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西省是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宁都中村傩是江西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查阅追溯赣南地区宁都中村傩面具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其艺术特征,最后以现代化设计思维方式探索其在香云纱服装中的年轻化创新设计。宁都中村面具和香云纱染整工艺均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炼现有宁都中村傩面具的轮廓、色彩、装饰、寓意、文化内涵等显著特点、了解香云纱面料的艺术特征,将傩面具元素与香云纱面料相结合,寻找二者之间更多的可能性,引起现代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动设计,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泉州提线木偶保护和传承中由于过度重视市场需求忽视木偶本身的艺术性而导致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从造型艺术角度提出其创新发展之策。运用文献调研、分析等方法,对比了泉州提线木偶与捷克提线木偶的造型艺术特色,分析它们在选材制作、造型形式、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西方木偶艺术不同的本质特征和审美特性,指出泉州提线木偶造型创新设计方向,助力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3.
传统艺术上的中国动画史,有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还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木偶、水墨、折纸、皮影等传统艺术,这些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从而提升中国动画作品的传统艺术价值。本文从传统艺术研究入手,阐述了当前中国动画艺术的文化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特征,以期实现动画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化。从而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动画艺术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木偶的造型对于木偶戏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国的木偶造型设计上大多模仿中国戏曲或者真人,而且缺少木偶造型设计师。在当代影视娱乐的冲击下木偶戏面临着挑战,研究木偶的造型设计对木偶焕发新的活力并长久保存下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木偶造型的传承进行分析——戏曲对中国木偶造型设计的影响之大。纵观当代木偶,我们能够发现,其表现越来越多样化,它不仅表现在造型特点的多样化如抽象化、材料的多元化,还有木偶元素运用的多样化比如音乐剧《狮子王》中巧妙的运用了木偶。我们如何吸收西方木偶造型的多样性去丰富我国木偶的造型设计,如何使木偶在当代的表现中更加多元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食品工业》2010,(1):63-63
赣菜菜谱里,“三杯鸡”三字之前一般都会冠上“宁都”二字。宁都是赣南一小县,口味正宗的宁都三杯鸡就出自那儿,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在宁都,关于三杯鸡的传奇有很多,最出名的当数文天祥和三杯鸡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四平戏由明代中叶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在历史长河中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独特的声腔艺术形式,被戏剧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平戏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四平戏文化,文章尝试通过挖掘、分析四平戏元素特色,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融入到文创产品中,以使四平戏文化元素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促进文创产品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戏面具的装饰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月  衡潇 《广西轻工业》2008,24(1):120-121,19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有独特民间艺术的国度。贵州安顺地区的地戏及其面具就是中国民艺中的奇葩。通过对地戏面具的装饰造型方面进行研究,发掘其巨大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对现代戏剧文化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傀儡戏为唐代著名的歌舞戏类别之一,以奇巧有趣著称,流行于各个阶层。新疆阿斯坦纳206号墓出土了若干件制作精良的傀儡戏木俑,并使用当时的织物为木偶制作服饰;款式、结构和面料十分考究,为研究唐时百戏文化和服饰的重要物证。本论文结合文献史证研究和复原实验,整理和探究唐代傀儡戏的发展及演变,并对该墓中的两件木俑进行专项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傀儡戏木俑进行实物复原和3D虚拟试衣复原,探究百戏服饰与常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木偶戏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木偶形象多种多样;现如今受社会娱乐潮流等各种影响,木偶制作方式以及表演技法面临失传的境地;以广西北海、梧州、玉林区域木偶戏为例,了解其分布状况以及木偶戏逐渐衰落的原因,根据当地文化地域特色,在木偶戏以及木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让木偶回归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0.
宁都乡土菜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餐饮市场上又刮起了一股乡土菜流行风,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乡土菜馆更受食客的欢迎. 地处江西最南端的赣州市,下辖1 8个县,各县皆有具有当地特点的乡土菜,其中的一些还是以县名或乡镇名为旗号打入赣州市场的,比如陡水湖鱼鲜、兴国(县)土菜、宁都(县)土菜、石城(县)土菜…… 在我们本次去赣州采访时,当地餐饮界的许多同行朋友都和我们提到了宁都土菜,他们还告诉我们,在赣州的乡土菜肴中,这两年宁都菜的名气最响,不仅街上有不少打着各种招牌的宁都菜馆,就连那些中高档的酒楼都在纷纷引进宁都菜.  相似文献   

11.
Hunt K 《Tobacco control》2002,11(2):151-153
The rescreening of a cult children's puppet show made originally in the 1960s, showing the main characters smoking on occasion, raises questions ov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uch images for today's young viewers.  相似文献   

12.
汪伪政府在成立后,出于税收以及安抚人心等方面考虑,积极参与两淮盐场的管理,并做了一些努力,尤其是引进了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两淮盐场的生产。但因为其政权的傀儡性质,使得沦陷区人民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加剧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3.
按时间序列论述服装表演的起源与变迁,探讨其发展历程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时装表演来源于一种称之为"玩偶模特"的法国宫廷礼品及其随后出现的玩偶时装表演.19世纪中叶,英国服装设计师C.F.沃思开创了真人时装表演之先河,造就了"模特小姐"职业.20世纪初,商业活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促使时装表演从街头走向舞台,从单纯的商业行为演变为一种新型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商业竞争的加剧使得时装表演向多元化方向演变:专业性服装表演不再局限于高档次、高规格、大规模的舞台展示,而且出现在街头与露天,追求标新立异与轰动效应;业余表演反而更加关注舞台、灯光、乐队的层次,刻意迎合演出的主题、档次与水平.模特大赛、选美大赛以及艺术院校、模特培训机构造就了一批专业名模,但超级名模的发现与成长,"星探"的作用不可小觑.模特行业与舞蹈、戏剧、艺术、体育运动等行业相互交融,模特职业已渗透到文化、艺术、公关等社会领域.在中国内地,表演的服装存在着过分重视艺术性而忽视商业性、实用性问题.年轻设计师甚至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但很难实现批量生产和走进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扬州剪纸艺术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针对扬州剪纸艺术与毛呢服装设计结合的可行性问题,以扬州剪纸的艺术特征作为切入点,阐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间艺术扬州剪纸在服装中运用的意义,并结合毛呢服装的设计特点和时尚需求,分别从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布局、技法运用及工艺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扬州剪纸艺术为毛呢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挖掘了开发潜质,增加了附加值,为毛呢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由日本扶持的汪伪政府出于增加盐税收入与收买沦陷区民心的考量,对其统治下的华中地区的盐政进行了“以恢复旧制为揭桀”的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日本“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伪府的盐政实施,不仅使伪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而且使沦陷区的盐场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食盐供应紧张。  相似文献   

16.
三维水墨动画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数字水墨动画汲取了传统水墨画的精神要素,突出特点是将水墨画的虚实特性展现在动画中。表现为动画角色造型的虚实处理,从角色设计稿到三维模型到材质模型到渲染输出合成,整个过程都使用虚实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7.
张盼 《江苏纺织》2013,(12):47-49
本文从电脑刺绣针法表现的角度,探讨针法与图案风格的表现关系,使用对比论证来阐述电脑刺绣针法的不同组合和系数设置对图案风格要素的影响,主要是从不同针法形成的肌理来增强电脑刺绣图案的表现力。电脑刺绣针法所形成的肌理形态在绣线的疏密、方向、色彩上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不同的针迹效果造成的视觉美感包括精细美、均匀美、工整美、华丽美、朴素美、自然美等。最终得出用针法组织来塑造图形的造型艺术,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在电脑刺绣图案设计中同样需要对针法运用的娴熟才能表现出不同与其他造型艺术的色泽感、空间感。  相似文献   

18.
要创作出感人而精彩的文学插图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主题思想,其人物刻画都是关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本身就是重点,而文学插图从属于文学作品,因此文学插图中人物的刻画和塑造既反映文学艺术性又反映绘画艺术性,不仅需表达出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对人物的外形与心理特点等信息,还需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本文即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表现几个方面探讨文学插图中人物形象的创作手法及表现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在敦煌大剧院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绝色之夜"大型时尚展演,演出中推出的以敦煌艺术为核心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服装设计作品广受赞誉。本文以展演四个部分中的"褐黑色系·御风飞翔"系列作品为例,通过对明确定位、专题研究、创新设计三个创作过程的梳理,阐释设计团队针对敦煌艺术国际化价值的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艺术首饰—人性情感交融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艺术首饰不仅是人类美化自身的装饰的承载,而且是再现人们对于人、社会、自然等精神层面的关注与感受。现代艺术首饰从首饰的概念和功能出发,着重强调首饰与人及其精神的交融。作者通过运用现代艺术首饰独特的艺术语言,并结合自身对生活的感悟,论述了现代艺术首饰是人陛隋感交融的媒介与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