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催化α-蒎烯二聚/异构反应。通过热重分析(TG-DTG)、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FT-IR)、GC和GC-MS对反应前后催化剂及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发现:反应前后催化剂Keggin结构未发生变化;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在200℃活化10h,质量分数9%,α-蒎烯投料量10mL,溶剂甲苯10m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h,α-蒎烯的转化率几乎为100%,二聚物的选择性达到58%。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转化率和二聚选择性依旧可以达到99.7%和57%。  相似文献   

2.
将过氧化环己酮热转化成的聚6-羟基己酸进行酯化,通过相转移催化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催化剂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FT-IR、~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终确定了一条以18-冠醚-6(聚6-羟基己酸质量的1%)为催化剂,聚6-羟基己酸与2-溴乙醇质量比3∶1,在90℃,反应2 h条件下酯化率为99%的最佳酯化路线。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条件下用30%的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酮,可以得到过氧化环己酮,将所得过氧化环己酮在较高的温度下,以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转化,转化产物通过IR(红外光谱)和GPC(凝胶色谱)表征后,发现产物为聚6-羟基己酸。由于过氧化环己酮的性质不稳定,所以在将其转化为聚6-羟基己酸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丙酸乙酯来提高其安全性。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体系中pH值对转化效果的影响。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85℃,催化剂质量占总质量的1.7%,pH值为10,在该条件下过氧化环己酮的转化率最高,转化率为99.2%。  相似文献   

4.
以五氯化钽和四苯基锡为催化剂,通过二炔烃的环三聚反应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高支化的聚芳烃树脂;为改善均聚物的可溶性,引入了二炔单体与苯乙炔。IR和1H NMR谱图分析证实通过[2+2+2]环三聚机理形成了目标产物。同时研究了单体种类、单体催化剂比例、催化剂陈化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树脂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Fe2(SO4)3(NiSO4)/-γAl2O3催化剂对异丁烯齐聚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寿命、稳定性及强度,并与工业化硅铝小球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e2(SO4)3(NiSO4)/-γAl2O3催化剂与工业化硅铝小球催化剂活性相近;Fe2(SO4)3(NiSO4)/-γAl2O3催化剂中未成型催化剂活性达到95%以上,成型催化剂活性达到88%,二聚产物选择性较高,其中成型催化剂二聚物选择性达到52%左右;副产物少,低温活性好,反应过程温和,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水杨醛衍生物在配位催化领域的应用,本文以2-叔丁基对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二聚水杨醛衍生物Ⅰ、Ⅱ,通过FT-IR,1H NMR,UV-Vis等手段对二者进行表征,并对二聚水杨醛衍生物Ⅰ、Ⅱ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即:制备Ⅰ时以N,N-二甲胺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脱水剂,促进酸酐与酚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制备Ⅱ时以KI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微球,通过多巴胺自聚合在其表面形成了均匀的聚多巴胺包覆层,利用聚多巴胺对银离子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制备了载银四氧化三铁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以甲基橙与硼氢化钠的还原反应为模型,研究了载银磁性微球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为填料制作水泥基吸声复合材料.实验采用半干法工艺成型,主要考察了水灰比、铝粉掺入量和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掺入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频率f<300 Hz范围内声音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实验中采用驻波管和SEM扫描仪对样品的吸声系数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55、铝粉的掺入量为0.04%、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的掺入量为2.5%时,对频率f<300 Hz范围内的声音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为0.348.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材质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VOx/AC催化剂.考察了载体结构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酸性、甲醇氧化反应活性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煤质球形炭(AC-1)与果壳炭(AC-3)载体表面能够形成高度分散的以四面体型VO4存在的单钒氧化物物种,使甲醇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活性炭载体;催化剂表面酸量影响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以均聚的聚 (4 乙烯吡啶 ) (P4VP)为载体制备了聚 (4 乙烯吡啶 ) 钯配合物催化剂 ,考察了聚 (4 乙烯吡啶 )与钯的摩尔比及碱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证明它在常温常压下能够催化多种化合物 ,如硝基苯、对氯硝基苯、邻氯硝基苯等等 .结果表明 :P4VP与Pd的最佳摩尔配比为 5∶1 ,且在KOH浓度为0 3mol/L时 ,以乙醇为溶剂时 ,催化活性最高 ;P4VP Pd催化氢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速度顺序为 :硝基苯 >供甲基取代硝基苯 >吸电基取代硝基苯 .这种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 ,长时间反应也能保持高活性 .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自制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制备具有氨酯-丙烯酸互穿网络结构的预 聚物。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改性产物结构 进行表征,并对改性后固化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剂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环氧丙烯酸酯 的物质的量比为0.25∶1、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为75 ℃、复合催化剂(三乙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比为 1∶1)加入质量分数为0.1%时,反应转化率最高。红外光谱表明实验得到改性预聚物。  相似文献   

12.
磷钨酸原位改性HMS催化苯甲醚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正十二胺(DDA)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磷钨酸(HPW)为活性组分,经原位合成法制备了HPW改性的介孔材料HMS(HPW-HMS),并以此催化剂催化苯甲醚与乙酸酐发生傅-克(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酮,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IR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脱除模板剂的方式以及催化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等对苯甲醚转化率和主产物对甲氧基苯乙酮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催化剂HPW-HMS在此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催化剂质量0.15g,原料物质的量比n(苯甲醚)∶n(乙酸酐)=1∶1.5时,苯甲醚转化率达到83.1%,对甲氧基苯乙酮选择性达97.3%。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酰丙酮铁为催化剂、吡啶为溶剂对β-IP(异佛尔酮)氧化反应网络及反应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通过GCMS和NMR等方法分析产物组成并鉴定产物结构,确定反应体系中6种二聚体副产物的结构.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当氧分压高、氧气流量大、催化剂用量较少、温度较低时,反应主产物选择性高,副产物含量相对较低;当含氧不足、催化剂用量较多、温度较高时,反应主产物选择性较低,二聚体反应为主要副反应.由于α-IP(α-异佛尔酮)或KIP(氧代异佛尔酮)在乙酰丙酮铁存在下通入氧气时不反应,结合反应体系各组分浓度变化关系提出β-IP的氧化反应网络和主副反应机理,为选择生产工艺条件以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及反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秸秆苯酚液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苯酚作液化剂将秸秆液化制备其液化产物。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液比(苯酚与秸秆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比为5∶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9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 mmol/g时,残渣率为2.44%、化合酚为243.02%。通过FT-IR对液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在液化产物中含有芳环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苯酚作液化剂将秸秆液化制备其液化产物.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液比(苯酚与秸秆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比为5∶1,反应温度为150 ℃,反应时间为9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 mmol/g 时,残渣率为2.44%、化合酚为243.02%.通过FT-IR对液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在液化产物中含有芳环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六氟丙烯齐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氟丙烯通过气相法和液相法齐聚,得到六氟丙烯二聚物和三聚物的混合物,齐聚产物可以进一步衍生出许多氟碳表面活性剂.对六氟丙烯的气相齐聚反应和液相齐聚反应的特点做了分析和比较.制备了季磷盐催化剂A,采用DMA为溶剂,研究了六氟丙烯液相齐聚的工艺条件.催化剂A对合成六氟丙烯二聚体有很高选择性,其用量对齐聚反应收率有影响,当催化剂用量足够大时,再增加催化剂的量作用不大;反应时间60 min时收率最高,反应时间过短或过长使反应收率下降;反应温度也影响反应收率,在50℃时二聚物产率较高.结论:在DMA中以催化剂A催化六氟丙烯齐聚主要得到二聚物,在较佳的工艺条件下,二聚物的收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以9-氮杂双环[3.3.1]壬氮氧自由基(ABNO)为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下催化伯胺自氧化偶联合成亚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反应以苄胺为模型底物,系统地考察了不同溶剂、温度和ABNO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苄胺投料量为2mmol,催化剂ABNO用量为0.10mmol,甲苯为溶剂,100℃下空气气氛中反应24h.在优化的条件下,一系列的苄胺和杂芳香苄胺均能顺利反应并得到相应的亚胺产物,且获得较好的收率.所有的分离产物均用核磁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2-甲氧基萘为反应底物,以磷钨酸(H3PW12O40)为催化剂,以醋酐为酰化试剂,研究2-甲氧基萘的傅-克酰基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质量等因素对2-甲氧基萘转化率和主要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甲氧基萘酰化反应的主产物是2-甲氧基-1-萘乙酮。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以H3PW12O40为催化剂,催化剂质量为0.08g、反应时间为3h、温度80℃、2-甲氧基萘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比为1∶2。在此条件下反应,2-甲氧基萘的转化率为83.32%,2-甲氧基-1-萘乙酮的选择性达91.39%。  相似文献   

19.
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2-羟乙基砜基)苯胺和对硝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经过酰氯化和缩合两步反应合成了活性染料中间体4-硝基-N-[3-(2-羟乙基)砜基]苯基苯甲酰胺。研究了催化剂、卤化剂等对酰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得到酰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DMF作催化剂,二氯亚砜作卤化剂,酰氯化产物收率可达97%。同时还考察了缩合反应较佳条件:n(3-(2-羟乙基砜基)苯胺)∶n(对硝基苯甲酰氯)=1.2∶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缩合反应产物收率达到90%。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经过了IR1、H NMR鉴定。  相似文献   

20.
以凹凸棒石黏土(ATP)为载体、ZnCl2为催化剂、采用浸渍回流法制备了ZnCl2/凹土固载催化剂(ZAC),并应用于甲苯与苄氯的烷基化反应。采用BET、XRD、EDS等手段表征了凹土与催化剂的微观性能;以主产物单苄基甲苯(MBT)的选择性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凹土热活化温度、ZnCl2浓度、ZAC活化时间及温度、固载方式等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催化剂固载方式和复活温度对催化剂再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经酸化和热活化后,于15%ZnCl2溶液中浸渍过夜并回流2h,再经80℃热活化3h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模型反应中,苄氯转化率为100%,单苄基甲苯(MBT)选择性达到94.9%,且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后,苄氯转化率仍为100%,MBT选择性大于90%。该催化剂可作为一种绿色催化剂应用于傅克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