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八面河西区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八面河鼻状断裂带的西段,广饶凸起的北部。目前已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通过对八面河西区沙四段不同岩性的岩石物理统计表明波阻抗能够区分渗透性砂岩,且在砂泥岩区波阻抗为相对高值。一维正演模拟和井震相关分析的研究表明砂岩越发育,地震响应特征越明显。波阻抗、振幅异常、波形相位特征为识别八面河西区沙四段储层的敏感性参数,为下步储层预测和岩性圈闭的识别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八面河西区沙河街组沙四段为滨浅湖相沉积,斜坡带发育滩坝类型砂体,是寻找构造-岩性及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八面河地区岩性组合复杂、储层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快,常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难以有效识别。近两年,针对八面河地区储层特点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结合八面河地区地质特点,以沟谷带中段沙三上、沙四段2砂组薄储层为例,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开展储层预测,精细描述了沟谷带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优选m4东岩性圈闭内的m4-x11井进行钻探,在沙四段2、4、5砂组钻遇油层9.2m/8层,取得良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古地貌分析、砂体展布特征为指导,开展了潜江凹陷建新地区多种技术手段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与波形类属性是该区的敏感性参数,并且通过本地区的岩石物理分析,认为波阻抗也能较好地区分储层;在刻画储层展布形态的同时与构造相叠合落实了多个构造-岩性圈闭,进一步明确该区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八面河油田目前属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勘探前景有待继续突破,而该区的孔店组尚未进入成规模的开发,可通过应用验证有效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与地震反演技术,对八面河油田主体构造带西段孔店组储层分布规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下三叠统飞二鲕滩储层是兴隆场Ⅰ-Ⅱ期连片三维主要产层之一,为在该区寻找新的含气目标,针对飞二鲕滩储层建立了一套合理的预测方法。通过储层建模与正演总结研究区主要沉积相的地震识别标志,依据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对飞仙关鲕滩储层进行了预测,并对储层的厚度和孔隙度进行定量化分析,认为本区鲕滩储层岩性圈闭成藏研究不深,下一步应结合已钻井的测试结果加强飞仙关组的成藏研究,以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J22井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22井区地质条件优越,在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录井等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沙三中3砂组储层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结合精细构造研究,指出了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落实了勘探井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是一个继承性抬升的古斜坡,沙河街组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各类圈闭的构造、沉积背景,连续广布的砂体与断层以及剥蚀面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形成了成片、成带分布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和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精度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运用断距分析、断层生长指数等方法,探讨了八面河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活动期次及其成因机制。该区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南段表现为明显的压扭作用呈"S"形、中段表现为多段式倒扫帚状、北段呈明显的"似花状"构造,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期性,可划分为雏形期、持续活动期、走滑解体期、定型期等4个期次。进行油气生排烃与成藏综合分析后认为:燕山晚期的北东向断层不仅控制前第三系沉积的基底形态与潜山分布,也控制了八面河断层的基本形态;东营组沉积末期的走滑解体期是八面河各类构造型、地层型圈闭形成与油气二次成藏期匹配较好时期;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既是八面河断裂带的定型期,又是油气输导和三次成藏的最有利时期,也是成藏主期。  相似文献   

9.
潜江凹陷蚌湖洼陷主要以岩性油藏勘探为主,随着勘探难度的逐步增大,该凹陷除广北、严河少数岩性油藏成功外其他油藏落空井很多。分析其原因,认为岩性圈闭地震识别多解性是造成该区岩性目标失利的主要因素。地震识别多解性主要包括地震资料多解、地震波形多解和地震属性多解。开展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加强地震资料保幅性处理研究,攻关薄储层的预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多解性。  相似文献   

10.
顺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强度总体较弱,储层厚度不大,储层与非储层段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小,沙漠区地震资料品质差,给该区储层地震识别模式的认识、响应特征的总结以及有效储层的预测评价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该区目标储层反射特征不清,识别预测精度不高,"串珠"之外储层如何预测等问题,进而有效预测不同层系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带、落实优选圈闭及勘探目标。首先在三维目标处理地震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内钻井、测井及地质综合解释等资料,分层系建立符合地下地质特征的缝洞型储层模型,并开展正演模拟分析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各层系储层地震识别模式,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最后建立了一套适合顺西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系列。通过方法技术的实施,在顺西三维区发现、落实了一批圈闭,并在优选部署的多口井获得了油气发现,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AVO是研究地震CRP道集振幅变化规律(随炮检距)的技术,能够从叠前地震数据中获取与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地震属性体,进而进行含气预测,是一门适应勘探开发发展需要的地震技术.传统的“亮点”技术适合检测Ⅲ类AVO含气异常,对于中、深层含气砂岩表现出来的Ⅰ类AVO现象无法识别.某油气田气藏富集,同时含水层也广泛分布,各类...  相似文献   

12.
砂砾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砾岩储层发育受岩性岩相控制,开展砂砾岩岩性岩相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识别岩相,对岩相类型及指示标志研究,岩心观察表明:玛北砂砾岩为扇三角洲沉积,发育5类亚相;不同亚相岩性及结构构造特征显著不同,可以作为岩相识别的标志。并建立了常规资料识别岩性的交会图版,FMI资料识别结构和构造的模板,利用该图版对玛北砂砾岩岩相进行了有效识别,将为砂砾岩地震储层预测提供标定。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已进入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因此进行了马王庙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部署。利用方差体、三维可视化等解释技术,提高了在该地区解释精度,对该地区的结构构造、断裂特征、储层预测及圈闭识别方面有了新认识,同时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在隐蔽油藏勘探中应用的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透过“5·12”汶川地震震区大量倒塌、损毁建筑照片所展示的现象,探讨了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分析了规划、建筑、结构和道路、桥梁因设计不当而埋下的隐患。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现行的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为今后改进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加强工程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检测应用较广,通常利用某种地震属性与油气之间的关系去预测储层.理论证明地震波通过含气储层时频谱要发生衰减,因此利用地震资料频谱衰减信息进行含气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对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含气储层处的地震资料频谱衰减进行研究,寻找谱衰减属性预测含气储层的方法,阐明了利用谱衰减属性预测含气储层的机制,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实际资料,并与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震属性技术在现河地区滑塌浊积岩油藏勘探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震属性综合研究技术可以实现对地层、岩性等特征的识别与综合描述.滑塌浊积岩岩性油藏是现河地区重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标之一,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在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塌浊积岩的分布特征和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滑塌浊积岩划分为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和远岸深水浊积扇两种成因类型.在综合研究滑塌浊积岩的地震响应和地震相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不同勘探程度下的滑塌浊积岩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和应用的技术系列,重点讨论了不同勘探阶段所使用的地震属性种类,钻井结果表明上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时,需对所利用的地震属性进行有效分析,给特征明显的属性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以塔中南坡带卡2区块为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实际钻井和测井资料,对目的层段的生物礁滩体进行预测,预测了该区礁滩型储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地震属性技术的特点和专业术语 ,阐述了同相轴属性和数据体属性参数的提取方法 .利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在识别断层及其它构造、解释煤层厚度变化、预测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等的具体应用情况 .认为在煤田地震勘探中 ,利用地震属性信息有助于解释人员了解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BHH盆地ZHA地区为例,探讨了在缺乏钻井资料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结果表明,在做好地震资料"保真"处理的前提下,才能使提取的叠前、叠后地震属性更真实、可信;并综合利用叠后属性中的振幅、弧长、道积分等属性可以很清楚地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利用频率、吸收系数及叠前AVO现象、泊松比变化等属性可以更好地预测油气异常,为钻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