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总结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从研发周期、研制成本、航天器性能、航天器修复等方面详细总结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优势,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结合航天器中管路研制的工程实践提出一种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方法。给出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方法的总体技术路线,建立了该集成方法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点对焊装过程数据集成管理、可制造性智能评价、导管数控弯制过程仿真、管路模型比对和管路的数字化柔性焊装五个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设计并开发了面向航天器管路焊装过程的集成制造系统,并进行了实例验证。通过应用数字化手段对管路制造全过程进行分析校验和集成信息管理,实现了航天器管路制造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全过程数字化制造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航天制造领域作为国家的战略基石,需要有不断革新、探索精神。作为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装配车间的革新尤为重要。随着图像识别与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衍生出的智能化装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图像识别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之后对智能化装配车间体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航天器智能化装配领域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图像识别技术在航天器装配领域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天器制造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航天器制造特点,提出了基于过程实时监控的航天器制造新型调度管控模式的总体构想和方案规划,进行了航天器制造过程管控平台总体架构的研究与设计;在平台框架基础上,针对业务分析流程,构建了产品制造管控平台系统,实现了型号研制计划流程、零部件研制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质量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等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实施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机械工程学报》2013,(2):72+127
非结构地形轮足式移动机器人设计与步态规划研究作者:赵旦谱毕业学校:清华大学指导教师:陈恳在军事、星球探测、自然资源探查等领域内,非结构环境移动机器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需求。在地球陆地表面,有超过50%以上的面积为崎岖不平的山丘或沼泽,仅仅依靠轮式机械无法完全实现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的移动。因此,设计和制造一个类似动物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步行的机器,一直以来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同时如何实现移动机器人在非结构自然环境中的稳定、快速、平稳移动,是移动机器人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非结构环境下移动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的机  相似文献   

6.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是指在地面可以进行前后、左右、原地回转等任意方向移动的机器人技术,Mecanum轮全方位移动机器人具有本体结构简单、控制性能优良、通过性好的全方位运动性能,在工程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介绍了Mecanum轮机器人的全方位移动原理、Mecanum轮的结构设计与制造技术、精确运动控制技术、自动循迹及路径规划技术,并介绍了其在国内外军事与民用领域的典型工程运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已研究成功的航天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一期)所建立的产品进行设计、制造与管理集成环境,以及所涉及的以团队工作为特征的项目管理模式、过程重组、企业集成框架、领域集成、CAD/CAM/ERP应用支撑工具间数据的集成、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简要阐述了二期航天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马学玉 《机电信息》2010,(12):87-88
机器人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论述了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对可爬楼梯的移动机器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机器人能够爬越楼梯时楼梯参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最后对地面移动机器人在楼梯上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践行智能制造、推进航天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系统工程。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从7个维度对航天器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建立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系统工程整体模型和应用框架,并按照生命周期进展演化为设计、工艺、制造/装配、试验/测试与在轨运行5个典型阶段模型和应用框架。在技术实现层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统一架构、系统建模语言、基于模型的定义、面向服务的架构等先进技术,构建了由物理空间、传输层、数据层、模型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构成的数字孪生系统架构。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系统工程能够有效实现航天器研制全生命周期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双向动态实时交互共融与协同,从而推进航天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光学仪器》2004,26(2):46-46
中国科学院两个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所——沈阳自动化所与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出一种新型特种机器人——基于复合机构的非结构环境移动机器人,并通过了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该移动机器人自重不到100kg,长0.8m、宽0.72m、高0.45m,履带移动速度5m/min,胶轮移动速度可达10m/min。  相似文献   

11.
电源系统是航天器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分系统,用于产生、储存、分配电能。随着航天器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电源系统的建模仿真成为航天器健康管理和智能运维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了航天器电源的分类、组成及发展趋势。接着,从航天器健康管理和智能运行维护视角,综述了航天器电源建模及仿真技术体系,航天器电源典型部件机理建模、数据驱动建模、数字孪生融合建模方法,航天器电源的仿真技术与仿真软件、建模仿真的典型应用。最后对航天器电源建模仿真的技术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本文预期能够为航天器电源健康管理、航天器电源建模与仿真、数字孪生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论文名称:高灵活度五轴联动混联铣床的机构设计方法及应用论文作者:清华大学/谢福贵指导教师:汪劲松《研究领域:先进制造装备及技术、数控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特种移动机器人等》刘辛军《研究领域:机构学、先进制造装备、机器人学等》在具有典型复杂空间自由曲面零部件的加工领域中,五轴联动混联铣床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学特性而占据一定优势。本文以该类铣床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混联铣床并联模块的自由度形式需求,针对原理构型综合和设计、冗余并联机构的性能分析与评价、参数优化设计等问题展开深入理论研究,将构型综合所得新型并联机构应用于五轴混联构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天津市政府就“航天器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项目”的合作,举行了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制造》2020,(9):11-11
上海仙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移动机器人控制与调度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站式移动机器人方案专家,仙知机器人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内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仙知机器人致力于服务各行业集成商,并为其提供包括移动机器人控制、调度与信息管理在内的一站式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论述了侦察排爆移动机器人在消防、公安、军事、核工业等主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阐明了对侦察排爆移动机器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对国内外最新的和比较典型的几种侦察排爆移动机器人及其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介绍,同时提出了研制侦察排爆移动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定位是确定机器人在其工作环境中所处位置的过程.应用各种传感器感知信息实现可靠的定位是自主式移动机器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之一.本文对室内自主式移动机器人的定位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当前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国内外具有典型性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重点提出了几种室内自主式移动机器人通用的定位方法,对其中的地图构造、位姿估计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论述了自主式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与地图构造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轮式移动机器人是先进制造系统中重要的物流工具之一。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来说,安全、准确地完成物料的运输任务,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定位和导航等功能是其控制系统必备的重要功能。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导航可靠性和定位精度,笔者根据移动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为XAUT.AGV100设计了一混合导航系统。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所设计的混合导航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了采用该导航方式可有效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移动机器人采用所设计的混合导航方式可有效,可靠地实现高精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为对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的标准和任务,博诺机器人研制了BNRT-MOB-44型智能移动机器人,并开展了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博诺杯"移动机器人大赛。BNRT-MOB-44型智能移动机器人由移动平台、智能视觉系统、机械手爪、传感系统、my RIO控制单元和通信六个模块组成,采用麦克纳姆轮的移动平台和智能视觉系统的结合使机器人能够灵活快捷地进行全方位移动,使用Lab VIEW开发工具图像化编程,能够简单快捷地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分析。智能移动机器人的成功研发与普及,为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赛项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围绕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进行相关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进行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Docking&capture technology,DCT)是实现航天器之间在轨连接、控制与分离,建立组合体间人员或资源交互的技术。对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应用前景、技术内涵等内容进行了综述,首先从运载局限性催生对接技术发展、在轨服务需求爆发促进对接技术发展、空间碎片清理任务推动捕获技术发展等角度阐述了航天器对接与捕获技术的研究背景。从时间维度总结了该技术发展的三个历程,从技术途径角度概括了该技术的五个发展趋势。从在轨延寿、在轨手术、地外基建、轨道修正四个方面梳理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提炼了该研究领域的八项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为航天器在轨对接与捕获技术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于单一运动方式的移动机器人,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已经得到深入的研究,部分已经实现生产和应用。但是这种单一方式的移动机器限制了其运动的环境适应性和运动的效率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变形移动机器人在秉承了多种移动机器人的优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运动环境对运动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运动环境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有不同的运动方式的优点:达到运动的最佳选择和最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