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①天然健康食品(NaturalHealthFood) :指少加工、不添加人工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的产品,或不使用农药、化肥,以有机耕作栽培的米、蔬菜。②设计食品(DesignFood) :指经设计加工,具有某种生理功能,能降低患某种疾病风险的食品。③功能食品(FunctionalFood) :除了具有串通营养素的功能外,还能为机体提供一种具有健康效能的食品或食品组分,即是为了促进机体健康和改善机体生理调节功能而开发的产品。④营养药物食品(Nutriceutical) :包括提纯营养素、膳食补充品、基因工程食品、草药、加工与未加工食品、强化加工食品等。⑤膳食补充品。美国…  相似文献   

2.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真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3.
供求之桥     
畜禽鲜骨加工成套设备  该设备是由中国农机研究院食品工程中心在对国际、国内市场充分调查,对国际先进设备的技术做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该产品的研发被各先进国家认为是21世纪的新食品材料或新食品,具有高附加值与独特性。如将鲜骨超细化,可以制成袋装冲剂以及压制成钙片或制成高钙高铁的骨泥、骨粉等系列食品,加入各类食品中,可做成调味品和汤料或骨酱罐头等。这些加工后的食品,都能保持所用鲜骨的95%以上的营养素,其味美、方便、经济及便于人体充分吸收。禽骨加工的技术特点:通过微粒化,将产品的成本率提高5%~10%,将以往被…  相似文献   

4.
亲脂性活性分子如维生素、脂肪酸和香精油等对氧、热、光等敏感,在食品加工或人体生理运输过程中易被氧化和降解,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可用于递送亲脂性分子的技术中,乳状微凝胶颗粒是一类相对较新的软固体颗粒递送体系,其因离散程度的大小和“智能”释放特性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微乳液凝胶颗粒包载亲脂活性分子能够显著提高其理化稳定性,并将亲脂活性分子在靶向位置有效释放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微乳液凝胶颗粒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微乳液凝胶颗粒的制备、控制释放特性和主要应用。最后对目前食品脂溶性分子的微乳液凝胶颗粒传递体系的问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微乳液凝胶颗粒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营养和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可以减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并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吸收率,也可以使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到最低程度。微乳液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的新技术,采用食品级组分制备得到的微乳液体系可以保护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提高食品成分的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也可增强食品成分的抑菌效果,防止因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引发食源性疾病,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作为食品分离和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该文介绍微乳液的结构、制备和在助消化、抑菌、抗氧化、包埋食品功能活性成分、微乳液电动色谱法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微乳液在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7.
食品科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中国食品学报》Vol.2 No.3 P5)2 新技术范例2.1 欧姆加热在现代工艺中,欧姆加热已经被认为是在工业中应用最发达的工艺之一,它被应用于液体、粒于状态的植物和动物食品的加工,例如蔬菜加工、肉和鱼的加工等。和微波加热不同,欧姆加热温度变化较小,应用过程中只有(0.1—3.0)S/m的最小电流传导率。在典型装置中温度由输入速率和输入能量决定。问题是电化反应导致电极周围出现气泡和走微现象,如果该技术能很好地控制,它引起的营养素损失几乎是最小的,可  相似文献   

8.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人类食物营养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1)火的发明,人类开始以热食代替生吃,食物结构中增加了野生动物等食物营养,提高了人的体质和寿命;(2)畜耕刀种,引种栽培技术发明,人类开始生产和发展淀粉类为主的食品,过上了较稳定的生活,繁衍了人类;(3)驯化和集约化饲养禽畜,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蛋白质、脂肪和热能的需要,增加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红肉食品发展成为主食之一的新阶段;(4)高热能食品引发“富贵病”,许多专家建议将膳食纤维列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菜、果、瓜、豆等青色食品,进入了人类主食结构,标志着人类进入发展青色食品的第四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今后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之一应该是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的生物色素列入人类七大营养素之后的第八营养素,以促进人体更加健美和长寿。自然颜色越深的食物更富含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动物黑素等生物色素,因此,大力推广、开发深(黑)色食品,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低血糖负荷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型疾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以及低血糖负荷食品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原料(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营养素组合、加工工艺及食用方式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低血糖负荷食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智能控释技术及其在益生菌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品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功能属性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功能属性成分的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成分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在益生菌制品中应用智能控释技术,可以提高益生菌加工和储藏过程的耐热、耐氧性能,摄入体内能耐受胃酸而不产生释放,确保最多的活菌到达肠道产生释放,从而发挥益生菌的最大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2.
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是一项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概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其在焙烤、干燥、油炸、冷冻、微化胶囊、3D打印及快速检测等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4月20~22日,新加坡亚洲食品配料(展示)会(Food Ingredients Asia)5月4~7日,匈牙利布达佩斯21届国际果汁研讨会(21st Int’l,Fruit JuiceSymposium) 5月9~12日,德国伊德林根“生物效用’93”,营养化学和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一、食品的营养强化食品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但是,任何一种天然食品或传统食品都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更何况食品在烹调、加工、运输、保存等过程中往往还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损失。今天日益发展的食品加工事业要求人们不但要尽可能防止或减少营养素在加工食品中的损失,而且还应该根据人体需要,尽可能在食品中添加某些营养素,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强化,根据其目的不同大体可分成四类。1.营养素的强化向食品中添加原来含量不足的营养素。2营养素的恢复补充食品加工中损失的营养素。3营养素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如:营养素、香精香料、着色剂、抗菌剂等)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纳米乳液在应用于食品中存在的被包埋物的生物利用率及纳米颗粒的潜在生物毒性问题,综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明晰了纳米乳液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薇 《食品开发》2014,(3):47-48
作为“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优越的生理功效和加工特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近年来,国际食品结构正朝着“纤维食品”的方向调整。日本、美国的消费需求每年以10%速度增长。在欧美市场,膳食纤维食品流行多年不衰;在日本、韩国加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品销量不断增加:在中国.已有一些饮品中添加了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会长耿精忠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膳食纤维饮品或保健食品将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营养素是指人体中含量小于0.01%(100mg/kg体重),且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些物质由于人体每日的需要量只有千分之几克或更少,故称为微量营养素或微营养素。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数量日益丰富,食品质量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对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取量基本得到满足,但调查表明我国居民膳食中微营养素不足,由此造成的“隐性饥饿”现象普遍存在。一、微营养素作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钴、铬、钼、锡、钒、氟、镍、硒、碘、硅等14种,不同微营养素在人体中作用不同,且其它营养素…  相似文献   

18.
微纳米塑料是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微小的粒径使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 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针对食品中微纳米塑料的高效、高灵敏度分离及表征方法是目前食品安全、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总结了从食品基质中分离提取微纳米塑料方法(密度浮选、膜分离、化学消解), 并对不同质谱技术(热分析耦合质谱法、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电喷雾质谱)表征微纳米塑料的优势及局限性展开了系统的综述, 旨在为食品基质中微纳米塑料高效表征的深入研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电加热技术不同于传统杀菌加工技术 ,它在加工连续流体食品特别是含颗粒食品方面 ,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及发展潜力。文中介绍了含颗粒液态食品通电加热加工特性及影响通电加热食品品质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20.
食品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纳米微粒在常态下能表现出普通物质不具有的特性,这使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极具潜力、倍受瞩目。在食品领域,纳米食品加工技术、纳米营养素制备技术、纳米食品包装、纳米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食品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提出了食品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今后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与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