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是由于港口贸易而形成的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商业文化内涵,这里孕育了早期的物流业,是闽商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本文以探究城市历史商业街区的价值为目的,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拙上,介绍了福州古城的成陆过程与上下杭的由来,分析了上下杭街区与福州古城的关系,通过对上下杭街区形态、肌理和建筑特色进行现状分析,探究上下杭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众多。当前,历史街区的夜间景观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夜景照明呈现设计手法单一、光色混乱、眩光严重、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该文从地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视角,不仅关注街巷、河道、建筑等实物景观,还要实现文化意境、传统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非实物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使得夜景灯光营造既能实现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又促进其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中国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街区,在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景观园林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从三坊七巷的改造背景入手,通过对三坊七巷改造前后公共空间环境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商业运营情况的探讨,以期探寻文化历史街区更新中本土化继承的完美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关中小城市周至为研究对象,对周至云塔广场商业步行街区进行地域文化性的设计探索,提出适应于关中小城市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区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载波  陈玲 《四川建筑》2009,29(5):45-47
特色商业街区是激发商业活力的载体。温江区南浦-凤溪特色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强化了街区原有的餐饮、休闲功能,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南浦盛宴"、"鱼凫酒廊"的商业文化主题。通过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对人车交通组织系统进行梳理同时对街道景观加以细化,力求营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商业业态良性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6.
张枞 《华中建筑》2010,28(7):193-195
该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载体,运用古城地域历史文脉特征的装饰符号作为城市景观创意元素,在城市"地域特色沦丧"局面日益突显的情景下,探寻了当代古城景观如何在设计中将城市传统文脉特色与建筑装饰文化品质进行和谐整体性规划,建构地域景观在传承楚文化应用与功能需求中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南头古城街区由南山大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围合而成,包含南头古城、南头中学、中山公园、南城门四部分。南头古城街区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物质空间载体,是延续深圳城市发展脉络、反映传统生活方式的文化标识。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来深工作的群体,人口的多样性,街道中各类小型商业业态,沿街道布置的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街区的活力。演化到今天,其所呈现的模样正是现今大力推行的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式街区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回顾过去,针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的文化分层研究是有限的,本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文化研究为取向,面向事物本身,针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的文化分层进行剖析,强调基于历史脉络的文化层累在古城景观中的体现和表达,在横向维度上,通过"外在层次"与"内生层次"为依据的文化分层体系,从六个层面进行解读;在纵向维度上,针对形成单一个文化层的若干亚文化层的叠加与层累过程做进一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漳州古城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分层研究在保护过程中扮演着延续地方特色、织布城市肌理,维护传统街区商业风貌及激活并振兴街区地方性与特殊品质的重要角色。研究论述将有助于未来漳州古城保护性开发的参考,以延续和挽救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地方感与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9.
唐一文 《建筑学报》2023,(S2):168-173
聚焦特色商业街区这一更新改造模式,以重庆天地娱乐休闲街为例,分析消费文化影响下特色商业街区如何将传统城市景观转译为消费符号;基于重庆天地未达预期的地区影响力,剖析特色商街营造中的消费景观与地方感之间的不一致,并阐明现代特色商街营造中地域文化效应的缺位;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初步提出兼顾消费需求与文脉延续的特色商街营造策略,寻求一条兼顾多元公共利益的破局之路。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作为近代商业中心,商业文化极具地域特色。随着福州城市的建设,街区更新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根据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提出的历史保护七个主要价值,以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为例从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价值、文化记忆价值、商业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详述了双杭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商业文化和宏观区位,诠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多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王佳祥 《小城镇建设》2011,(4):57-63,68
本文通过对枣庄市"运河古城"商业街区设计理念的解读,探析了历史风貌型商业街区设计的新思路,力求通过传承地域文化、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来表达该类商业街区中的传统文化及传统空间。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建筑与环境》2008,(6):138-142
本文以新疆地区小城市中的维吾尔族商业步行街为例,浅析了民居建筑,传统民俗,宗教文化对西部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影响,并从地域文化,商业街的布局、建筑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等几方面对西部小城市步行街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期望为设计赋有地域特点的城市商业街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历史街区适应性保护的基础上,结合零陵古城历史街区发展现状及文化特色,对零陵古城历史街区开发及保护现存问题进行调研,提出适合零陵古城历史街区适应性保护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蔡萌  侯洁静 《城市建筑》2023,(10):46-49
历史商业街区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道,蕴含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风土民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传承和发展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成为更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青岛台东历史商业街区为例,从历史、经济、规划、建筑等多个方面提取台东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元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承和重塑台东历史商业街区文化的策略,从文化重塑的角度为台东历史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辉  任娟 《工业建筑》2014,(Z1):80-82,97
以当代建筑的表皮革命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天津中西文化共生条件下商业步行街区建筑表皮的文化特色,揭示了建筑表皮更新过程中某些商业步行街区的文化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商业步行街区的发展应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柯布西耶"旧建筑消解"理念的倡导下,城市功能化发展趋势已经让历史街区破壁残垣,直到1999年《北京宪章》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于历史文化保护态度的转变。文章旨在对户部山历史街区进行文化性地修复,以徐州户部山文化城为例,通过对其的文化适应性改造赋予它建筑历史地域特色和实现街区文化重生的特征。建筑的文化适应性改造设计需要尊重文化精神和建筑风格的传承,文章总结如下认识,并阐述对于建筑历史文化特征改造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珍 《现代装饰》2014,(11):167
北京传统商业街区记载着百年的城市发展史,其中色彩在历史的沉淀中凝聚成具有独特北京韵味的地域特色。然而目前一些传统商业街区的色彩却呈现出两个极端,不是个性张扬的混乱无序,就是过于统一的冰冷无情,使得本土文化黯然失色。本文通过分析北京传统商业街区色彩的形成,从古代商业街发展脉络中得出北京传统商业街区色彩的发展主线。针对北京传统商业街区色彩现状,提出色彩控制初步建议。对修复、重建、继承、发展传统街区色彩,保持古色古香的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与地域文化在快速城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濒临消失。以鲁西地区聊城市阳谷县七一村为例,分析村落历史景观、特色街区及传统建筑在保护与更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空间重塑、地域文化传承、传统生活更新的保护发展策略,为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通历史建筑特色鲜明,但在江海开发的新时期城市特色渐失,本文就如何继续保持古城的地域风貌提出观点如下:古城面貌的分区保护、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整体古城保护,在渐次演进观指导下的建筑利用,基于历史建筑、地域文化创作灵感的新建建筑创作是南通古城延续其地域风貌的可持续途径。  相似文献   

20.
消费体验迅速在国内兴起,为满足该需求,历史街区改造中引入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普遍性做法.然而,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很多步行街的建设只为达到纯粹的商业目的,而漠视了历史街区所有的地域性价值,对街区大拆大建,传统建筑丧失了原有的历史环境或被更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被改变,造成了地域特色的遗失.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育,人们对文化、审美等精神方面的渴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在步行街建设中突出消费体验功能的同时,保护与体现地域文化,成为步行街规划设计面临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商业消费与地域文化要素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商业开发过程中的地域文脉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