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包装》2008,(1):4-5
(一)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强国。六个方面:第一,包装产业总产值位居世界前列,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出口贸易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第二,成为世界包装设计和技术创新的主导国家之一,关键技术、材料和设备主要依托国内,部分先进技术对外输出。  相似文献   

2.
未来10~20年,是我国包装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包协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从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包装工业强国."赶超国际包装印刷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包装行业30年发展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包装行业飞速发展的30年。通过30年的发展,中国包装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世界包装大国。包装行业取得如此成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包装行业全体同仁努力奋斗的结果。对包装行业发展的30年历程进行回顾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包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因为中国包装行业面临着由世界包装大国转变为世界包装强国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包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表明,中国只是一个包装大国,而不是包装强国,要实现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战略转变,包装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湖南工业大学立足包装教育办学特色,着力完善包装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结合,为加快高水平包装高等教育的建设步伐,推进包装现代化进程,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包装世界》2006,(3):15-15
本刊讯 世界包装组织新任主席皮尔森在2006年世界包装大会会议期间为亚洲包装中心建设题词:在中国杭州全面启动建没的亚洲包装中心顺应了亚洲乃至世界包装产业发展要求,亚洲包装中心建设有中国政府和包装行业强有力的支持,有世界包装同仁们积极参与和支持,一定要建设成为世界包装产业中心,为全球包装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世界包装组织和中国政府批准在我国杭州建设的亚洲包装中心是一个国际性的包装产业中心.这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摘自"亚包中心建设与中国包装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讲话.因受版面所限,本刊有删节,请见谅.  相似文献   

7.
《包装世界》2004,(5):16-17
“亚包中心的建设对中国包装业是件大事,是中国从‘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的重要里程碑”。“亚包中心的定位应该是一流的,中国包装从大国向强国迈进,亚包中心应该是走向包装强国的核心之核心,是包装业的一个样板,应该在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亚洲包装中心建设与中国包装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期间,出席亚包中心建设座谈会的部分省市包协秘书长们所达成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建好亚包中心中国包装同业同仁们是责无旁贷的,要举全行业之力,完成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包装》2013,(1):7-9
党的十八大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十三亿神州豪情满怀辞旧迎新。此时此刻,全国包装行业的同仁们一定记得,2003年10月,在北京京西宾馆恢弘的大会堂里,石万鹏同志庄严宣告: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包装强国。这铿锵有  相似文献   

9.
要闻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切实落实石万鹏会长在中国包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促进包装工业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包装强国的总体发展要求,经中国包协会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协会将于今年4月下旬在上海召开“首届中国包装财富论坛大会”。  相似文献   

10.
产业动态     
中国包装联合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0包装行业高峰论坛圆满结束2020年12月24日,中国包装联合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0包装行业高峰论坛在海南琼海圆满结束。本次大会为切实推进我国包装工业化、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快建设包装强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包联诚邀全国各地业界仁人志士一同回顾包装行业往昔历程,并共同探讨当下现状,展望行业发展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中国包装》1996,16(6):13-15
关于中国包装市场及其建设的若干思考株洲工学院陈建国包装工业十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包装产品和主产要素的流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成为了包装工业再生产循环过程的瓶颈。市场是行业的龙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包装市场,为包装工业...  相似文献   

12.
王前 《包装学报》2019,11(6):50-57
从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迈进是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从规模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三个维度选取可量化指标,对我国与主要包装强国进行国际比较,找出我国与包装强国的差距,并探讨我国包装强国建设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与包装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在规模发展上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国际规模优势不足,在创新发展上我国包装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在绿色发展上我国包装产业单位GDP能耗偏高。提出通过重点扶持包装机械产业发展以继续巩固我国包装产业的规模优势、努力提升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切实推进自主创新、系统构建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以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包装产业统计制度以推进包装强国建设评价等路径推进我国包装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包装》2001,(2):8-9
包装科学与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包装工业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包装工业总产值位居本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十位。中国的包装工业总产值也已上升到第十四位 ( 2 0 0 0年已达到 2 2 0 0亿元 ) ,每年要承担数万亿元工农业产品和上千亿美元出口商品的包装任务 ,目前中国的包装工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为国家经济建设 ,拓展国际市场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 ,商品国际化流通规模日益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包装已成为我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各国都把它摆到战略地位上考…  相似文献   

14.
杨小俊 《中国包装》2006,26(4):38-39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内容之一,是新形势下建设“包装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一目标,首先就应更新包装理念,在满足保护、方便的前提下,建立朴素、适度的包装理念,避免过度包装,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药品包装行业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冰 《包装工程》2004,25(4):124-126
目前药品包装行业是中国包装工业中发展最快和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其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药品包装的平均增长率.2003年全球医药产品包装增长4.2%,达112亿美元[1].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是世界医药包装区域性大市场;而中国是世界医药品包装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外国跨国公司及药品制造商在中国持续不断地投资,不仅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新药品种,还扩大了药品包装市场需求量,同时提高了中国药品包装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玉林拥有全国最大的封闭式药材交易市场——银丰国际中药港。中药材作为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广西自治区“十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了包装行业的产业链发展,且包装的应用市场广泛,最主要的还是医药行业和食品行业。玉林本地药材市场包装还存在短板,特色药材不能正确销售,从而产生药材积压。可以利用玉林在中药材包装设计上的空缺为当地特色药材进行一系列的包装改良,并在包装上融入当地一些特色文化、具有代表性特色纹样等为当地地域药材进行推广,从而改善当地特色药材销量少、包装无特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包装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明 《包装学报》2010,2(2):82-85
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包装教育方面的情况和包装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包装教育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我国建设包装行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包装工程》2012,(7):152
如今,中国的包装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产值的高速增长,彰显着包装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包装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今天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中国的包装市场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并成为中国制造领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就更需要我们加快发展的脚步,发展的同时要借鉴国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中国这个包装大国发展成为包装强国,对包装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当前600万包装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还不到3%,尤其缺乏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造就包装业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它是中国包装工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鉴于此,创建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培训新模式、新标准,全面推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迫在眉睫。2009年3月21日,由中国包联牵头主办,中包联培训部、中包(北京)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包装印刷职业培训认定标准体系启动仪式暨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魏华杰 《中国包装》2012,(12):74-76
中国包装如何从"大"向"强"迈进?4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支招"世界包装中心落户杭州滨江,无论是对促进中国包装工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还是对推动中国从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都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然而,我们也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世界包装中心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它应该如何集聚世界包装产业的优质资源,如何向全球包装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