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下捷運車站由於使用、管理上複雜性與空間特殊性,一旦發生火災對旅客生命安全將造成極大的威脅,故站體安全設計首要確保大量人群能安全避難逃生。由於buildingEXODUS動態避難模擬分析提供更詳盡、可討論性與更接近真實行為的避難過程,據此避難動線所進行煙控模擬具實務上的貢獻與價值。因此,乃以台北捷運新店站為對象,透過運用builingEXODUS電腦模擬所得較佳模擬結果,呈現出人員屬性(occupantanribute)在避難過程中影響的重要性,更可知此避難評估方式比規格式避難計算更接近真實避難情境,同時,模擬所得數擄資料可作為營運單位在安全對策與緊急應變之參考。  相似文献   

2.
以火災時消防搶救活動時間之程序,分就進入長隧道途徑與事故救援及分工,建構火災搶救之應變方式,並探討各工作執行單位有效掌握隧道火災發生前、火災初期應變能力與持續擴大時應變能力等不同階段之影響因素。以台灣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長12.9km)為例,探討其災害應變及救援作業,供營運管理單位於各類災害(特別是火災)發生時,迅速反應、統一指揮及快速救援,以減少人員傷亡及災害擴大。同時,基於長隧道火災境況,提出隧道消防設施設計規劃建議。  相似文献   

3.
東西向快速公路漢宝草屯線八卦山隧道係穿越台灣中部八卦山山脈,長達5km之雙孔單向雙車道快速公路隧道,為將來溝通台中、彰化、南投地區之主要交通孔道。八卦山隧道内機電設施主要包括電力、照明、通風系統;其隧道交通監控設施則包括隧道監控、交控系統;其緊急及安全逃生設施則包括避難工程設施、通信設施、火警通報設施、消防設施、避難指引設施等。本隧道機電、監控及安全系統,除平時服務用路人於隧道内舒適安全行車及營运單位管理功能外,亦利用人員通報及事件自動偵測等方式,及早獲知災害或事故,提供人員逃生指引及事故應變、緊急救援之運用。  相似文献   

4.
為避免鐵路軌道工程因土建隧道結構變形所導致之軌道變形,產生意外事故之潛在安全顧慮,特別針對軌道運輸上隧道與軌道間相互安全處理之對策,作一廣泛性之探討,並依實際軌道相關經驗及其他地区軌道安全養護規定,配合隧道設計作一整體歸類分析,將以台北捷運系統隧道結構及軌道系統為實例說明,最後做出建議與結論,因相關此類題材之論文並不多見,故希冀能給予海峡兩岸的隧道及軌道界未來實務執行時有所幫助。  相似文献   

5.
醫院建築的功能布局因外在因素的不同而千變萬化,醫院管理模式、服務患者的來源及特性、醫療資源的分布,以及醫療技術、醫療裝備、建築技術、建築設備的發展與變化等,都對之有所影响。建設是一時的,運營是長久的。設計中我們發現,業主除了對醫院硬件設施有量和質的建設需求  相似文献   

6.
台灣目前多項重大交通工程建設中,其公路隧道頗多不及備載,尤以目前施工中5km長之東西向快速公路漢寶草屯線(台76線)八卦山隧道,其安全設施備受瞩目。爰檢討公路隧道災害防救之處理,評估可行之預防及應變措施,收集對公路隧道安全改善作法,以為未來規劃、設施改善暨防災參據。  相似文献   

7.
目前台灣地區之工程為爭取時效及減少施工上之介面問題,已漸漸採用統包方式來進行發包作業,以使相關工程完工如期、造價如度、品質如式為目標。一般統包工程均由營造廠所承攬,而目前台灣營造廠又往往無足夠設計能力來进行相關設計工作,因此為配合相關設計作業,營造廠或施工單位往往均需與設計顧問公司配合,故如何在設計與施工上使設計顧問公司與營造廠或施工單位能充分配合,即是工程成功關鍵之因素。針對中部某山區之山岳隧道為統包方式,採用邊設計及邊施工之案例予以探討,以期可作為相關類似工程之參考。  相似文献   

8.
建于19世紀末的原帕倫西亞監獄是一座磚砌承重墻的新穆迪哈爾風格建築,主體四翼均爲2層,其他設施單層而建。項目計劃通過對現有建築進行全面、綜合的更新後,改建爲城市的文化中心,以促進所在城區的社會及文化活動的發展。我們計劃將建築改建爲一個聚會的場所,通過更新部分老舊空間和加速全新設施,來爲計劃中的新活動提供適合的空間。在充分尊重既有建築的基礎上,賦予其更輕巧、更現代的外觀,同時,自然采光在設計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基于上述目標,我們對主體四翼進行了翻新,  相似文献   

9.
介绍目前台北捷運系統採用之DER結構檢查評估方法之應用情形,並針對結構安全評估與隧道影像掃描資料建立之作法加以說明。DER檢查方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橋梁結構檢查,台北捷運公司目前將其擴大應用至隧道結構例行檢查工作上,包括平時及定期之目視結構檢查作業,並建立專用之結構管理资訊系統,將結構之各項基本资料、執行檢测結果及維修紀錄等資訊加以管理應用。另外,針對隧道結構安全性之評估作業,則透過專業之工程顧問公司協助進行,針對隧道結構潛在性及隱藏性之瑕疵加以檢測評估,同時利用數位影像掃描技術,將隧道内之完整影像掃描儲存為數位檔案,作為影像紀錄及未來追蹤比對之依據。  相似文献   

10.
首先就現行岩體分類系統使用情形加以探討,包括岩盤隧道工程與固結不良地盤隧道工程之應用現況;進而依據地質材料特性,參考地質年代、對水的敏感性以及相關強度特性,將台灣全區之地層劃分爲A,B,C,D四種岩類,並據此建立各岩盤類别之岩體分级標準,作爲台灣制定隧道支撐系統之依據.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研判灾情类型、特点,结合作战指挥流程,提出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机制、消防员安全行动规程和紧急救助小组安全行动规程等措施,目的是把控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安全要素,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成效和紧急避险、紧急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防员伤亡。  相似文献   

12.
安全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由于初时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地下空间中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科学的规划,将有效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南京地下空间面临的主要灾种类别,系统梳理了其在防灾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空间应满足“内部防灾和外部减灾”两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火灾、水灾等主要灾种,布局相关防灾设施,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明确了防洪排涝设施、避难场所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不同类型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建设的策略和选址。最后,提出了平灾结合策略,以及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设施系统发展建设的三大契机。  相似文献   

13.
特长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特性是救援站结构形式和防灾通风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某一单洞双线隧道平导救援站工程,深入研究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防灾通风系统和自然风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紧急救援站横通道内风速分布呈现出W型,中部和两端横通道内风速较大,沿两侧风速相对较小。自然风对横通道内风速分布有一定影响,靠近自然风入口一侧大部分横通道内风速显著增大。建议在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小救援站中部和两侧横通道面积以及减少相应横通道内风机配置。  相似文献   

14.
宁再望 《中国建材科技》2012,21(4):64-65,77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在加强灾害综合管理方面首次提出“加强灾害的管控能力,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指出完成改革发展的任务,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强化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加强公共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7·16”大连油库火灾,“11·15”上海高层建筑特大火灾等灾害事故,对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敲响了警钟.在反思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能力欠缺的同时,推行我国现行消防及应急救援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下车站的开发建设向深层化与综合化发展,深层地下车站组织复杂、结构特殊,在破坏性灾害下,深层地下车站存在疏散路径长、层数多、出口少等问题,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因此,本文以深层地下车站空间中人员疏散安全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切入点,通过疏散目标、疏散时间、性能化消防工程安全指标3个方面,梳理现有疏散安全法规与评估方法中深层地下车站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用于深层地下车站疏散的楼梯、扶梯、电梯等疏散设施,提出了深层地下车站空间中人员应急疏散组织的同时疏散、分阶段疏散、延迟疏散3种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深层地下车站开发建设中疏散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性能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针对目前消防应急广播系统设计规范和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性能化设计思想和基于安全疏散模型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从理论上阐述了性能化设计的优越性和在消防安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 km以上的长大铁路隧道及隧道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其防灾救援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获得长大铁路隧道及隧道群救援设施的规划方案,在对国内外长大铁路隧道及隧道群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按列车停车安全距离、火源长度和火灾烟气影响范围将铁路隧道群进行了细化。定义相邻隧道洞口间距小于250 m的铁路隧道为毗邻铁路隧道群,其紧急救援站设置主要考虑隧道内的紧急疏散通道、排烟、站台的加宽和洞口段的扩大;相邻隧道洞口间距在250~400 m的铁路隧道为连续隧道群,不设置紧急救援站;相邻隧道洞口间距大于400 m的铁路隧道为单体铁路隧道,其紧急救援站设置考虑横通道设置和洞内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室外应急疏散,是安全疏散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建筑火灾逃生新方法,本文中阐述了提倡室外应急疏散的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应急救生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情况及应用现状等基本动态进行了归纳介绍,并提出了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普及室外应急疏散理念及应急救生设施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海林  张利欣 《城市建筑》2013,(14):208-208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迅速扩张,使得安全疏散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在论述地下空间火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地下空间的安全疏散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