Z=1.1 m的温度值均随送风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上升且具有相似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双风口相对层式通风系统的室内温度场随温度的变化差异最明显,则双风口相对层式通风系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挂壁式变频空调器热舒适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挂壁式房间空调器的使用特点,运用CFD方法模拟室内空调热环境,对空调送风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房间环境热舒适实验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科技大学室内空气品质检测室作为研究平台,模拟为一普通办公室,根据其使用功能对不同的送风方式下室内空气状态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各个参数在室内的分布情况和不均匀性,并计算室内PMV值和分析能耗,从而选择出了满足室内舒适性要求的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制冷》2020,(2)
夏季高温严重影响特殊需求房间的热舒适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微正压柔性精准送风系统,以纤维风管定点送风,将冷风输送至热活动区域进行局部降温实验,研究喷口尺寸、风速、送风温度等参数对局部降温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的送风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室外日平均温度为35.4℃,空气相对湿度为60%时,送风温度13℃和孔口风速9m/s进行送风时,到达指定位置风速为1m/s效果最优,且室内平均温度维持在21.5℃;在极端天气室外温度高达40℃,建议以送风温度13℃送风,室内平均温度可维持在24℃,依然可以满足制冷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用热泵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制热时"头热脚冷",制冷时"冷风吹人"的舒适性问题,且存在制热能量利用率低、能耗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人体稳态及动态热舒适下的不同需求及空气射流的基本理论等,提出分布式送风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试验对比分析分布式送风气流组织与传统上部送风及正面送风气流组织对舒适性、能耗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可知:与传统送风方式相比,分布式送风气流组织具有更好的房间热舒适;制热的垂直空气温差可降低71%~81%;制热能耗降低,耗电量可降低29%~48%;制冷冷风不吹人,吹风感指数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夏季办公室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和分析在夏季使用分体落地式空调器来制冷的办公室室内的气流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其物理和数学模型,应用CFD方法对办公室空调房间上送下回的送风方式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Fluent软件来进行数值解算,给出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状况。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的速度矢量图和温度等值线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室内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和人员所处不同区域的热舒适性,并以此来指导办公室内空调通风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