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轧机弹跳量宽度修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宽度的轧件对轧机弹跳的影响,首先进行了现场数据采集,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宽度的轧件在不同轧制力下的轧机弹跳量实测值,利用这些实测值,开发出轧机弹跳量宽度修正模型,最后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说明该方法得到的模型具有足够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轧机弹跳模型的数值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4辊中厚板轧机将辊系弹性变形分解成3个部分:支撑辊挠曲变形、辊间压扁和工作辊压扁,并利用轧辊弹性变形的数值解法一影响函数法对这3部分变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轧辊半径、轧辊凸度、轧件宽度和轧制力等因素对辊系弹跳的影响规律,并提炼出相应的高精度回归模型。同时对传统轧机弹跳模型进行改造,提出更加完备的轧机弹跳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轧辊辊径、凸度和轧件宽度对轧机弹跳的影响。通过与X射线测厚仪测试结果相比较可知,模型预测误差小于0.12mm,有利于负公差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轧制过程中轧机刚度变化难以在线测试的难题,对轧制过程进行数据挖掘,提出了基于厚差溯源分析的轧机弹跳和轧机刚度定向挖掘方法。对某650可逆冷轧机的轧制过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挖掘了轧机刚度和轧件宽度、轧制速度的关系,建立了轧机刚度的综合动态模型,对提高板厚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首秦公司4 300 mm轧机弹跳值不能满足轧机需求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影响函数法优化弹跳值,并分析了轧件宽度、工作辊半径、支承辊半径、工作辊凸度、支承辊凸度对轧机弹跳的影响。通过拟合回归,优化后的模型计算误差在4%以内,大大提高了中厚板的厚度精度控制水平,满足了用户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函数法计算轧辊凸度对辊缝设定的影响,当保持工作辊和支承辊凸度不变,则轧制力与辊系弹性变形呈线性关系,工作辊和支承辊凸度的变化对直线的斜率几乎没有影响。并基于不同条件的计算结果,回归出轧辊凸度变化对辊缝设定影响的计算模型。最后对传统轧机弹跳模型进行改造,提出新的轧机弹跳模型。实际应用表明该修正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轧件厚度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CVC轧机辊型设计原理和控制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VC技术对于板带的断面形状及板形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开发这一技术的关键软件是CVC辊型的设计原理及轧机的控制模型。 本文阐述了辊型的设计原理,指出CVC的S形辊型曲线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标准轧制状态下承载辊型的三次基本曲线;2.补偿标准轧制状态下轧辊变形的二次曲线;3.补偿基本曲线锥度的三次曲线。根据这一原理推出轧辊的凸度值是带钢宽度和横移距离的函数。 另外,还以轧辊的弹性变形理论出发导出了带钢凸度、宽度及轧制压力之间的关系。基于导出的关系,便可进行轧辊横移距离的设定,以补偿由轧件宽度及轧制压力的扰动所引起的轧件凸度变化,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PLC控制轧机液压推床黄效国,程建中(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00083)对于可逆的中板轧机,在不同道次的轧制过程中,若轧件偏离轧机轧制中心,则会出现许多不利情况,如钢板两边的厚差较大,轧件偏离轨道,严重时可能飞出轨道等,所以必须保证轧件在轧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普通中板四辊轧机,运用影响函数法分析了轧件宽度、支撑辊半径、工作辊半径、支撑辊凸度和工作辊凸度埘轧机横向刚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1)随着支撑辊半径的增大,轧机横向刚度线性增加;2)随着工作辊半径增大.轧辊横向刚度接近线性增大;3)随着支撑辊凸度增大,轧机横向刚度非线性增加;1)随着工作辊凸度增大、轧机横向刚度非线性增加,但是工作辊凸度的变化对轧机横向刚度影响较小;5)随着轧件宽度的变化.轧机横向刚度呈现高次曲线。6)在轧件宽度、支撑辊半径、凸度以及工作辊半径、凸度一定时,轧机横向刚度不变。根据大量计算数据进行回归,建立了轧机横向刚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文惠 《钢铁》1992,27(2):34-39
通过测定2300mm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现行工艺获得的工艺参数,分析了轧制力、轧机负荷水平和轧制时的变形特征;确定了轧机刚度,并推导出轧机的弹跳、刚度、板厚及刚度变化率的拟合方程。试验表明,轧机负荷率水平较高,轧机能力较低;轧件愈宽,轧机刚度愈大。  相似文献   

10.
板带轧制宽度补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精度的辊缝设定值,结合现场实际,对板带轧制过程中轧件宽度变化对弹跳模型精度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宽度补偿数学模型。实践证明,产品厚度精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动态修正轧机弹跳值提高热轧带钢头尾厚度精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得到高精度的辊缝设定值,分析了某钢铁公司热连轧厂轧机弹性方程,找出更接近实际的轧机弹性曲线,以便在假定带钢塑性系数为常数的条件下,在线动态给出带钢穿带过程中轧机弹跳值修正量。结果表明:一段轧机弹跳回归模型精度比二段轧机弹跳回归模型高一个数量级。通过动态修正轧机弹跳方程,消除了辊缝设定模型中的刚度补偿系数误差,可以提高热轧带钢头尾部厚度精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将高精度铜带轧机辊系及轧件统一考虑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板宽、轧制力、弯辊力、工作辊凸度变化时高精度铜带轧机轧辊的变形,并得出了上述影响因素变化时对有载辊缝凸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板宽对轧制力影响率、弯辊影响率及工作辊凸度影响率的影响,得出的规律可为高精度铜带轧机的有载辊缝的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英睿  袁建光  刘宏民 《钢铁》2004,39(10):35-39
采用流面条元法分析带材的三维塑性变形,影响系数法分析辊系的弹性变形,并将二者耦合,建立了4辊轧机板形和板凸度的分析计算模型,并针对板宽对4辊CVC热带钢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板宽的增加,出口板凸度先增大后减小,辊缝变得越来越平缓;单位宽度辊间压力增大,且沿横向的变化比较均匀;板带的宽展减小。对热带钢轧制,乃至厚板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2 250 mm宽带钢轧机出现的带钢断面板廓非对称性问题,提出综合1次楔形与3次楔形的不对称度概念来描述和评价板廓的非对称性。其次,采用压靠法获得轧机的弹跳曲线,并利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非对称辊系变形模型,计算分析轧机刚度差对带钢板廓非对称性的影响。在生产中,通过轧机设备关键零部件维修和定量预设定轧辊倾辊量达到对因轧机刚度差而引起的板廓非对称性进行控制和消除,从而保证宽带钢板廓的对称性和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流量AGC在1450热连轧机的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轧张力公式证明:影响张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厚度变化,厚度对张力的影响比速度影响大千百倍,从而提出在热连轧机上同冷轧机一样用流量AGC使张力和厚度恒定。该方法在攀钢热连轧机上实验成功,已在生产中应用。实用效果表明厚度精度提高一倍以上,同时宽度波动可大为减小。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某钢厂650mm热连轧粗轧机组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带记忆存储功能前馈自动宽度控制(MFF- AWC)的控制算法及数学模型,用前机架立辊的出口带钢计算硬度经过记忆存储处理作为前馈控制的检测硬度,设计出了MFF- AWC控制模型,针对带钢宽度波动及时调节下游立辊机架的开口度,实现提前预控的目的,试验表明,MFF- AWC控制模型投入使用之后,带钢宽度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 580 mm热连轧机由国内自主研发设计建造,其精轧过程控制中厚度分配采用标准负荷分配策略,温度计算采用沿轧线分为不同的温区,沿带钢厚度方向分为不同节点的方法,轧制力计算应用四阶Runge Kutta方法求解单位轧制力的Orowan差分方程,辊缝计算充分考虑了宽度、速度、热膨胀及磨损等的影响,同时采用模型自学习提高模型预报精度,通过模型实现高精度的头部厚度控制。模型系统投入使用后,运行状况良好,精轧设定模型厚度控制精度在(±50~±60)μm之间的平均命中率达到96.37%。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对国内新建或改造的热连轧项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林海 《钢铁研究》2005,33(2):43-44
在分析冷连轧机轧制力模型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结合现场试验建立了新的轧制力模型。该模型于2004年9月份在攀钢冷轧厂进行了现场检验,表明精度高,应用效果良好,对冷轧薄板板型控制和轧制规程的优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影响系数法计算PC轧机的辊系变形,综合考虑了工作辊的偏移以及轧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采用条元变分法求解前后张力分布值、SIMS公式计算轧制压力,建立了较为完整的PC轧机轧制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PC轧机交叉角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生产中更加合理的设定和分配交叉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