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纬纱含量及不同组织对面料功能性的影响,以阻燃涤纶网络丝作为经纱原料,负氧离子涤纶纱与阻燃涤纶纱作为纬纱原料,试制9种纬纱比例不同,以及4种纬纱比例为1︰1时组织不同的交织面料,同时测试织物释放负氧离子浓度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织物释放的负氧离子浓度及阻燃性能随着织物中负氧离子涤纶纱及阻燃涤纶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织物产生的负氧离子浓度随着织物组织枚数的增加及织物的蓬松程度增加而增大,不同的组织会影响织物的紧密度,因此对织物的阻燃性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改性低温阳离子可染的十字形截面涤纶长丝与抑菌涤纶长丝开发了一种抑菌吸湿快干的多功能涤纶织物,运用十字正交法以缎纹组织制得一系列具有吸湿速干和抗菌功能的低温阳离子染料可染织物。首先采用振荡法测定织物的抑菌性能,再通过测定其芯吸高度、滴水扩散速度、吸水率、蒸发速率、透湿性等指标对其吸湿速干性能进行评价,然后运用TOPSIS算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交织面料具有优秀的抑菌性能,且十字形截面吸湿快干涤纶纬纱比例越高,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越佳,十字形涤纶与抑菌涤纶比例为1︰4时交织所制得的织物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蓄热保暖、抗静电、吸附异味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毛精纺面料,采用多组分纤维混纺与织物不同组织结构变化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高品质羊毛纤维及有机炭黑纤维作为混纺原料,设计了5种不同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和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对织物的复合功能性进行了测试和剖析,并运用origin软件分别建立织物保温...  相似文献   

4.
抗菌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朱莹  祝成炎 《丝绸》2007,(12):37-39
选用改性抗菌涤纶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及竹碳纤维等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原料制织了织物试样,采用振荡烧瓶法对各织物试样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以探究不同种类抗菌纤维原料、抗菌纤维原料含量等与织物抗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制的4种抗菌面料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织物中抗菌纤维含量对织物的抗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就每百分纤维含量的抑菌率而言,甲壳素纤维织物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竹浆纤维、十字形涤纶及防紫外功能涤纶为原料,运用差动毛细效应原理,设计并开发出抗菌、防紫外线、凉爽多功能针织面料。详细介绍该类织物热湿舒适性、抗菌性和紫外线屏蔽性的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类未经后整理得到的夏季多功能针织面料舒适性佳、功能性强、手感好.对于今后多样化针织面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夏装用涤纶面料的抗紫外线问题,以含有功能性母粒添加剂的抗紫外涤纶长丝为原料,通过织物样品织制和测试实验,探讨原料中母粒添加剂含量及经纬密度、织物组织等结构参数变化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功能的影响,认为功能母粒含量越高,经纬密度越大,组织平均浮长越长,织物抗紫外线性能越好,尤其是重组织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7.
杜磊  谢勇  叶玲  邹奉元 《丝绸》2013,50(2):1-5
采用镀银纤维与光触媒纤维长丝以不同嵌织比例和不同织物组织结构制得织物样品,采用吸收法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抗菌效果。研究表明,所制备的抗菌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抗菌织物对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斜纹织物的抗菌效果优于平纹织物和缎纹织物。研究认为织物的抗菌效果来自于银离子溶出性抗菌和TiO2的非溶性抗菌的协同作用。当镀银纤维和光触媒纤维嵌织比例为1︰1,并以斜纹组织织造时,织物中单质银质量分数为0.94%,TiO2含量为0.29%,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生产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8.
选用18.45 tex(32~S)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纱线为原料,开发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抗菌袜。阐述抗菌机理、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并对袜子的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铜离子改性涤纶纤维袜属于一等品,袜子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值>5.8且抑菌率达99%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值为5.6且抑制率达99%,袜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此外,袜子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值为1.3且抑菌率为95%,袜子对白色念珠菌同样具有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婷婷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11,32(12):98-102
为了实现涤纶织物的抗菌功能化改性目标,本文以自制的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银,利用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对涤纶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态;测定了整理织物的抗菌效率、白度及耐洗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银平均粒径在20nm以内,稳定性能良好。当织物上银含量为125.412mg/kg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9.42%和99.27%;洗涤50次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仍保持在98.32%以上,整理效果的耐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蛋白改性聚乙烯醇纤维与莫代尔的性能特点,开发了功能性蛋白改性聚乙烯醇和莫代尔纤维混纺面料,设计了混纺弹力针织面料的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并测试了织物的色牢度、缩水率、抗静电性、抗起毛起球性、氨基酸含量、抗病毒性能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针织面料兼具亲肤、抗菌和抗病毒功能,且面料各项服用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针织内衣等面料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分析石墨烯改性粘胶织物的功能性。采用石墨烯含量为2.5%的石墨烯改性粘胶纤维纺制了石墨烯改性粘胶纱,并开发出了4种针织物,对其远红外性能、防静电性能、防紫外线性能、抗菌抑菌性、吸湿速干性能、保温率、透气性和安全性进行了测试,并与同规格的普通粘胶针织物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针织物相比,石墨烯改性粘胶织物远红外辐射温升提高,静电半衰期下降,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提高,保温率和透气率提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和安全性。认为:石墨烯改性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抑菌性与生物降解性能,对其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可变废为宝.分别采用玉米秸秆叶子、毛纱作纬纱、经纱,采用纵条格与绉组织为基础组织形成圆形结构,然后进行混合织造加工,制成面料或其他装饰材料;将其应用于窗帘帷幔类、地面铺设类以及墙面贴饰类等装饰纺织品领域中,创造了良好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透湿抗菌竹炭多功能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料选择、组织设计方面阐述了防紫外线、抗菌、透湿排汗服用面料的设计过程,介绍了利用竹炭纤维、Modal纤维、抗菌纱线与涤纶混纺、并合和交织的方法开发出具有防紫外线、抗菌、透湿排汗多功能服用面料的生产技术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纬纱中石墨烯功能性纱线种类、含量及不同织物组织对石墨烯机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远红外性能的影响,文章分别以石墨烯涤纶长丝、石墨烯腈纶短纤纱、普通涤纶长丝和黏胶短纤纱为原料,设计织造了4个系列具有不同织物规格的28种织物试样。对所得28种织物试样分别进行抗紫外线性能和远红外性能测试,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试样相关指标进行评判。结果表明:随着纬纱中石墨烯功能性纱线含量的增加,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远红外性能逐渐增强;织物组织越紧密,平均浮长越长,表面越光滑,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强;织物表面越粗糙,厚度越厚,织物的远红外性能越好;当纬纱中石墨烯功能性纱线含量达到100%时,组织采用8枚纬缎或5枚纬缎的试样抗紫外线和远红外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21,(3)
为探究纬纱中不同功能性纤维含量、纬密和织物组织对抗紫外吸湿排汗复合功能织物的性能影响,选择吸湿排汗涤纶长丝、抗紫外涤纶短纤纱和吸湿排汗涤纶短纤纱作为原料,以投纬比例、纬密、织物组织作为变化因子,设计并织造了3个系列共24种不同规格的机织物试样。文章对这24种试样的抗紫外性和吸湿排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抗紫外性总体随着纬纱中抗紫外涤纶纤维含量、纬密的增大而增强,织物组织结构越紧密,其抗紫外性能越好;吸湿排汗性总体随着纬纱中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增强,但纬密增大会一定程度降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织物组织结构越稀疏,其吸湿排汗性则越好。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对3个系列试样分别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判断出A系列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为纬纱中抗紫外涤纶纤维含量33.33%、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含量66.67%的试样; B系列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为纬纱中抗紫外涤纶纤维含量20%、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含量80%的试样;C系列中综合性能最佳的是织物组织为八枚缎纹的试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织物紧度对功能性轻薄凉爽织物性能的影响.以Coolmax纱线、云母冰凉纤维与竹浆纤维的混纺纱和云母纱线作为原料,设计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凉爽功能的两组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紧度的轻薄织物,并对这两组织物的基本性能、凉爽性能及吸湿排汗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织物紧度对功能性轻薄凉爽织物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织物总紧度为73.90%时,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石墨烯多功能阻燃面料的开发方案。采用不同基材、不同含量的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研究最优纤维配伍方式。设计7种纤维混纺比,在纱线、织物规格与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测试混纺织物的强伸性、透气性、阻燃性、抗菌性以及远红外功能,分析石墨烯纤维基材与含量对织物力学性和功能性的影响。采用灰色近优综合评价法对7种织物的白化灰近优度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黏胶基石墨烯/腈氯纶/阻燃涤纶/锦纶基石墨烯/聚酰亚胺混纺比为20/30/20/10/20时,织物的远红外发射率为0.98,远红外辐射温升为2.5 K;织物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9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9%;织物燃烧时无续燃、阴燃现象,损毁长度<100 mm。此外该织物开发方案的近优度值最接近1,综合性能最佳,具有阻燃、抗菌、远红外复合功能,认为采用30%石墨烯纤维与阻燃类纤维混纺,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抗菌和远红外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衬衣面料,它由多功能聚酰胺纤维与棉纱交织而成。这款面料不仅具有高效抗菌、远红外保暖和负氧离子等保健功能,而且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探讨长绒棉桑皮纤维混纺大提花织物的设计和生产要点。介绍了织物的经纬纱质量指标及织物花形组织;整经工序保证片纱张力均匀;浆纱遵循贴伏毛羽为主;纬纱在GA012SF型松式络筒机(槽筒式)络筒;由前处理改善纬纱吸湿性;纬纱染色时防止层差和色花产生;后处理充分洗除染色后筒子纱线中的残留浮色;在配备GROSS型电子提花机的SOMET-340型剑杆织机织造;对织物进行后整理,正反两面烧毛;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织物抗菌抑菌性良好。认为:开发的织物可应用于高档家纺面料。  相似文献   

20.
谈特色织物     
戴鸿  张睿 《四川丝绸》2003,(3):19-20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纤维织物已成为世界各国纺织业竞争的焦点,各种极具特色和功能性的织物不断涌现出来。而各国对面料的功能开发不仅限于军用,他们更注重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这些特色新型面料集高技术纤维、高技术工艺于一体,使其能够满足各种特殊需求,从而使人们的衣食住行达到了质的飞跃。本文从军、民、医三方面介绍一些特殊面料。1.军用功能性特色织物1.1不脏织物在祖国的边疆荒漠中,许多战士长期驻扎在那里,他们用水经常成问题,洗衣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设计一种面料使其既可以不必常洗,又可以保持面料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