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转型时期的规划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以土地供应为目的的增量规划成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规划工作的主旋律.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转型期,规划供给也需要顺应新时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近几年的规划转型实践的经验表明,既要摆脱速度和增量思维,认清城市发展的动力转换,厘清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要从技术方法上有所创新,以新兴业态引领经济发展,以人本关怀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曾经做过这样的判断":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世界21世纪生活的两件大事。"新型城镇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小城镇新区规划为典型,从规划角度出发,在总结当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要求,提出小城镇空间、文化、功能和需求的相应规划策略。进而以常熟市梅李镇新区规划为例,探索小城镇的特殊空间和人群特点,实现新型城镇化所描绘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空间供给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国家战略导向、居民生活追求的历史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以土地供给为目的的增量规划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转型期,空间和规划供给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要通过创新空间与空间创新的结合、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互动、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的转变,以及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的融合促进城市以人为本、转型发展,同时实现城乡规划理念和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区是提升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区域,针对新时期下新区规划建设在目标定位、发展理念、规划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分析了城市新区规划的特征和重点,论证了重庆主城新区规划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认为彰显城市本底特色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以新区为载体带动城市功能整体跃升、远近结合动态实施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是实现新区规划提升与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文章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区冰雪小镇规划为例,通过反思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出"蔓藤城市"规划理念,并进一步探讨以"蔓藤城市"理念为指引的规划新思路,最后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在"蔓藤城市"模式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研究产业支撑、本土文化传承等问题,建立起完善的规划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希望更多的规划设计能借鉴"蔓藤城市"理念,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6.
共享经济成为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的重要业态之一,使用权分时共享的运作方式推动着城市空间组织重构。共享经济在我国经历了萌芽、起步和成长三个阶段,对城市空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效益。综合效益作用下催生出共享时代的空间组织新规则,表现为多尺度与分散化的空间布局规则、混合性与多元化的空间形式规则、基于互信与共享的空间治理规则。为响应空间规则的变化,重构城市空间秩序,应从规划上创新空间供给与治理方式,采取以"行为—空间—规划"的模式精细布局共享空间、搭建共享社区平台以创新服务空间供给、构建包含空间信用管理的综合空间治理体系等规划措施,从而激发共享活动的正面效益,推进共享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导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终极目标。文章在此背景下,力图以人的需求为导向,以"公平"的"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为途径,通过不同空间维度下需求的分析,同时满足不同时间维度下人的需求,在双重维度交错并行的基础上,掌握不同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引导在规划中落实"以人为本",从而实现"公平共享",并以西安市厚畛子镇的相关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空间资源自上而下的规划配置逻辑与实际诉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建设用地高增长、低效率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现阶段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来看,正是由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实施成果的"供给侧"与公众的"需求侧"不匹配所造成。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文中简称"西苏")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地域自然环境、社会意识、文化价值下"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提出从空间供求关系角度出发的适需性设计理论,探索优化城市空间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匹配的设计方法,同时从满足自上而下的"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特色魅力展现"和自下而上的"人的生活、交往、认知获得"双向需求出发,解决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问题,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小城镇空间设计方法,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针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思考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的近期主要任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审视所在城市的发展定位,分析讨论未来劳动力的流动和走向,研究改善城市用地结构.最后明确了当前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推动城乡规划工作改革,提出改进城市规划的编制意见;研究近期建设方案,以整合新区、新城与建成区关系为重点推进布局优化和空间效率提升,梳理已批准或正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近期规划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重视新农村建设,保护小城镇特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
文章通过分析城市新区交通需求特征,阐述城市新区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新区交通规划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城市新区交通需求特征与城市新区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的城市新区交通规划的实践应用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供给,实现城市持续增长、功能完善与结构调整,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城市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传统城市空间供给特征,分析转型时期的规划应对策略,进而提出国家级新区空间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要求与关注重点,并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实践展开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存量语境下的城市更新——关于规划转型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以投资驱动和增量发展为主的阶段后,我国城市进入以转型为发展思路、以存量空间资源为载体的发展阶段。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未来应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城乡建设活动。以相对有限的空间资源和非单一的资金来源,达到更高的城镇化质量,这是转型背景下基于存量空间资源的城镇化模式,可称为存量发展模式。当前在存量语境下的城市更新应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城市建设的质量与人的需求的匹配程度为标准,对于现有建成区,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质")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增效"。从现阶段城市更新的背景入手,剖析存量背景下城市更新的机制和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在价值观、工作方法方面的误区,进而探讨未来规划转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粗放式发展,紧凑发展是我国城市转型过程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目前相关研究中,对紧凑空间的判定主要是基于建成区而非规划空间,且仅限于空间形态上的紧凑度分析,缺乏基于规划空间布局的紧凑度综合性研究。综合相对区位、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3个因素,构建新区规划空间的紧凑测度体系,并分别以交通可达性、形态紧凑度、Moran’s I指数作为三者的量化指标。通过对3个新区规划的实证分析,探索紧凑新区目标指引下规划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城市建设更加强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突出高品质生活导向,城市更新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功能结构的一次重新定位和历史重塑。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对城市更新规划策略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5.
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承担着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建设、打造向西开放重要枢纽、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等重大任务,在创新我国城市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以西咸新区发展模式创新实践为蓝本,着重从产业到空间进行解读和剖析,梳理西咸新区在总体定位、产业统筹、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及实践策略,探索国家级新区发展的适宜性模式和地方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绿道是功能集成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廊道.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区域绿道规划是涉及城乡资源要素最多的专项规划,是引领城乡资源组织框架从"以交通骨架"向"以生态骨架"转变的有力工具,是引领空间治理模式变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国土空间治理的视角,梳理了区域绿道规划思想的演变历程,以成都市天府绿道七河绿带为例,针对绿道沿线资源要素均质、资源配置失宜、开发运营困难等问题,创新规划引领思路,通过对接国土空间"一张图",建立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绿道选线技术平台;利用评价结果开展空间治理,重塑经济地理;转变领导工作方式,融合设计、开发、运营,引导片区开发,以期探索新时期区域绿道规划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内江城市新区中心区规划为例,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新区空间要素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界定、城市新区空间要素规划方法、城市新区空间要素规划方案的管控。文章从城市空间要素出发,明确城市要素的界定,提炼城市空间核心要素,对于丰富和补充城市新区空间要素开发理论体系和相关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拓展区域主要包括城市新区和待改造的城市边缘区,是中心城区空间的延续,代表城市新生的力量。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功能发生了转变,水系功能也随之转变,作为城市精神载体的水环境的提升与改造,对城市拓展区域品质的定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环境提升综合规划涉及水系两岸土地利用规划、水系水利工程改造规划、水体污染治理规划、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和交通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头绪众多,内容纷繁,是跨专业的综合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白塔堡河改造规划以"小工程大效果"为原则,采取引洪疏浚、预留出路、水路共享和拆分治理的规划理念,实现"水""城"共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宁波 《规划师》2013,(12):57-64
新区建设是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随着老城区的建设饱和,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出现的。现有新区建设大多存在建设定位不足、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撑性不够及缺乏景观建设等问题。修水县良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进行充分的前期研究基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新区城市功能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定位,提出了规划目标,并围绕规划目标,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重点进行了城市景观规划;为保障规划的实施,建立了详细的控制指标体系,针对新区内建筑质量较差、城市风貌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城市设计,确保了新区的建设实施,使规划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沈阳旧城存量土地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6)
开展存量土地规划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必然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知入手,在梳理我国30年来存量土地规划供给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的思维方式从效率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规划方法从单一视角向多元服务转变、治理模式从强权治理向协作共赢转变。以沈阳为例,在存量土地规划的规划技术上基于土地"供需平衡"的角度开展总量测算;在规划方式上注重"补短板",划定多元化的存量政策区,释放城市新动能;在实施操作上,由政府主导向"协同共治"转变,构建面向实施的存量空间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