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不断重复的地震灾难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区域,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自从我国有地震记录以来,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的灾难性大地震有:1303年山西洪洞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20世纪,全世界由于地震死亡的人数中,中国人约占60%。近几十年来,我国高震级地震频发,如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确定性传递,推导了考虑本质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函数和考虑知识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其参数确定方法。证明了基于位移的函数与基于地震动强度的函数之间存在一致性。推导了考虑知识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点估计函数的置信度水平。利用地震风险等于地震危险性与地震易损性的卷积,采用幂指数形式的地震危险性函数,进一步将已获得的地震易损性解析函数拓展得到概率地震风险函数的解析形式。利用得到的地震易损性与风险的解析函数,可简化地震易损性和风险评估的过程,方便对不同结构体系进行概率地震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3.
地震诱发滑坡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是1个典型的随机过程,地震强度、震中位置及地震频度等都具有不确定性。目前,地震滑坡初判准则中,对地震滑坡只做了确定性分析,而没有考虑地震的随机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地震诱发滑坡初步预测的概率分析方法,并详细推导了评价地震滑坡危险性的概率函数。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6,(3):222-224
地震地质作用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地质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了重视。本文将通过地震地质的角度探讨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从地震构造标志识别、主要断层的活动性鉴定、以及确定潜在震源区的方向和范围等方面,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有前兆的,即一些较大的 地震在发生之前,会出现一些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现象。通过人的感官所能发现的地震前的异常现象称为“宏观异常”,通过各种地震前兆观测仪器获取的地震异常信息称为“微观异常”。本文主要就地震前的宏观异常作一简要介绍。 在宏观异常的定义中,强调了两个基本点:首先,这一类异常现象必须与地震活动有关,与地震活动无关的变化不是地震宏观异常。当然,在  相似文献   

6.
根据川西北地震多发区东部区域内的基本地质构造、地震背景、地震发生受控于不同的断裂构造及1600~2000年的地震记录,将研究区域分成不同的地震分区,分析探讨了各区域地震发生特点,最后,总体分析得出研究区域地震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给出我国下一代地震区划图修订建议,本文详细对比了中美现行的地震区划图异同,主要从主要特点、地震危险性计算、地震活动性模型以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中美地震区划图各自具有本国地震环境相适应的特色;两国地震区划都以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原则;美国地震区划图更注重地震活动较强的强震区,并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危险性模型;在地震动衰减方面,相比于中国地震区划,美国地震区划对美国东西部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建立了多种衰减关系。本文的结果和结论可供我国下一代新的地震区划图编制与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下水流体实时监测是地震预警、提前发现地震的重要技术,近些年我国时有地震发生,全面加强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在地震地下流体监测中已经累计了几十年经验,当今地下流体监测能力、技术水平也十分突出。基于此,论文对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行主流的地下流体监测技术,阐述了地震地下流体实时监测与地震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简讯     
汶川大地震地震重灾区北川老县城将建设地震纪念旅游区据新华网讯在地震中受到毁灭性打击的绵阳北川老县城将建设北川地震纪念旅游区。根据绵阳市制定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市片区旅游业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绵阳市将以缅怀地震遇难者、弘扬北川抗震精神和地震科普为主题,以北川老县城(曲山镇)、唐家山堰塞湖等为依托,组合安县茶坪、高川等地震遗址,建设北川地震纪念旅游区。  相似文献   

10.
地震危险分析(Seismic Hazard Analysis),即预计某场地将出现各种烈度地震的可能性。地震危险和地震危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估计地震危害,即对工程设施在未来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及生命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定量估计,必须首先掌握该地区发生地震的背景,进行地震危险分析。此外,编制抗震设计规范、确定新建工程项目及居民点的位置,合理地提出抗震加固计划等一些重大工程决策,也须以地震危险分析作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伊朗位于欧亚地震带上,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有着2500年的历史地震记录,每年发生3000多次大小地震,有些地区属于地震活跃区,差不多每隔4~10年就发生一次6级地震,每隔100年可能发生一次7.5级地震。因而,伊朗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场。  相似文献   

12.
<正>1问题的提出地震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断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上部结构的破坏,二是地基失效。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每一次地震灾难都让岩土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们扼腕浩叹:在自然灾害面前,岩土工程师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地震对西部小城镇的严重影响我国位于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我国地震十分活跃,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二十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唐山地震、海城地震、甘孜地震、新疆伽师巴楚地震、台湾地震等5.0级以上成灾地震59次[1]。我国的地震多发生在广大的农村和乡镇地区,且主要发生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例如,2003年,我国发生成灾地震21次,这些地震的震中均发生在村镇地区,共造成约298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78143平方公里,死亡319人,重伤2332人,轻伤4815人,…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开采矿山地震视应力和变形与区域性危险地震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大规模开采的矿山存在复杂的诱导地震活动,在高应力硬岩条件下具有产生区域性危险地震和岩爆灾害的可能性,震源的地震视应力和变形参数是地震机制和地震活动性预测研究的重要参数,对此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冬瓜山铜矿深井开采诱导地震活动,对地震视应力和位移在矿区开采过程中的时空特征开展研究,发现地震活动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其时空分布与开采活动及矿区矿柱分布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以此为依据,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状态,研究该矿区区域性地震机制,指出可以利用天然地震复杂震源的凹凸体理论来解释该矿区区域性地震成核机制,从而提出该矿区区域性危险性地震成核概念模型,并针对该矿地震活动的特征讨论识别成核区的方法。针对该矿区域性岩体破坏实例,分析地震视应力和变形参数时间序列特征,讨论潜在区域性地震成核区的地震活动危险性和岩体破坏性态的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矿山地震活动多重分形特性与地震活动性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矿山地震活动可直接揭示矿山岩体活动状态和危险性水平。利用冬瓜山铜矿矿山地震监测数据,采用广义关联积分计算地震震源空间分布的分形维,利用Gutenberg-Richter关系中的b值与地震事件能量分形维关系计算地震能量分形维,并结合开采活动及矿山结构特征,研究矿山地震活动的分形结构特性和时域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地震活动具有多重分形特性,它与开采活动及矿山结构特点之间存在相关性;只有当计算空间区域的地震分形结构较均匀时,其分形维才能有效应用于地震活动性预测。这些空间通常对应于采掘类型少和结构单一的空间区域。地震空间分布分形维D∞反映了矿山地震活动状态,其时域谱具有较好的主震前兆特征,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参数;D2-D∞时域谱的地震前兆性较差,较难预测主震。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古地震(古地震是科学工作者从断裂地层岩石分析得到的,其时间跨度并没有限制,历史地震是从文献中分析得到的地震记载)研究有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数量上的提高是古地震发现的次数大为增加,质量则是判别古地震及发生时间也有了改进。古地震的发现,是对历史文献记录地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万利矿区某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同时开展采区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下槽波地震勘探的综合地震勘探。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及处理解释方法,针对三维地震解释的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断层再进行井下透射和反射两种槽波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深入勘探,经过钻孔揭露验证,两种地震勘探方法均成功解释了F8断层,槽波地震勘探成果精度更高。结果表明,综合地震勘探方法对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的探测是有效的,大范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槽波地震的精细勘探,可为矿井巷道开拓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地震预警的概念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根据观测到的初期到达地震波,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本次地震影响范围,抢在具有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之前发出预警信号和预警信息,据此对不同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地震预警系统是指实现地震预警功能的技术设施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地震时建筑内人员的行为,了解地震时建筑中人员逃生时的行为规律,对于建筑性能化设计,建筑安全逃生管理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地震时建筑中人员对灾情的决策过程,并结合已有的突发情况下人群行为,考虑地震的特殊性,总结出了地震时的人群疏散行为,最后得出地震时安全疏散的时间条件,为今后地震逃生提供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20.
城市活断层探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直下型地震造成的损失已占全部地震灾害损失的90%以上。城市下方活断层平时活动并不显著,加上城市地区活断层监测比较困难,使得地震发生的突然性、意外性更加突出。 1976年唐山地震和1996年阪神地震是在平时地震活动性较弱的城市断层突发的毁灭性地震的两个实例,其共同特点是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断层规模不大,现代地震活动性不强。共同的教训是在地震区划中城市的长期地震危险性被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