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柴油机富氧燃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柴油机的NOx与碳烟排放是内燃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应用膜法富氧燃烧能够提高柴油机燃烧性能,降低排放。本文介绍了膜法富氧技术的原理及其参数设计要求,并以柴油发动机为例,建立内燃机燃烧模型和排放模型,通过针对模型的分析研究膜法富氧技术在柴油机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工业锅炉膜法富氧燃烧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 前言膜法富氧技术是7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用高分子膜将含氧浓度为21%的空气制成氧浓度较高的富氧空气技术。虽然传统的深冷空分法(制氧机制氧法)和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较成熟,但在一定规模上,膜法富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开发。英、 相似文献
9.
10.
富氧燃烧技术在内燃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分子选择性气体分离膜对空气进行分离,从而得到含氧量≥28%的富氧空气用于工业燃烧,是一种节能效果好,经济效益高,可较少环境污染的高效燃烧技术。但是,这一燃烧新技术在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机械-内燃机上却基本未得到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炼厂面临的严峻挑战。CO2捕获是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方案,炼厂可在继续使用廉价化石燃料的同时降低排放。目前许多炼厂已在评估从烟道气中捕获CO2的技术,探索经济可行的捕获方案,这些方案主要包括燃烧后捕获、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等。其中,燃烧后捕获技术相对成熟,可对大多数现有装置进行改造,仅需增加简单的后处理设备,缺点是能耗大,CO2浓度较低,难捕获,从胺溶液中释放的CO2达不到碳封存所需的压力;燃烧前捕获方案的优点是CO2浓度较高,压力高,易于回收,降低了压缩成本及负荷,缺点是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新装置,因为炼厂现有的气化装置较少,建设投资成本高且需要大量的辅助系统;富氧燃烧捕获方案的优点是烟道气中的CO2浓度非常高,分离容易;缺点是空气分离设备投资很高,冷却的循环烟道气必须保持一定温度。对3种方案评价表明,在CO2总量和浓度最高的排放源进行捕获成本最低,例如当气体中CO2浓度从12%下降到4%时,捕获成本将上升25%以上;燃烧前捕获和富氧燃烧捕获比燃烧后捕获可节约35%~40%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13.
燃煤电站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富氧燃烧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节能机理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介绍了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富氧燃烧及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节能及环保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火电消费占其53%。为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大幅度提高火电行业的能效水平乃不二选择。基于研发中的700℃高效超临界计划和IGCC技术尚存在技术和造价等瓶颈的现实,应探索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的低碳煤电之路。事实上,现有火电的技术体系中,设备、设计、调试、运行及控制方式等,仍存在着很大的节能空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在建设期及投产后,通过全面的优化和持续的创新,目前的机组效率远远超过了设计值,创世界之最。另外,本文论述了采用"一种新型的汽轮发电机"专利技术,结合其它节能创新项目,能将机组的净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8.5%以上,远超一次再热700℃高效超临界机组的期望值,并能一举打开700℃计划的材料和造价瓶颈,开辟更高效机组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燃煤电站锅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我国燃煤电站采取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CCS)的必要性,简述了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方案,并以350 Mw电站机组为例分析了采取各种方案的经济性,燃烧后捕集碳方法在碳交易费为138元/吨CO2时达到盈亏平衡点.纯氧燃烧在碳交易费为77元/吨CO2时达到盈亏平衡,燃烧后系统强化采油收益为0.06元/kwh,氧燃烧强化采油收益为0.10元/kwh. 相似文献
19.
低NOx燃烧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各种煤粉锅炉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组织良好的燃烧,控制煤在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低NOx燃烧技术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几种低NOx排放特性的工业炉窑燃烧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NOx对环境的危害性很大,控制燃烧过程的NOx生成与排放一直是燃烧技术发展的关键。总结了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和抑制方法,论述了蓄热燃烧技术、煤粉低尘燃烧技术和新一代富氧燃烧技术的特点以及低NOx排放的主要原因,展望了这些先进燃烧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