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设计了一种功率强大的光、热辐射源,它的能量是由高压下的等离子束发出的。等离子束在被水冷却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产生,并在不断通过装置的惰性气体(氩或氙)流的作用下形成,再由椭圆形凹镜聚焦成细束后即通过石英透镜辐  相似文献   

2.
《彩色显像管》2000,(3):22-25
在一字型彩色CRT中,用G2、G3进行会聚电子束,在这样的电子枪系统中,边束电子束在预聚焦透镜处(在G2和G3电极之间)向轴向弯曲,此后,电子束倾斜进入主透镜系统。边束电子空过主透镜的正确位置,从而减小光点彗差,同时电子束随聚焦电压情况漂移。为了精确估计电子束在三维结构主透镜中的正确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一字形电子枪组成的彩色显像管中,屏的边缘会出现明显的光点散焦而降低分辨率。这是由于像面和屏面的曲率半径不一致以及由偏转线圈所产生磁场的不均匀性而引起的,后者在自会聚彩色显像管中的影响更明显。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用产生受偏转信号频率调制并与之同步的抛物波电压,来控制由电子枪产生的四极场从而抵消偏转像散,同时对主透镜进行辅助动态聚焦。本文介绍出现偏转像散的原因,四极透镜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大屏幕彩色显像管员子枪专有技术进行了讨论,系统分析了电子束形成区、主透镜、会聚透镜系统及动态聚焦方式等。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效果的比较等手段对各种技术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日立公司新一代彩色显像管用电子枪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剖析和系统讨论。其超大椭圆孔的主透镜使有效直径比上一代电子枪提高了25%,电子束形成区实现最优化设计,不同电流下聚焦的稳定性提高,同时进入主透镜的电子束发散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实现与主透镜的最佳配合,充分发挥了主透镜中共同透镜为椭圆孔透镜的特点。聚焦对比实验也显示出日立公司新一代电子枪聚焦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6.
电子枪聚焦性能是由电极结构决定的,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3种典型的用于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为形貌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对各电子枪聚焦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表明电子束形成区,主透镜结构对屏幕中心,角部的着屏光点及不同电流下了聚焦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子枪聚焦性能是由电极结构决定的。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三种典型的用于大屏幕彩色显像管电子枪的光点形貌进行了系统模拟。对各电子枪聚焦特性进行的分析和比较表明电子束形成区、主透镜结构对屏蔽中心、角部的着屏光点及不同电流下聚焦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ITC显象管偏转匹配仪是上海无发电十八厂工艺上水平的国产化研究项目,它的研制成功对提高彩色显象管性能质量和节约外汇都很有意义,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国产化生产技术开发项目。该设备设计用密合理,功能齐全,稳定可靠,便于操作,容易维护,尤其在自动消磁、阳极高压放电、荧光屏亮点灼伤保护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贾正根 《彩色显像管》1999,(3):14-17,20
A-EA-MDF电子枪,是新开发出来的高分辨率枪,用于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管中,它的动态聚焦电压降低了20%,光点直径下降了16%(屏中央)和13%(屏四角)。主要是采用了缝型场曲面较正透镜和强四极式透镜。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具有新的非对称的束形成区和主透镜系统的新型电子枪已经开发出来,这种电子枪已用于40cm0.28mm CDT显示管中。在阴极电流Ik=0.2mA时,屏中心10%处垂直电子束光点直径为0.65mm;在Ik=0.2 ̄0.5mA时,电子枪的聚焦电压差小于300伏,而且其它性能均能满足显示管各方面的显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     
如上所述,整管结构示意图见签201。 后加速会聚透镜以下简称PDAL(post Dafleclion Aleeleration Lens) 为了研究方便,电子枪偏转板中心电压与阳极同电位,即没有辅助聚焦,电子枪阳极,编转板中心及PDAL低压电极①同电位为(?)A。PDAL电极②为调正电极,电位(?)J可调,PDAL电极③为高压电极,与屏同电位,电位UA2。电子枪的聚焦电压力VF。 一般电子束管中,电子束在发射系统中交叉,将此交叉截面作为聚焦透镜物。在屏上得到它的象,即光点。但是在本结构中,电子束在偏转系统出口处再次交叉,形成虚象,然后通过PDAL在屏上得到实象——光点。因此这是二次交叉类型管种。光学系统见签202。  相似文献   

12.
刘武 《电子世界》2001,(10):56-56
<正> 十四、高压稳定电路 大屏幕彩电由于显像管屏幕尺寸大,其阳极高压高(一般在27~31kV之间),当阳极高压发生变化时,会造成图像亮度随之变化,严重时还会引起图像尺寸变动和图像扭曲,所以大屏幕彩电通常设置高压稳定电路,以保证高压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1∶1比例的半嵌入全介质超透镜,该透镜能够实现不同窄波段的共聚焦特性。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不同高度和晶格常数下纳米单元的相移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构建了1环(半径为7.7μm)和3环(半径为13.5μm)的超透镜,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聚焦特性。在3环设计下,当波长为600 nm、线偏振光时,超透镜的焦距离设计目标偏差约为2.2%,焦点半高全宽为1.1μm,聚焦效率达到68.28%。此外,还对650~490 nm波段内的超透镜色散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650~550 nm波段内100 nm带宽和550~490 nm波段内60 nm带宽的恒定共聚焦焦点,这是由于焦深的存在所导致的。所设计的超透镜结构具有偏振不敏感、亚衍射极限聚焦、变焦和窄波段共聚焦的特性,在超分辨率、光路复用、彩色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对大屏幕电视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引进高质量的电视系统,例如 EDTV,研制了33英寸大屏幕彩色显像管。高性能的彩色显像管使用下列新技术来制成,即,日立公司研制的特殊动态聚焦工作的 EA-DF 电子枪,Fe—Ni 合金(殷钢)制造的低热膨胀荫罩等,以改进图像质量。与过去管种相比,使用 EA—DF 电子枪后,屏幕中心的束点直径减小15%,而在屏四角减小30%。使用殷钢制造的低热膨胀荫罩可使电输入(阳极电压×阳极电流)增加约20%,以得到更高的亮度。从人机工程考虑,进行了抗静电和防眩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严增濯 《光电技术》2005,46(2):41-45
据日立制作所介绍,在彩色CRT中使用G1、G2、G3、G4、G5栅极和阳极,把G5栅极分成几个栅极,即第一聚焦电压、第二聚焦电压再叠加一个随电子束偏转而变化的动态电压,而在此两个聚焦电压之间至少构成一个静电四极透镜(03155141.6),在施以第一和第二聚焦电压的G5的两个栅极之间至少构成一个用于校正象场曲率的透镜。据LG-飞利浦公司介绍,在电子枪的G1、G2栅和阴极构成的三极管上,G2和G3栅电极上不是三个圆孔,  相似文献   

16.
一、简单原理与应用特点图1为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为扫描电镜)的结构概图。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被阳极加速后,经2~3段电子透镜聚焦,最终变成几百埃以下的电子束。当此电子束照射到被检样品时,则在受照部分产生信号(二次电子、反射电子、阴极发光,内部电势等),这些信号经检出、放大后成为显示用的阴极射线管亮度调节的输入功率。当电子束由偏转线圈在样品上产生的光栅扫描与阴极射线管的射线扫描同步时,则与电视成像原理相同,便得  相似文献   

17.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12研究所研制的VE4067气体放电管,系金属陶瓷三电援(阳极,阴极和触发极)冷阴极高压触发管。 工作原理是当触发电压加到触发极上后,阴极和触发极产生火花,使阳极阴极导通。其特点是导通时间短,脉冲电流大,自击穿电压高、工作电压范围宽、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 主要技术指标: 1.主间隙电压 上限 22kV 20kV 16kV 下限 12kV 10kV 6kV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箱     
<正> 河北百修问 一台索尼TV-124CH黑白电视机的显像管310GNB4A(Q)损坏,请问可用什么显像管代换? 答 310GNB4A(Q)显像管的管颈直径为20mm、偏转角90°、灯丝电压为12V、灯丝电流75mA、加速极电压为100V、聚焦电压0~400V、阳极高压10kV。 实际上绝大部分黑白显像管,不论是12英寸、14英寸还是17英  相似文献   

19.
高斯光束通过两种球差透镜的聚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小玲  吕百达 《激光技术》2002,26(3):231-233
通过研究,比较了高斯光束通过两种不同球差透镜的聚焦特性。研究表明,高斯光束通过球差透镜的聚焦特性由球差透镜的类型、球差大小和光束的菲涅耳数共同决定。不同的球差透镜要实现无焦移聚焦和越过焦点的聚焦的条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引言我厂设计的以日本产品“31 SX4B”为参考的高分辨率显象管是调制极接地的。各电极相对于调制极的典型工作电压如下(见图): 灯丝电压u_h=11伏第一阳极电压u_(α1)=110伏第二阳极电压u_(α2)=12千伏截止阴极电压u_κ=66伏如果忽略第二阳极电压对第一阳极的渗透,则放大系数为: μ=|(u_(a1K))/(u_(MK))|=|(u_(a1)-u_K)/(-u_K)|=0.67 (1)这个结果是不合理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放大系数总是大于1的。其主要原因是本管主透镜离发射系统不远,并且第一阳极孔径D比较大,主透镜的高压可能渗透到发射系统,影响截止电压u_K。本文介绍了用实验测量渗透、经过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