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WMM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组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基础设施(GI)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阐述了国内多集中研究单项GI的雨洪调蓄能力,对GI组合的雨洪调蓄能力仍待深入研究。采用SWMM水文模型,对场地尺度的三种GI组合雨洪调蓄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表明,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组合对场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削减效果最佳;GI组合的雨洪调蓄效果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呈现减弱趋势。提出了在相同绿地条件下,提高GI组合的丰富度,有助于充分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雨洪调蓄功能,促进新型园林绿地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常见的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洪调控设施,通常设置在区域的雨水排放系统中。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要求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对于雨水不再是简单的速排,还需对雨水进行净化、调蓄。以厦门市海沧区某道路改造工程的雨水调蓄设计为例,将传统雨水调蓄设施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相结合,介绍分散式的雨水调蓄设施在道路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中城市中现存老旧小区建设时间较早,规划设计要求不高,配套设施不足,供水和雨污设施落后,导致小区内供水不足问题日益显现,而在多雨时节却内涝成灾。"雨水花园"是城市海绵化改造中常用的可延续性的生态雨洪控制与雨水收集技术。基此,综述了"雨水花园"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案例应用情况,探讨"雨水花"园在福州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中的运用。研究结果认为,老旧小区的改造应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改善老旧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有助于增加城市的"海绵体",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的水体污染,让城市市民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4.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5.
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雨洪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于城市现有绿地的雨洪调蓄能力的评估缺乏量化研究。选取168处分别位于上海城市中心、近郊和远郊的不同功能及类型的城市绿地,通过调查群落特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渗透率、分析室内降雨截留试验数据和SWMM水文模型演算,得出影响上海城市绿地现状雨洪调蓄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降雨、径流、土壤、植被等因素的特征与绿地雨水调蓄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出适合上海城市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评价技术,为筛选适合上海城市绿地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确定开发规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利用雨水资源等。针对国内在城市雨洪调蓄的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首先厘清调蓄设施的不同种类及功能特点,进而提出调蓄系统的概念、构建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的框架,分析调蓄系统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相关子系统的联系及相互衔接关系,为我国城市雨洪调蓄系统相关标准的制定、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更科学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刘徽 《建筑》2020,(5):79-80
近年来,我国在建设节约型园林和海绵城市的倡导下,高度重视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提升,采取了相关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施行为建筑雨水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创造了条件,"集雨型绿地"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池等。  相似文献   

8.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 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传统雨洪管理模式,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使得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性保持不变。以济宁某居住小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在建小区海绵城市设计的途径,介绍了某小区低影响开发条件下的海绵城市设施:绿色屋面,落水管断接,道路、广场透水铺装,雨水收集与回用工艺。并根据《济宁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中关于海绵城市设计控制的决定性指标完成某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以径流源头控制的重要实施区域——建筑小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绿色-灰色耦合雨洪调蓄系统的构建流程,并对具有调蓄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及灰色设施建立调蓄容积估算模型,针对高、低开发强度两类建筑小区分别建立适宜的绿色-灰色耦合雨洪调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开发强度小区,通过合理构建具有调蓄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即能够满足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调蓄要求;而在高开发强度小区,通过增加下垫面的渗透比例能够有效降低小区所需的调蓄水量,从而减少灰色设施的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滕州高铁新城养德公园海绵城市建设为例,针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景观效果与LID设施功能需求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探索出一套海绵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策略,将城市雨洪调蓄渗技术、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融为一体。为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植物选择、LID设施的应用、植物对雨水净化作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如何平衡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严峻,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在当下受到了广泛关注,雨水系统海绵化改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理老旧小区水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提出老旧小区雨洪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雨水系统海绵化改造的必要性,其次对改造设计原则、改造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以便指导我国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相关实践,推动城市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城建设中的中央公园数量日趋增多,中央公园发挥着城市海绵体、绿色地标、发展引擎等多重功能,也是城市中心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为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以沣西新城大西安中央公园为例,研究蓝绿交融背景下,肩负区域雨洪调控功能的中央公园海绵系统构建思路,提出雨水传输系统、雨水径流调蓄系统及水系净化系统并行的区域雨洪调控策略,总结以海绵理念为主导、科学体系为框架、多专业协调融合的海绵系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净化雨水水质和削减雨洪峰值的重要技术。将海绵城市雨水人工湿地滞蓄容积分为前置调蓄池/塘的有效滞蓄容积和湿地床的有效滞蓄容积两部分进行探讨,给出了详细计算公式和合理选择前置调蓄池/塘出水控制方式的要点,并说明了雨水人工湿地随降雨情况而改变的运行方式。以重庆市棕榈泉雨水人工湿地为例,利用有效滞蓄容积计算公式,分析了人工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滞蓄效果,表明人工湿地年雨水滞蓄总量达到了汇水区地表径流总量的72%,其中前置调蓄池作用很大,占滞蓄总量的96. 5%,尤其对规模小的人工湿地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单项设施按照主要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入渗设施、收集设施、净化设施和调蓄设施。在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生物滞留设施是最常用的滞留和净化设施,PP模块蓄水池是最常用的调蓄和雨水回用设施之一。文章以具体项目为背景,探讨、总结净化设施和调蓄设施合理的施工工艺。针对施工中常见问题和质量通病提出解决方案,为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湖泊资源退化消失,城市内涝日益严重。湖泊公园是湖泊水系和绿地系统对城市雨洪调蓄协同作用的重要载体。首先利用遥感影像提取武汉中心城区湖泊信息,结果显示2000—2015年湖泊面积减少了34km2,湖泊景观破碎度变大,形状指数变小;其次计算了湖泊的雨水调蓄潜力。通过城市降雨汇水路径与城市渍水点、城市绿地系统、城市雨洪管网的耦合分析,探究了影响湖泊雨洪调蓄潜力发挥的因素。最后探索了湖泊公园的布局调控策略。宏观层面建立湖泊水系与绿地系统共融的城市雨洪安全格局,中观层面完善湖泊公园与周边用地的雨水对接,微观层面实现湖泊景观与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以期缓解城市雨洪问题,并为湖泊资源的保护与景观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琦 《砖瓦》2021,(2):57-57,59
城市公园设计是海绵城市构建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雨洪及生态问题的关键。以昆山门球场公园设计为例,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公园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几个方面入手,使该绿地成为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公共绿地,给居民营造出以游览观赏、安静休憩、休闲放松兼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绿地。  相似文献   

20.
该文因由海绵校园建设的提出,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力求通过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景观构成要素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建立海绵校园的系统规划方法。以武汉大学为例,规划运用雨水桶、雨水花园、植物墙、绿色屋顶、分流设施、多功能调蓄池等LID技术手段从渗、滞、蓄、净、用、排六方面建立了武大海绵校园建设的四大体系,来缓解校园雨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