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腐植酸》2023,(1):87-87
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涵盖了9个部分,33项措施。其中,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黑土地保护、小麦“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盐碱地改良等内容与腐植酸绿色农业、特别是腐植酸肥料产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曾宪成 《腐植酸》2008,(5):I0001-I0001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共中央于1982—1986年和2004—2008年两个阶段,分别连续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十个一号文件,由此催生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自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把“三农”支出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着力点,五年安排“三农”总支出18941亿元,年平均递增21.2%。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2021,(2)
正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十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开局第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文件既是今年的‘任务书’,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是管5年的‘施工图’"。腐植酸、腐植酸肥料与"三农"工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2012中央一号文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心剂,更是腐植酸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心剂。在确立腐植酸食品源头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梳理出腐植酸绿色环保新农资体系,由此搭建起食品源头安全生产的技术屏障。腐植酸绿色环保新农资体系涵盖了腐植酸肥料、腐植酸农药、腐植酸农膜等十几类新农资产品供给体系,属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支新生力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2020,(1)
正2020年2月5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文件将"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等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各行各业始终抓住不松手。60多年来,腐植酸行业始终站在农业绿色化发展的前沿,创新理论,精耕细作,成果斐然。现将腐植酸支农、惠农产业紧密联系中央1号文件中的十个方面集结起来与大家分享。一、腐植酸肥料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9年,国务院“国发[1979]200号文件”发布暨《腐植酸》杂志创刊50周年,对于腐植酸行业来说,着实值得庆祝。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特在“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以下简称“两会”)上,开展赠送腐植酸资料活动,届时参会代表还可订购《中国腐植酸企业大全》(第1版)和《腐植酸》杂志首次增刊。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2012,(6):52-53
20l2年11月27日,在“第十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以下简称“两会”)上,腐植酸绿色环保肥料(农药)的主题创新成果突出。曾宪成理事长在《大观腐植酸肥料体系构建》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腐植酸完全可以托起大肥”“腐植酸是土壤肥料的终极构效者”等新观点,引人人胜;廖宗文教授在《腐植酸的三大作用(有机营养、活化、微生态)及其技术开发》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腐植酸有机碳营养活化作用的创新突破。许恩光研究员在《腐植酸农药发展前景广阔》报告中,  相似文献   

8.
金世明 《腐植酸》2009,(2):53-55
在“国发(1974)110号”和“国发(1979)200号”文件的指导下,1979年《腐植酸》杂志在业界努力下得以创刊。30年来,《腐植酸》杂志见证了腐植酸产业发展的历史。2009年,正值“国发(1979)200号”文件发布和《腐植酸》杂志创刊50周年,协会专门组织“国务院‘国发(1979)200号’文件发布30周年出版增(专)刊”的纪念活动,并发出征文通知。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1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是继连续5年“一号文件”的第6个“一号文件”,表明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再度加强,为“三农”送来了阵阵春风。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2024,(1):101-102
<正>2024年1月2日,根据行业内外影响力综合评价,推选出“2023年全国腐植酸行业十大新闻”如下。1.小麦“一喷三防”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小麦“一喷三防”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世纪80年代初,抗旱剂1号、旱地龙、植宝素、喷施宝、生态液肥等腐植酸/黄腐酸系列产品开创了小麦“一喷三防”的先河。40多年的实践证明,腐植酸/黄腐酸小麦“一喷三防”产品已经成为确保小麦稳产增产的一款“黄金产品”。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2020,(1)
正(2019年12月29日)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忽如一夜春风来,万象更新添七彩。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国发[1974]110号文件发布45周年和国发[1979]200号文件发布40周年暨《腐植酸》杂志创刊40周年,缅怀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和12个部委领导对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的关怀和支持,重温腐植酸普利惠民产业的思想理论,赞颂腐植酸人为之创造的丰功伟绩。腐植酸发端于土壤,是土壤最深刻的物质,是土壤的构造者,是地球碳循环最敏感的维护者。45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2019,(6)
正2015年2月17日,原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9年2月19日,中央1号文件发布,提出了"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的号令。腐植酸于土壤,可治理污染土壤、改良障碍土壤、培肥土壤等;腐植酸于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强化肥肥效、减少氨氮排放等;腐植酸于作物,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在国家利好政策指导下,通过大量试验证明,腐植酸、腐植酸肥料的减肥增效作用显著。从中国知网检索,自2015年2月1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2014,(2):8-8
该模型立意以十八大之“生态文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之“生态红线”、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粮食安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舌尖安全”和2014年中央1号文件之“现代农业”等五大主题为聚焦点,以此分别梳理出腐植酸产业五大项对接工作。该模型把中央文件精神化作“天路”,把腐植酸五大项对接工作当作“地脉”,“腐植酸人”则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经委关于加强腐植酸综合利用工作的请求报告的通知》(史称“国发[1979]200号”文件)发布,该文件是腐植酸产业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迄今对腐植酸产业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二○○九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于三农。今年的一号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2015,(2):73
<正>土壤质量决定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国计民生。2014-2015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涉及土壤质量问题,这将是大国农业又一次变革的新起点。2008年,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大肥业")在粗放使用腐植酸原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腐植酸农业高效利用的技术研究开发。6年来,农大肥业在腐植酸活化工艺基础革新、腐植酸土壤改良工艺技术研究、腐植酸复合肥料(复混肥料)缓释性能评价等三大方面深度投入,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2014,(2)
正腐植酸无处不在,在土壤中,恰似"活力素";在水体中,犹如"白细胞";在生物圈里,循环往复,奉献不已。如今,十八大之"生态文明",三中全会之"生态红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舌尖上的安全",中央1号文件之"农业现代化"等"五大主题思想",正在激励着"腐植酸人"奋发前行!  相似文献   

18.
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二00九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于三农。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强调,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正几十年来,因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结构失去了原来的赋存条件,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土壤的"核心物质"——腐植酸难以为继。农业和环境学家指出,凡是向土壤投放的外源性物质,都是对土壤的攻击。从维护土壤生命力来看,非土壤本源性物质腐植酸不可为。对此,向土壤反哺工业提取的腐植酸,重构"土肥和谐"新关系,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2020,(1)
正1979年8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发[1979]200号文件,腐植酸在全国的应用研究全面开花,同年10月,《腐植酸》杂志的前身《江西腐植酸》创刊,至今已走过了40年,这是我们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史上极具重要影响力的大事,我们要很好地纪念他,总结成功的过去,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为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努力奋斗。迈入神门腐植酸是神奇的物质,神秘的物质,更是神圣的物质,它是大自然中最和谐友好的物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