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科技的新型边缘学科,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虽然目前安全工程学科体系尚未完全确立,但从20世纪初至今,世界各国已有许多专家将事故发生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上升到理性来认识,并从中不断找出事故产生的规律和特点,这就是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的研究和探索。1.国外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1.1单因素理论这是最早的事故致因理论。它的代表论点是:“有倾向工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这就是说,有事故倾向的人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经历及环境等无关…  相似文献   

2.
特种设备事故致因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振林 《工程机械》2008,39(3):58-61
结合特种设备的特点,通过对特种设备事故致因进行深入研究,概括了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现状,剖析了特种设备事故因果关系,提出能量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能量控制或屏蔽措施的失效或破坏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的缺陷或缺失是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阐述了符合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实际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从大量特种设备既发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数据,印证了特种设备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印证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实际的置信度与符合性,因此便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依据此模型,科学有效地开展特种设备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事故致因理论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宝林 《建筑安全》1999,14(9):36-39
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从而由此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和对策的理论,可以说这是指导企业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使新的事故致因理论相继出现。如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本文主要对海因里希事故连锁论和博德事故连锁论进行对比研究,希能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地下燃气管网事故的致因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早期的燃气管网事故致因分析方法、燃气管网事故致因综合分析法。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燃气管网泄漏事故的原因,明确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修正的燃气管网事故致因理论,对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状况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仍然较多,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较多不足。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以系统思想和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分析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并结合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资源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 5 个方面,对施工安全事故致因进行归纳和分类。通过收集 2005~2016 年间我国571 起施工安全事故案例报告和相关资料,分析各起事故发生的原因,统计各项事故致因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划分关键、次关键和一般事故致因。揭示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存在缺陷最多,违规作业最易诱发事故等规律。并针对关键致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为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分层分级管控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途径。基于系统思维,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作为一个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16个因素和43个子因素。获取了1320份施工安全事故报告和102份调查问卷,对这两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回归分析,并基于统计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从施工安全事故致因中识别出7项关键致因、5项高发致因和5项低发致因。以2019年河北衡水市翡翠华庭项目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为例进行分析,将其实际发生的事故致因与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构建的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层次与分类分级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机械设备的因素、环境的因素、规章制度的因素、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除了自身的生理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而人的心理因素又往往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或直接原因。国内外大量的建筑安全事故统计分析表明,占事故发生总数的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操作行为发生错误或违章操作引起的。以我市为例,近几年建筑工地中发生的多起伤亡事故,在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时发现,无一例外都与事故责任者的心理因素有关。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且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众多,因此有必要对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分级管控,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基于系统分析和事故致因理论,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作为一个系统,划分为6个子系统和33个因素。以1484份事故报告为样本,结合关联规则和专家知识确定因素之间关联,建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诊断推理和敏感性分析,得到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大可能性路径,确定了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9项关键因素和4项敏感因素。并以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为例,对比事故致因的实际发生情况与贝叶斯分析结果,验证了施工安全事故致因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实用性和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为安全管控和事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况星尧 《建筑安全》2011,(10):13-15
事故致因轨迹交叉理论认为生产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条件(即物的不安全状态)。本文应用事故致因轨迹交叉理论,提出预防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三控制三切断"的对策和措施,预防和减少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的降低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应用事故致因“2-4”模型理论对 2013~2016年 12 起典型模板坍塌事故致因进行分析,定位出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关系。研究得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施工单位人的不安全动作和物的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是施工管理人员及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欠缺则是根本原因,根源来自企业安全文化的欠缺。为此,从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两个层级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效减少模板坍塌事故,进而推动建筑生产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人机工程,通过对人机系统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式分析,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人机系统内部机构的工作状态和人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数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建筑施工企业高处坠落事故,并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本文对2007年至2016年建筑施工事故进行统计,发现高处坠落事故频发,运用事故致因理论行为安全"2-4"模型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人在进行高处作业时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同时得出行为安全"2-4"模型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高处坠落事故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STAMP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把安全视为一个控制问题,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不充分的控制和安全相关约束的缺失所造成的,这一模型与地铁系统工程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在对STAMP模型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铁建设项目实际,构建了基于STAMP模型的地铁施工事故致因模型。同时引入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进行实证分析,从系统化的事故致因理论观点出发,按照本模型的方法,分析事故的发生演化过程,概括事故灾害,识别约束手段和失效行为,最后对事故原因进行分类汇总并与已有分析结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TAMP模型与地铁建设项目契合度高,事故致因分析较为全面,在地铁施工事故致因分析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70 例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的整理,利用关键词抽取致因要素,并结合频率统计得出施工阶段事故中人的因素最为关键,使用阶段事故中物的因素最为关键。利用ISM 方法,从“人-物-管理-环境-其他”角度出发,建立建筑火灾事故致因要素解释结构模型,对各要素层级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各层次的事故原因,为建筑火灾事故防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外塔式起重机施工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损失源起修正模型,通过对多项工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塔式起重机的事故原因,建立塔式起重机施工的风险分类,对各种风险进行特征描述和危险性分析,得出各类因素导致施工伤害事故的频率,用鱼刺图对导致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为了减少驾驶员差错引起的交通事故。本文首先分析导致驾驶员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然后运用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模型得到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因素的权重排序。最后根据驾驶员差错事故致因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给出减少驾驶员出现差错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绩效取决于技术层面因素与组织管理层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而非个体要素。事故被认为是复杂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涌现现象,需要用系统安全思想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系统安全模型。本文简要回顾了事故致因与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趋势,将事故致因与系统安全理论依据研究范式划分为三代,即规范性理论与模型、基于系统状态偏离标准程度的描述性理论与模型、以及基于系统实际行为的描述性理论与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建立系统安全模型的现状、必要性和挑战,强调建立系统安全模型需要从近端因素到远端因素、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建模、从还原论到整体论进行转变,将安全分析重点从找寻事故原因转移到事故发生机理上来。  相似文献   

18.
吴瑞雄 《建筑安全》1997,12(1):28-28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初探吴瑞雄(吉林省双辽市火电二公司安全科)对事故致因理论进行研究和探索,可将事故发生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上升到理性上来认识,从中找出事故产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从20世纪初至今,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建筑施工现场对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和"4M"理论四类不同时期的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建筑施工现场的主要致因因素,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思路,从而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安全教育     
樊锡仁 《建筑安全》1997,12(3):38-42
安全教育樊锡仁*《建筑安全》杂志社一、事故致因简述发生工伤事故,虽然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但可归结为两大因素:间接因素(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直接因素(人·机·环境三者匹配上的缺陷)。事故间接因素是产生事故直接因素的原因,因此,事故间接因素是事故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