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盘瓠是瑶族人民心中的神犬,而瑶人自认为是盘瓠的子民。五色犬盘瓠形象与瑶族服饰艺术密不可分。盘瓠"狗头人身","其毛五彩",在瑶族服饰艺术中同样体现出"狗头冠"和"犬尾"饰,"好五色衣裳",衣斑布斓的样式与色彩特点。盘瓠图腾是瑶族文化的象征与标志,瑶族服饰艺术便是这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一种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的技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群体精神价值美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城市空间,其代表是城市文化广场,本文重点研究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与特色实现.  相似文献   

3.
古琴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丝弦乐器,素有"国琴"之称。千百年来,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追求。本文试从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入手,通过古琴艺术对"真"和"善"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展现,总结出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精神的精髓——即对感性生命文化的不懈向往与追求,即古琴作为中国人艺术化生存的典型样态之一所具有的"真""善""美"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说:"艺术家形象表现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直觉的方式","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颜色",①可以说,情感构成了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价值体现的重要成分。而绘画中的情感是通过绘画本身的形象传达出来,也就是从绘画的直观层面包括线条、色彩、肌理等传达出来的,而情感的升华需要对绘画作品潜在因素包括作者的内心世界及生活背景的感知才能体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艺术馆和全省各级文化馆以"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开展"艺术扶贫"工程,面向农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与帮扶活动,开创了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为贫困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创新。本文从艺术扶贫的文化意义出发,探讨了目前艺术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丝绸艺术自仰韶文化至今,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有着"丝绸之国"的美誉。而丝绸生产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除了基本的工艺价值外同时还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本文便是从设计美的角度出发,选择了丝绸纹样史中最为生机盎然的一笔——生命树纹样——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这一纹样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传播路径等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就魏晋和隋唐两个生命树纹样在我国丝织品艺术中发展的重要时期,从造型、色彩、主题等因素以案例的形式分别研析了生命树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点,展现了这一纹样在我国丝织品历史中的设计美和艺术风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艺术特别讲究意境,注重表现人的主体精神,所以中国画有"写意""写心"之说。这种"意"是通过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描绘,以具体的用墨运笔表达出来的,笔墨线条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又是画家思想情感的流露,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传统工笔人物画也遵循这种尚意的审美观,借助于线条这一具体的造型手段,以"形"为媒介来表达主观情感。所以,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写意用线,是反映作者情感、气质的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线条。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线的写意性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阴阳学"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阴阳学中的许多观点和日式室内设计美学中存在许多相通之处。阴阳美学在日式室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虚"与"实","刚"与"柔","自然"与"人工","圆融"与"残缺"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日式室内设计案例的分析探讨了阴阳美学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城市文化艺术的建设,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是组成户外空间的物质基础,是公共空间、城市、人三者的桥梁,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结合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于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城市公共设施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市民文明的素养,还具有改善城市总体形象的功能,彰显城市的风采和特点的魔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大众媒介、科技、各种社会机构及社会群体(也包括移民群体)的汇聚之地。而城市音乐文化,是一个自从人类有了城市、创造了文化、产生了音乐之日起就已经存在的现实。多元化的音乐文化共生共存是其特征,各种音乐文化活跃在城市这一公共空间里,城市已成为音乐生活中心,而音乐也成为了城市文化重要的标志。一座城市的音乐现象,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它其实是一种历史文明和传统的一种延续。典型的如著于元初的《武林旧事》《梦粱录》这两本书就有对南宋都城临安有关市井音乐活动的场面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描绘中国的历史事件、社会人文、文学名著,反映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文化内涵以及科学真理。坚持中国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树立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中的独立价值性,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不仅对中国美术发展史,而且对西方各国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翻开崭新的篇章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它具有潜在的永恒的创作生命力。运用"洋为中用"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借用他国的艺术手法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本国艺术和人类艺术的主体价值创作油画艺术作品。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对人的价值问题上的探索和创作主题——《拯救》的简介。  相似文献   

12.
现当代壁画艺术的创作观念和风格一直处于激变的动态过程,这种动因既源于壁画外围的"画外之音"条件,又有其内在的因素。壁画与公共空间的互动,体现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语境下不同的空间形态与壁画功能相吻合的互动因素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元素的表达是城市文化性如何体现的重要内容,其关系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以及趣味性等。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抽象、联想、借鉴等表达手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众在文化娱乐支出方面的不断增加,文艺价值取向进一步向大众娱乐方面转换,"全民参与"成为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的制胜理念。文章在阐述"音准类节目"中声音分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艺术综合表现、音乐个性处理以及大众审美满足等方面,分析其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应用价值及传播价值,进而阐述对"全民参与"理念的完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个艺术门类的交融成为了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天,当我们驻足于公共艺术作品时,会发现公共艺术作品早已不是仅由壁画和雕塑组成的艺术形式,教化、膜拜也不再是创作的唯一目的。在众多新的表现形式中,影视媒介的介入不仅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语言,同时也契合了公共艺术走向艺术化和公共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清代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是一句足具时代前卫精神的画论,至今对于中国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的国画艺术是盛世的时代精神,是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体,其目的是成就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笔墨"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所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代表性的一个标志,以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文化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艺术语境下笔墨内涵进行层次划分,把"笔墨"归纳为"器""道""气"和"意"四个方面。前两者为物质层面,它源于对特殊材料的技术把握;后两者为精神层面,主要反映了时代特征、审美取向以及个人的情感融入,展现的是笔墨对材料和技术的超越。有此可知,笔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物质与精神的一体,是中国艺术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文化正经历着视觉文化转向。视觉文化是不同于印刷文化的一种新质文化,在此语境下,传统艺术空间保证的审美想像正面临着终结的危机。本文试对文化转向中审美想像的遭遇作比较分析,最终目的则是为"破旧立新",寻找新的精神建构的维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通过公共艺术及现有概况的分析,探讨公共艺术所承载的作用及意义,将它所代表的信息和文化更有效的传达给公众,打破目前公共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思维定势,拓展公共艺术所传达信息的渠道,提高公共艺术的价值,促进区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构的时代,那些以古老的定义被一直被推崇的观念和固执都被"打扫"了,作为民族艺术瑰宝的中国画正是处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流长久远的审美意识和对传统文化品格的选择,受到了全球范围内文化开放与融合的冲击。从而带来的是呈现民族艺术本土特色,以"媒介创造"的姿态重新解读水墨这一传统艺术领域的美学内涵,则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